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技術這十年

淘寶技術這十年

《淘寶技術這十年》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圖書,由子柳編著。本書從工程師的角度講述淘寶這個超大規模網際網路系統的成長曆程,及其所有主動和被動的技術變革的前因後果。書中有幕後故事、產品經驗、架構演進、技術啟蒙,也有大牛成長、業內八卦、失敗案例、勵志故事。全書文風流暢,有技術人員特有的幽默感;內容積極正面,有現場感,全部是作者親身經歷。

編輯推薦

√ 有熠熠生輝的技術變遷

√ 有飽含智慧的產品演進

√ 有叱吒風雲的牛人生涯

√ 有令人捧腹的圈內趣事

無論你是程式設計師、架構師、產品經理還是運維人員,甚至只要你身處IT圈,這本書都有無窮無盡的 看點,讓你大呼過癮之餘,深受啟發,進而陷入沉思,不由開始細數自己所在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

內容簡介

任何網站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業務帶來的壓力。正是這些問題和壓力推動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而技術的發展反過來又會促進業務的更大提升。如今淘寶網的流量排名已是全球前15名、國內前3名,其系統伺服器也從一台發展到萬台以上。

作品目錄

第0章 引言

光棍節的狂歡 / 1

淘寶網不就是一個網站嗎?是的,但淘寶網不是一個簡單的網站,它的規模排在全球前十幾名,頂尖的網站需要頂尖的技術作為支撐。在用戶享受淘寶的樂趣的背後,有哪些神秘的技術在支撐它呢?

第1章 個人網站

創建一個小小的網站需要什麼技術?在群敵環伺的狀況下怎么走出網站的第一步?淘寶網獨特的文化和價值觀又是怎么形成的?本章試圖給你一個解讀。

LAMP架構的網站 / 14

武俠和倒立文化的起源 / 20

第2章 個人網站的升級

小網站都想變大,變大總會遇到成長的煩惱,淘寶網的青春期有哪些煩心事?淘寶網的工程師用什麼思路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之餘,他們又用了哪些創新的手段來超越競爭對手?

資料庫從mySQL到Oracle / 25

支付手段的創新——支付寶 / 28

交流方式的創新——淘寶旺旺 / 29

第3章 企業級Java網站

給一個網站更換開發語言,這種事情想想都恐怖,淘寶網在2004年就從PHP語言轉換成了Java語言,這是怎么做到的?一個企業級的Java系統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架構?歸納網站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對性能、容量和成本的控制,這有哪些通用的解決方案?在技術實力得到提升之後,淘寶網的哪些業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哪些業務又會遇到技術的障礙?

脫胎換骨的升級——更換開發語言 / 34

堅若磐石——圍繞性能、容量和成本的進化 / 41

第4章 創造技術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我們花錢可以購買更好的機器和更好的服務。但當你變成業內最強之後,你的問題就會獨特到沒有人碰到過,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幸運的是,淘寶網的發展很快,不幸的是,淘寶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於是,淘寶網被迫開始走向了技術創新的道路。而技術的創新和業務的創新到底又是誰推動了誰?

淘寶檔案系統——TFS / 53

淘寶KV快取系統——Tair / 64

第5章 分散式電子商務作業系統

在飛速發展的背後,隱患已經埋下。在技術架構的制約下,團隊協作越來越艱難,代碼越來越臃腫,開發的效率越來越低,新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老業務的壓力眼看就要超過系統的容量了。這時候,架構該做怎樣的調整?又一次的脫胎換骨,慾火重生。重生後,在分散式的電子商務作業系統下,我們才敢舉辦一次又一次的“雙十一”活動。

服務化 / 78

中間件 / 88

高性能服務框架HSF / 91

訊息中間件Notify / 95

分散式數據訪問層TDDL / 99

Session框架 / 107

開放平台 / 111

第6章 我在淘寶這八年

作為淘寶技術的親歷者,我不經意間見證了一段偉大的歷史,這段歷史,從高層看波瀾壯闊,從底層看妙趣橫生。我不是高層,這裡記錄的是發生在底層的一些事。

第7章 牛P列傳

前面講述了技術和業務是怎么互相促進、共生髮展的。與此類似,企業和個人也是這樣一個關係:一個水平很高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平台,就難以發揮自己的價值;一個蓬勃發展的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其前景也會堪憂。幸運的是,在淘寶網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批業內頂尖的高手,他們推動了淘寶的發展,淘寶也讓他們實現了個人的價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那些人、那些事。

正明——集團核心繫統高級研究員 / 168

正祥——淘寶高級研究員,OceanBase項目負責人 / 180

畢玄——集團核心繫統資深技術專家 / 191

放翁——淘寶開放平台項目負責人 / 198

吳翰清——阿里雲集團信息安全中心高級安全專家 / 210

雲錚——數據平台與產品部資深技術專家 / 218

小馬——淘寶UED前端通用平台高級技術專家 / 225

淘寶傳奇工程師多隆的程式世界 / 236

作者簡介

子柳:本名趙超,2004年加入淘寶網,取花名子柳。歷任開發工程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測試經 理,2009年隨著淘寶系統的大規模重構和人才的迅速擴張,創辦了“淘寶技術大學”,培養內外部工 程師眾多,人稱“校長”。2011年將培訓中的內容寫成文章發表,遂一發不可收拾,總結了淘寶十年 的技術之路,乃成本書。

媒體評論

相信這本書將掀起IT技術型企業的尋根熱潮,因為閱讀本書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以史為鑑”在網際網路時 代的當下意義。創業公司的無暇顧及,大牌公司的千頭萬緒,都抵不過一次美妙的現身說法。這本書讓 整個IT界一起陷入思考:我們的十年曾如何走過,我們的十年將如何走過,或是我們的十年正在走過?

