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沙子坡鎮涼水完小
名 稱: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涼水管理區完小
地 址: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涼水村
郵 編:555200
註冊日期:1953
職工人數:8
聯繫人:王雲茂
經營範圍:教學活動
省市:貴州
縣市:印江
涼水完小是一個小小的學校,但學校的一代代老師以師魂支撐起了她。她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南方小村,為外面的世界啟蒙了一批批人。
2008年,學校的代課教師任達繼入選貴州省“大山的脊樑”評選活動候選人,這位普通鄉村教師的精神,足以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受到激勵和鞭策。以下是任老師的宣傳通訊。
一個殘疾人的講台夢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代課教師任達繼
未圓大學夢立志挖窮“根”
在印江與沿河交界的兩座大山之間,有一條名叫六井溪的河流。河的東面是印江縣沙子坡鎮的涼水管理區,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居住分散,貧窮落後。
1968年5月,任達繼出生在涼水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兩歲那年,可怕的小兒麻痹症讓任達繼的右腳落下了終身殘疾。“我小時候想當一名醫生,把殘疾人的腳都治好”。
1984年,任達繼以優異的成績,帶著彩虹般的夢想踏進了印江中學高中部。剛開學的第二個星期,班主任老師在班會課上講述了高考招生中,很多專業限招殘疾人的政策。救死扶傷的夢就這樣被打碎了。第二天,他極不情願地捲起被褥回了家。面對貧困的家庭、又聾又啞的哥哥和含辛茹苦、老實巴交的父母,他心如刀鉸。
“山區落後的根源,在於文化知識的貧瘠”。在貧困山區長大的任達繼深知這個道理。1985年3月,17歲的任達繼憑著一張國中畢業文憑,有幸成了沙子坡鎮蔣家教學點的民辦教師,開始了他人生嶄新的一頁。
“那時每月工資只有16元錢”,任達繼回憶說,“人們把民辦教師稱為‘一秤肉的老師’。”
他任教的蔣家、爐塘等教學點都沒有固定的教室,在農戶家堂屋裡上課,更談不上辦公地方和教師宿舍了。但他依然是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
涼水片區學校負責人任永華評價說,“最好的見證就是每年的成績統考中,他所執教的班級、科目,在同類學校同年級中比較,累累都是名列前矛的。”
對於任永華校長的說法,記者在沙子坡鎮採訪時得到了證實。鎮教育辦公室黨總支書記劉雲富拿出全鎮2006-2007學年度的全縣統考成績冊:第一學期,芭蕉國小四年級人均分語文79.05、數學65.77,雙科名列全鎮初小第一名;第二學期,芭蕉國小四年級人均分語文72、數學76.23,雙科名列涼水管理區同年級第一名。
據了解,他教過的學生,有12人走上了國家工作崗位。
為了育好人 貸款去求知
1994年9月到1997年8月,他一邊上課,一邊自費參加了貴州省中等師範函授廣播學校學習。
2001年,在爐塘國小教書,學校開展黑板報比賽。他望著自己板報,無論是板式還是內容都不如別人的好,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用。“哪怕是傾家當產,都要去專業學校進修深造”,任達繼下定決心,“否則,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2002年秋,已經33歲的任達繼東借西挪揍齊了學費,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自費到湖南芷江師範學校普師班學習。一雙幼小的孩子,兩個年邁的父母,和一個又聾又啞的哥哥。這,就是任達繼在湖南讀書期間的家庭背景。
“由於他讀書去了,我才到印江城來打工,幫人推綠豆粉,每月150元工資”。在印江婦幼保建站,記者見到了他的妻子文愛芬,說到那段經歷,她實在難以掩飾內心的悲傷。
2002年冬,經人介紹,妻子文愛芬到縣婦幼保健站當了一名清潔工,每月有250元收入,比幫人推粉賣多了100元。站里領導看到她良好的工作表現,考慮到她家的實際情況,決定辭退兩名臨時工,把原來分別由三個人幹的活,全部交給她一人,雖然辛苦,她的月收入也增加到了700元。
三年當中,任達繼節衣縮食,刻苦鑽研,收穫了一本又一本金燦燦的榮譽證書,卻給貧困的家庭留下了一萬多元的債務。
掏錢請教師找回流失生
2004年,任達繼以優異的成績從湖南芷江師範畢業後,被沙子坡鎮教育辦公室聘請到印江與沿河兩縣交界、不通公路的紅星村芭蕉教學點教書。
當時的芭蕉國小由於學校環境差,留不住教師,只剩下幾個學生了。“要找回流失的學生,首先要擴大師資力量”。然而上面又派不來老師,怎么辦?
