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淮麥25 品種類型:小麥審定編號:國審麥2007011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矮敗小麥冬春輪迴選擇群體
特徵特性
淮麥25,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豫麥49號和新麥18晚1~2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葉小窄直,分櫱力強,成穗率中等。株高87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葉上沖外卷,穗層厚,穗多穗勻,結實性好,莖稈有蠟質,長相清秀。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平均畝穗數41.6萬穗,穗粒數37.4粒,千粒重38.3克。苗期長勢一般,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遲,兩極分化快。抽穗期晚,中後期長勢較好,後期葉功能期長,有一定耐旱性,耐後期高溫,灌漿速度快,熟相好。莖稈彈性一般,抗倒伏能力偏弱。抗病性鑑定:抗稈鏽病,中抗紋枯病,慢葉鏽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條鏽病、赤霉病。區試田間表現:中感葉枯病。2006年、2007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01克/升、796克/升,蛋白質(乾基)含量13.04%、13.75%,濕麵筋含量25.2%、27.8%,沉降值26.7毫升、26毫升,吸水率53.2%、54.2%,穩定時間7.8分鐘、6.6分鐘,最大抗延阻力382E.U、360E.U,延伸性11.0厘米、11.2厘米,拉伸面積58平方厘米、56平方厘米。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3.3公斤,比對照1新麥18增產6.95%,比對照2豫麥49號增產7.49%;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65.1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8.27%。2006~200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0.3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7.2%。栽培要點
淮麥25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0萬~14萬苗,高產栽培條件下注意防止倒伏。注意防治條鏽病、葉鏽病和赤霉病。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中高肥力地塊種植。選育機構
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創建於1901年,隸屬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淮陰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位於市區,緊臨市政府,交通便利,通訊便捷,便於科研,有利開發。內設五個研究中心、三個管理科室,淮陰市農業科技實業總公司為全所唯一的法人經濟實體,下設飛龍技貿公司、科技一條街等十多個經濟實體。土地面積713畝,其中試驗田500畝。科研、生活用房二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1500餘萬元.現有180人,其中科技人員82人,高級研究人員25人,中級研究人員30人。省、市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人。1978年以來,共選育農作物新品種18個,研製出一大批新型實用技術。其中甘薯膨大素、玉米健壯素、維他靈、旱秧綠毓產品、熏殺棒、淮麥18、淮稻6號、淮豆4號、蜜玉8號甜玉米、淮雜油1號(低芥酸)等。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顯性核不育小黑麥、顯性核不育硬粒小麥為國際首創的新成果。不少成果已覆蓋華東,推廣到除台灣以外的各個省、市、自治區,有的已推廣到國外。近十多年來,共獲市以上科技成果獎123項,受到省政府嘉獎兩次。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350多篇,其中獲獎論文131篇。本所先後與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墨西哥等九個國家的農業科研機構進行了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促進了科研的發展。本所在科技服務和開發上近年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