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運會火炬塔

深圳大運會火炬塔

深圳大運會火炬塔位於深圳灣畔,高26米,,由一本本書壘起來。

設計介紹

深圳大運會火炬塔 深圳大運會火炬塔

在每本“書”上都刻有一屆大運會舉辦的時間和地點,比如:“1977索菲亞”、“1985神戶”……一直到最頂端的“2011深圳”,非常具有歷史感。每一本“書”都代表一屆大運會,整個深圳大運會火炬塔就是已經走過半個世紀的26屆大運會的永久記憶。圍繞深圳大運會火炬塔將建深圳火炬塔紀念公園。由於深圳大運會火炬塔是事關深圳的又一標誌性建築,是深圳人自己的廣場,因此需要充分吸納和發揮所有深圳人的聰明和智慧,讓全社會來共同參與這一項目的設計、建設等工作,充分發揮市民參與的積極性。

設計理念

設計在體現大運精神、展示大運精彩、傳承大運文明的原則下,融合深圳灣體育中心管理使用、深圳灣公園游賞組織的功能,設計目標為打造而立深圳新標誌——一個時代的記憶,具體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體現:延續火炬塔“書” 概念,推崇 “知識之城”; 傳承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建設“生態之城”;記錄年輕深圳的“科技之城” 的成長足跡;書寫深圳海洋文化的包容和大氣----“志願之城”;打造深港共生守望的燈塔,見證雙子城市和諧發展。

設計元素

“深圳之光”

火炬塔主塔及外觀均保留,火炬的表達方式轉化為“深圳之光”。利用太陽能技術,白天收集太陽能,晚上轉化為光能。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可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全息投影是一種無需配戴眼鏡的3D技術,人們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火焰。效果奇特,具有強烈的縱深感,真假難辯,而且投射的不一定是3維立體的火焰,也可以是諸如大運會標誌的任何立體影像。第二種方法是雷射,運用一束集中的白色雷射射向天空,十分耀眼,雷射能吸引遠至幾公里外人們的目光。這樣“深圳之光”也將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城市的地標點。

精彩大運

包括運動員群雕,大運文化牆,大運星光大道等。

■ 深圳大運會明星手印、腳印、簽名等

高科技配套設施——延續火炬塔“書”的概念

■ 電子查詢資料設備:“翻閱”電子書

■ 查詢歷屆大運會資料

■ 查詢第26屆大運會情況

大運電子紀念牆(聲光電裝置)

■ 大運會精彩瞬間照片瀏覽

■ 包括運動員、觀眾、志願者、裁判、禮儀、官方組織等;

■ 五洲健兒對深圳的祝福、寄語

高科技火炬模擬裝置

■ 查詢歷屆火炬和火炬塔情況

■ 模擬火炬傳遞

大運火炬紀念品電子銷售裝置

■ “無人”式銷售系列大運會紀念品

綠色套用

廢舊材料再利用

■ “青春大道”材料再利用;

■ “U站”再利用,成為公園的服務小站點;

■ 鋪裝材料運用廢棄建材再生鋪置,如:再生透水磚

再生能源利用

■太陽能、風能燈具

生態種植技術

■ 耐踏草坪

■ 本土植物品種

透水材料套用

■透水地坪

■雨水收集等

點火不靠“高科技”

開幕式將會採用樸實無華的手法來點燃大運火炬塔,而不是追逐“高科技”。本屆大運會結束之後,火炬塔將會作為永久建築保留,成為繼“闖”雕塑、“拓荒牛”之後深圳第三個標誌性的城市景觀。

