淵鑒齋御纂朱子全書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內府刻本。 卷前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御製序》,序後鈐“體元主人”、“稽古右文之章”朱文兩璽,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等《進書表》及職名、凡例、目錄。 此書另有清康熙五十三年武英殿刻黑口本,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武英殿刻古香齋袖珍本,清鹹豐元年(1851年)墨格精抄進呈袖珍本。

《淵鑒齋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清)李光地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內府刻本。半頁9行,每行20字,抬頭行21字。四周單邊,白口,雙魚尾。開本27cm×17cm,版框19cm×14cm。共25冊。
卷前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御製序》,序後鈐“體元主人”、“稽古右文之章”朱文兩璽,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等《進書表》及職名、凡例、目錄。
因宋朱熹《晦庵集》由多人編輯,難免有失真之處,且朱熹早年與晚歲學術觀點有所變化,而後代儒家往往堅持朱子的部分言論,沒有從整體上把握朱子的本旨。鑒於此,康熙帝在康熙五十二年敕命李光地等儒臣將朱熹文集、語錄進行整理刪節,汰其榛蕪,存其精華,以類排比編成此書,並命以“御纂”名義頒行全國。
是書分為學類、論學、孟子、中庸、易、書、詩、春秋、禮、樂、性理、理氣、鬼神、道統、諸子、治道、論文、賦詞、歷代十九門。內容涉及自然科學、政治、哲學及史學。在哲學方面,朱子認為精神的“理”是世界萬物之主宰和本源,而物質性的“氣”則從屬於“理”,受其支配和制約,“理”與“氣”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全書具體反映了朱熹“有理有氣,以理為本,理在氣先”的哲學思想,為研究朱熹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此書另有清康熙五十三年武英殿刻黑口本,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武英殿刻古香齋袖珍本,清鹹豐元年(1851年)墨格精抄進呈袖珍本。
《四庫全書總目》、《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目錄》等著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