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信息
品種名稱: 深兩優5814
品種榮譽: ;
2012年湖北省農業廳主推品種;
2012年湖南省農業廳主推品種
審定編號: 國審稻2009016 粵審稻2008023
渝引稻2011007 桂農公告(2009)4號
選育單位: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
品種來源: Y58S/丙4114(B4114)
特徵特性
【國審】: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6.8天,比對照Ⅱ優838長1.8天。株型適中,葉片挺直,穀粒有芒,每畝有效穗數17.2萬穗,株高124.3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171.4粒,結實率84.1%,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3.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5.8%,長寬比3.0,堊白粒率13%,堊白度2.0%,膠稠度7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3%,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
【粵審】: 弱感光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7天,比博優122遲熟2~4天。分櫱力中等,株型中集,劍葉短直,莖稈粗壯,抗倒力中強,穀粒有芒。抗寒性模擬鑑定孕穗期為中強,開花期為強。科高108.0厘米,穗長23.3~24.1厘米,每穗總粒數139~141粒,結實率80.9%~83.0%,千粒重26.8~27.1克。晚造米質鑑定為國標優質3級、省標優質2級,整精米率62.6%~70.6%,堊白粒率18%~20%,堊白度4.7%~7.4%,直鏈澱粉16.6%~16.8%,膠稠度78毫米,長寬比3.3~3.4,食味品質分81~82。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7.6%,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71.8%和92.3%;感白葉枯病,對C4、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
產量表現
【國審】: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5.6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24%(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88.76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21%(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7.19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22%,增產點比例68.8%;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9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2.16%。
2009年湖北隨州示範種植畝產高達858公斤。
2010年農業部在湖南省隆回縣超級稻驗收畝產870.5公斤。
2010年在福建省永安市驗收畝產959.44公斤。
2012年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
【粵審】:2005、2006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40.5公斤和482.5公斤,比對照組合博優122分別增產5.29%和4.95%,增產均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8公斤。
2011年在廣西博白縣做晚稻種植畝產759.4公斤。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要點: 1.育秧:適時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千克左右,稀播勻播,培育壯秧。2.移栽:栽插密度以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5厘米為宜,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8萬苗。3.肥水管理:適宜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後期看苗施肥。後期採用乾乾濕濕灌溉,不宜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 採用兩期父本制種為宜,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0~22天。
種植區域
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粵審審定意見: 深兩優5814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抗寒性強。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其他重要特性:產量高,抗性強,米質優,出米率高,整精米率高,秧齡彈性好,抗高溫低溫能力強,抗稻瘟病稻曲病能力強,耐旱耐澇性強,再生稻能力強。
2013年海南審定,編號:瓊審稻2013001
選育單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
引種單位:湖南亞華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Y58S×丙4114
特徵特性: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10-128天,比T優551(CK1)長1-2天,與特優009(CK2)表現相當。主要農藝性狀兩年綜合表現:株型適中,葉片中直,後期熟色較好。每畝有效穗數約17.56萬,平均株高103.8 cm,平均穗長22.8cm,每穗總粒數128.8粒,結實率78.0%,千粒重24.8 克。兩年抗性綜合表現苗瘟5級,葉瘟4級,穗頸瘟2級,白葉枯6級,紋枯7級。米質主要指標兩年綜合表現:整精米率69.7%,堊白粒率18%,堊白度1.6%,直鏈澱粉18.2%,米質經檢測達國優三級。
產量表現:2011年晚造首次參加我省區試,平均畝產382.08公斤,分別比T優551(CK1)、特優009(CK2)增產5.47%和7.49%,達極顯著水平,日產量3.18公斤,增產點比例83.3%。2012年晚造複試,平均畝產467.36公斤,比特優009(CK)增產2.85%,達顯著水平,日產量3.93公斤,增產點比例83.3%。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2.91公斤, 比特優009(CK)增產6.6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合理稀播:每畝大田用種1.5公斤左右。移栽秧齡20-25天,移栽密度以20cm×20cm或18cm×25cm為宜,每畝插足基本苗6-8萬。2、肥水管理:該組合適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後期看苗施肥。後期採用乾乾濕濕灌溉,不要脫水過早。3、加強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稻薊馬、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飛虱和稻瘟病、白葉枯、紋枯病等病蟲。防治藥劑:25%的阿維菌素、康寬、25%吡蟲啉、70%敵敵畏乳油、20%葉枯唑、8%井岡黴素,用量在病蟲發生的不同時期按藥劑說明配比。病蟲防治以預防為主。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全生育期110-128天,比T優551(CK1)長1-2天,與特優009(CK2)表現相當。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田間輕感穗頸瘟,抗性優於特優009(CK);多點輕感白葉枯,抗性優於特優009(CK)。米質經檢測達國優三級。適宜海南省各市縣作晚稻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2011年優質種子2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