子柳是個能人,在淘寶各個階段各個角落都曾留下各種姿態的身影。也正因為是歷次技術沿革及產品誕 生的親歷者,他的記錄與解讀,可以讓讀者置身於那段波瀾壯闊的淘寶技術歲月;更能切中要害,精準 捕捉到最值得總結和回味的技術關鍵點及創新閃光點。子柳更是個趣人,知交滿淘寶,內幕豈能少?一 樁樁塵封往事,在這樣一位稱職“耳目”的妙筆下再現昔日榮光,局外人方有幸品歷當年甘苦,共享經 驗啟迪。

書本前言

這是一本好玩的書,從前面兩章看,主要是講故事;從後面兩章看,主要是講人物;從中間幾章看,主要是講技術。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把部分章節的內容放到了我的部落格上,有人看了說很勵志,有人看了說對技術有幫助,有人看了說對產品有幫助,有人看了說對創業有幫助,有人看了說其中的內容特別逗,現在我也不知道這是人文讀物還是技術書了。

其實技術書很容易寫成催眠的讀物,對於這本書,我一開始就沒有當作技術書來寫,最早是我寫給自己看的。在2011年年底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在淘寶度過了七年的時光,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回憶起來有些往事歷歷在目,有些卻已開始模糊。為了給自己留點回憶,我就開始記錄自己這幾年的故事,七年之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越寫越多,寫著寫著,我就希望能夠挖掘更多的內容了。當時我還擔任著“淘寶技術大學”的校長,這給我的寫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可以聽不同的人講淘寶技術所有的事情。於是我就開始憑記憶去寫淘寶在過去幾年的技術進展,再去找當事人求證內容的細節。然後又由於有些當事人實在太有料了,我乾脆把跟他交談的內容也整理出來,當作《牛P列傳》來呈現給讀者(淘寶的技術人員以P級來定義,牛P就是很高級別的專家)。至此,本書包含了三種行文格式的內容:一個是筆者自己經歷的美好時光,一個是淘寶技術的發展歷程,一個是那些牛人的牛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個維度,讓讀者對淘寶的技術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進而通過淘寶對網際網路的技術有一個概覽。

書名取為《淘寶技術這十年》,口氣有點大了,但我很難用一個更確切的名字來概括本書的內容,淘寶在這十年里的技術是很難用一本書來寫完的,對於筆者不太熟悉的領域(例如運維、雲計算、大數據),沒敢著墨太多,書中主要圍繞網站的業務和系統架構之間的關係展開論述。我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未來有更多的人來寫《淘寶運維這十年》《淘寶數據這十年》……

寫完本書之後,再回過頭來讀,我意識到自己經歷了一場偉大的變革,這個時代把電子商務推到了一個浪潮之巔,我是這個浪潮中的一滴水珠,我無意描述這場偉大的浪潮,只希望通過一滴水珠映射出浪潮底下的故事。這不是淘寶官方的史書,我不具備這樣的高度和視野,這只是一個小人物的所見所想。

這本書寫得很輕鬆,我大概花了3個月時間就寫完了,這主要得益於其中的事情都是筆者親身經歷的。同時,這種寫作狀態也直接導致了本書的行文風格天馬行空,一邊講業務,一邊講技術,時不時地還做一些不太高明的點評。從2011年年底開始寫,到2012年年初,書中的主要內容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求證各種細節的過程,這比初稿要艱難很多,我訪談了書中提到的幾乎所有人,有時候還要請他們幫忙補充一些內容,由於人員眾多,這裡不一一列出,在此一併表示感謝——親,這是我們共同的作品。

這裡特別要提出感謝的是我的師父岳旭強,他比我更早加入淘寶,行文的時間線是根據他給我講的故事來寫的。他現在是蘑菇街的CTO,屬於自己創業。他離開淘寶也是觸動我寫本書的原因之一,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雖然淘寶的人員流失率總體較低,但是每離開一個人就失去了一段故事,如果我現在不寫,未來也許很難呈現出過往的這一切了。老天選擇了我做技術,選擇了我能寫點文字,選擇了我經歷淘寶的發展,選擇了我做淘寶技術大學的校長,似乎也選擇了我要把這些故事交代給讀者。

其次要感謝對本書貢獻最大的一個人,書里的故事是我在“淘寶技術大學”給學員上課時講的,但每個故事的第一個聽眾都不是技術人員,也不是淘寶員工,是我家裡的CEO,她經常被我當作學生,聽我講一個多小時的課,然後給我指出各種不足。同時,為了讓我安心寫作,她也赦免了我很多家務活,謝謝親。

最後要感謝本書的編輯張春雨先生,他花費了很大精力幫我修改書稿,在他的幫助下,本書從網文變得像一本書了。另外,雖然本書經歷了筆者和編輯的多次修改,但這如同開發軟體一樣,上線之後發現bug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如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子柳@杭州

2013年4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