青春的接力

大運火炬塔的舊址通過綠道走向新址的時候,不僅能感受最初的精彩,也能在遷址後的火炬塔廣場眺望大運場所及深圳灣的全景。在“青春接力道”旁有許多不同形態的火炬手雕塑,當市民走上“接力道”上時,似乎將人們帶到了火炬傳遞的現場,他們一棒接一棒,滿懷激情地向火炬塔奔跑著,展現火炬手陽光、青春、歡快、自信、熱烈的精神面貌。市民不僅能與雕塑互動拍照留戀,同時把充滿活力的體育精神和青春力量帶到在深圳這片熱土中,也以此表達人們祈望世界和平、彼此和諧相處的共同願望。設計中也把“青春接力道”與城市綠道連結起來,也讓綠道理念與大運精神相融合,也符合開幕式的意向。“青春的接力”,寓意著人們因大運會而來,將深圳的城市文化和大運的精神不斷傳播到四面八方。

深圳第26屆大運會火炬塔“英文語法錯誤門”事故

火炬塔上英文序數表達引來市民疑問,為深圳在國際上丟大臉

●地點:深圳灣體育中心
●事件:市民秦女士周日帶著女兒去參觀大運會火炬塔,還沒來得及細看,12歲的女兒囡囡忽然大叫,“錯了,錯了。”一頭霧水的秦女士順著女兒所指方向望去,火炬塔上表示大運會舉辦屆數的26個數字後面跟著一溜整齊的“th”。按照英語語法,表示第1屆的“01th”應該是“01st”,表示第2屆的“02th”應該是“02nd”,而第3屆“03th”則應該是“03rd”。
記者跑腿:作為繼“闖”、“拓荒牛”之後深圳第3個標誌性城市景觀,有“書山”之稱的火炬塔在大運會結束後可能將與“青春大道”、“春繭”形成一個整體,成為新的深圳城市地標。
昨日,南都記者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外看到,火炬塔位置比較靠下的一層“書”標識了最初3屆大運會,第1屆大運會的舉辦城市義大利都靈,在表示第1屆時卻用了“01th”。由於火炬塔只有一面露在外面,尚看不清第2屆和第3屆的英文。而較高層的“書”上,第21屆北京大運會和第22屆韓國大邱大運會,在表示“第21屆”和“第22屆”時分別用了“21th”和“22th”。
對於火炬塔上的問題英語,中山大學翻譯學院英語教師葉嵐也稱匪夷所思,“按照正規的英語語法,基數變序數,加上th;但第1、第2、第3有專門的表達方法,所以表示第1屆的“01th”按照正確的語法應該是“01st”,表示第2屆的“02th”應該是“02nd”,“03th”則是“03rd”,加“th”的用法並非正確的使用方式。”葉老師翻看了英語維基百科後稱,即使是古代英語,也沒有用“1th”來表示第1的用法,而且這不是羅馬文,也應該不是法語的表達。
昨日,火炬塔問題英語的圖片也在微博受到關注,甚至有網友刨出了大運會官網上英文版的大運會歷史。南都記者看到官網在介紹義大利都靈舉辦的第1屆大運會時,選用的辭彙是“1st”而並非“1th”。而第2屆和第3屆所選用的辭彙亦是“2nd”和“3rd”,均是按照正確的英語語法來的。
相關負責人:大體聯曾答覆是“慣例”

結果:南都記者就火炬塔英語問題諮詢深圳大運會開閉幕式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顯得並不意外。這位參與火炬塔設計的負責人表示,火炬塔上的數字標識問題其實早就在內部進行過討論,而這些數字的英文標註和國旗的名字全部是根據國際大體聯的一本指南執行的,之後他們也已經意識到這並非英文的常規用法。國家外交部工作人員也向國際大體聯提交過質詢,但是國際大體聯的答覆是,這是夏季大運會50年一直不變更的慣例,希望能延續下去,所以就在火炬塔上沿用了“1th”、“2th”和“3th”的用法。

到底是不是慣例?南都記者隨後聯繫了國際大體聯國際新聞委員會主席埃德萊昂先生。他在深圳的隨行工作人員表示,埃德萊昂已經返回瑞士,目前已經使用電郵聯繫了他,希望能儘快弄明白究竟火炬塔上的問題英語是不是國際大體聯的慣例。 南都記者 文婷 張舟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