“我聘用了從師專外語系畢業的田偉來辦英語班”,任達繼顯得有些無奈,“我包他生活費,從我每月220元工資中拿200元給他,讓他來配合我的工作”。
英語班的開設,吸引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再加上星期六星期天都不要報酬地上課,贏得了家長們的歡迎。芭蕉壩的學生來了,沿河縣的學生也慕名到這兒來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學期,學生就猛增到87名。
他自掏腰包請老師的事,因為生活費緊缺而被田偉老師和芭蕉壩民眾知道了。老百姓看到任老師這樣艱苦地教育學生,生活都維持不下去,紛紛送錢送米。“沿河馮文才支援了10元錢,沿河晏光漢支援了一雙高筒水膠鞋,贈給任老師背學生過河”,今年68歲的芭蕉民眾晏祖序一邊敘說一邊擦著眼淚,“我家庭條件也不好,只支持了10斤大米,沒有別的支持他,所以他調走,我感覺流淚”。
然而,他先後請來的三個代課教師都因工資太少、環境太差而離開了。他一人教四個年級,10多門功課,硬撐了三年。 今年8月,任達繼被調到了距離芭蕉國小十多里遠、沒有固定教室和課桌的王家寨教學點。向村委會主任報到那天,恰逢記者在採訪,“三面採光四面通風”的農舍和坑窪不平的地面,這就是上課的教室啊!
相處了三年的芭蕉民眾,得知任達繼調走的訊息,感到萬分惋惜。芭蕉國小一名二年級的小男孩告訴記者:“任老師很關心我們,漲河水我們不能過河,他就背我們過河,我們捨不得他走”。一位年愈古稀的老奶奶提著10多個雞蛋,含著眼淚來到任達繼面前,“我們對不起你,拿去打開水喝”。
放棄優越崗 甘為孺子牛
20多年來,任達繼憑著改變山區落後面貌的信念,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憑著對山區孩子真誠的愛,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現在,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和尊重,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1992年全縣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評比中,榮獲“教學質量獎”,受印江縣政府獎勵;2004年被評為銅仁地區首屆“十大殘疾青年”,受地區行署表彰;2007年1月6日,銅仁日報以“大山深處紅燭情”為題,報導了他的先進事跡。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任達繼並不是不當代課教師就找不到其他工作了。恰恰相反,他有許多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07年9月3日,任達繼正在王家寨辦理學生報名手續時,銅仁地區大龍通達冶煉有限公司毛總經理(殘疾人)第三次發手機簡訊來請他去上班:“月薪1200元,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面對這么優厚的待遇,他猶豫了,當他發現王家寨民眾信任與期盼的目光,毅然放棄了個人的利益,把這份工作讓給了芭蕉壩另一位殘疾人,自己留下來陪伴40多個一二年級的孩子,用紅燭的光芒照亮山村的未來。
面對家人的責怪,社會的不理解,任達繼憋不住向記者吐露了藏在心靈深處的想法:“我們山區教育這種落後面貌,如果我們代課教師不去支撐,它就會永遠落後,不管怎樣,我只有支撐下去”。
事跡感染人 各界獻愛心
多年來,任達繼每到一間學校,他都要自掏腰包改善教學環境,購置簡單的體育器材。遇上交不起書錢學費的,還得用自己的工資填上去。
2004年,任達繼剛調到芭蕉國小的時候,由於教育教學設施不夠,但又沒有經費來源,他就藉口為父母預備棺材,騙了妻子打工掙來的700元錢,拿來給學校跑項目用了。妻子發現東西沒買到家,再三追問錢的去向,無奈之下,他才說出了真相。“人人都依靠著了丈夫,我沒依靠著你,整個家庭還要靠我一個人辛辛苦苦打工來支持你們,我的命怎么這樣苦啊”。妻子聲淚俱下的哭訴與責難,深深地刺傷著男子漢的心,任達繼感到羞愧與無奈,“你是我的好妻子,我這世還不了你恩情,只有來世變牛做馬來報答你”。說完這句話,他也放聲痛苦起來。
作為一名代課教師,要靠自己的工資改變學校的落後面貌,實在是無能為力,於是他利用假期四處奔走,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山區學校的發展。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2005年,西苑建築公司為芭蕉國小捐贈了35套課桌;同年,“千葉飄飄”經理楊曉紅、武警印江中隊原任司務長楊承軍、劍橋少兒英語印江教學點田議、農業局果蔬站田光華站長等等,都先後獻出愛心,一幫一地資助芭蕉國小學生讀書。
2007年8月3日,武警印江中隊指導員林旭東等3名黨員幹部了解到任達繼的先進事跡後,決定開展“向任達繼老師學習,獻愛心”活動,中隊幹部每人每月資助任達繼50元,士兵自願捐資,直到他離開代課崗位。
2007年11月,貴陽幾位老闆有感於任達繼的敬業精神,在貴州電視台新聞主播謝培君的帶領下,到印江實地考察,決定捐資30萬元修建王家國小,目前新學校正在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