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涵玉村,一個聽起來詩情畫意的名字。追根溯源,民國時期,天童區下面曾有個涵玉鄉。2004年4月,四都莊、鄭家橋和唐家灣三個村合併後就取名涵玉村。全村1503人,673戶。去年人均收入達8300元。
地理位置
涵玉村地處五鄉鎮的東南角。這個村夾在高速公路和329國道之中。村里人進出都是靠步行、腳踏車或機車。原先進村主要道路是沿河傍水的沙石路,坑坑窪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行政村合併前,3個村曾多次商議共同澆築長約1.9公里的進村大道,但改建公路資金缺口大而擱置。新班子成立後把澆築進村大道當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此舉得到了區、鎮兩級政府和扶貧結對單位的大力支持,100萬元資金很快到位,從李家洋村至唐家灣點的進村道路順利建成。
經濟發展
2005年4月,五鄉鎮政府收到了一封有涵玉村27位村民簽名的感謝信,上書“走在寬闊平坦的道路上,我們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贊助建路的企業家和熱心人士,是他們改變了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方便了民眾……”
沿著富民路往前走,就到了依山傍水的涵玉村。最里的是唐家灣點。曾稱為唐家灣村,自然少不了眾多的唐姓,但也有一部分李姓和王姓的村民。中間的是四都莊點,這個自然村的村民大多姓“伍(吳)、陸、柒(戚)”,村民們戲說,該村的姓氏一個比一個大,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更紅火。離鎮區最近的是鄭家橋村,因陳家出了一個富商,造了一座陳家橋而得名,由於口誤,日久天長,陳家橋變而了鄭家橋。目前,這個村80%的年輕人洗腳上田,去企業工作了,留在村裡的人大都以種植花卉、經濟作物為主。他們守著500畝的山林和350畝的耕地過著安靜詳和的日子。
涵玉村很多村民臘月有釀米酒的傳統。曾有遊人走進村里一戶人家,只見廚房裡霧氣騰騰,地上堆放著四五個裝滿糯米的蒸籠,主人正忙碌著用乾草燒大灶蒸糯米。當地人自豪地說:“我釀的米酒比市場上賣的酒要香好幾倍,而且後勁很足的,親朋好友們已經向我預定了過節喝的酒。” 村民們釀的酒基本上是自產自銷,男女老少個個都練出了好酒量。
自然資源
村旁有一座不高的山,山下有一棵巨大的樟樹。這棵樟樹枝葉茂盛,鬱鬱蔥蔥,樹幹很粗,一個人很難環抱過來。據當地人說,它已有三、四百歲了。村中還有一片回字型的古老建築。村民介紹說:“這些古屋是王家大屋,共有7進門,有外三家、里三家之分,相傳最早是明朝年間一位舉人的大屋。”可見這位舉人在當時那個年代該有多風光多榮耀。在村裡的祠堂有一塊清代的匾,上面刻有“鑒世雷靂”、“道光丁亥年”等字樣。凡此種種,進一步證明了涵玉村歷史的悠久。
新村成立後,村黨支部積極謀劃新的經濟成長點,利用閒置的原村辦公樓和廢棄山塘,引進1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落戶後建造了數千平方米的廠房。村集體每年能有四五十萬元的固定收入。
近幾年,村里改建了公廁,建起了休閒廣場,村容村貌為之發生大變化。2005年8月30日,涵玉村圖書館建成開張。1200多冊嶄新的各類圖書,包括文學、法律、農技等方方面面,基本可以滿足農民的學習要求。新村成立後修繕了唐家灣點、四都莊點、九升橋點的老年活動室,還在鄭家橋點新建了老年活動室。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能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呢!
目前,五鄉鎮正規劃建設一條全長約4.3公里、寬16米,連線329國道和鄞縣大道的南北交通線。屆時,這條路將能打通涵玉村的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