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號子

涇河號子

涇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位於涇河下游的涇陽則在涇河流域最具重要的歷史貢獻。、勞動號子是民歌音調最早的根源和基礎。號子是勞動人民偉大力量的一種藝術形式表現。《涇河號子》印證了涇河水路運輸行業的久遠歷史。號子是一種伴隨著勞動而歌唱的民間歌曲。先秦典藉《呂氏春秋》有一段記載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所謂“勸力之歌”就是後來的勞動號子。一些協作性較強而勞動動作在節奏、速度上經常變化的集體勞動,需要步調一致、動作協調,如果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動作就會參差不齊、力量分散,勞動就無法順利進行。

基本內容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上世紀80年代,涇陽縣文化館為了保護涇河號子,派出專業人才走訪當年的老船工,記載保留了涇河號子中的一些
曲目。主要有《涇河船工號子》、《涇河上下車號子》、《涇河調船號子》和《涇河行船號子》等。
《涇河船工號子》是船工們在裝卸貨物時,協調動作,掌握平衡時喊唱的,領唱者掌握方向和用力角度,伴唱者齊聲呼喝,以回應指揮者和統一用力節奏。
領唱:噢叫西腳推東腳喲呃
伴唱:噢
領唱:叫兩腳來唔
伴唱:噢唔呃唔唔
..

領唱:叫西腳推東腳喲
伴唱:腳喲噢噢
領唱:叫兩腳來唔
伴唱:唔噢噢
領唱:叫西腳兩腳來喲唔
伴唱:唔噢噢
領唱:叫兩腳來唔
伴唱:唔噢噢
領唱:格子上推兩腳喲
伴唱:腳喲噢噢
領唱:迷好著推東腳喲噢
伴唱:腳喲噢噢噢
領唱:來兩腳呢!進這一個東腳
伴唱:噢唔
領唱:給我推西腳喲
伴唱:噢噢腳喲
領唱:推兩腳唔
伴唱:噢噢唔
領唱:還要推東腳喲
伴唱:噢噢腳喲
領唱:兩腳來喲
伴唱:噢噢唔
《涇河船工號子》以簡單的用詞和稍顯緊湊的曲調,將一種繁重的勞動娛樂化了,給船工們苦役般的生活增添了一
縷暖色。伴隨著瀰漫的燒酒、河風,這從勞動者扭曲的骨頭縫隙里掙扎出的吶喊,從船工們隆起的筋肉彈跳出的音符,將人生的況味酣暢淋漓的表現了出來,讓聽者聞之動容。
涇河上下車號子》是船工們在裝卸馬拉車時的專用號子。因為馬拉車一般載重量大,所以裝卸難度大,上下車時,一般需要船工十人左右,左右兩側各四人,另外兩邊各有一人控制車輪,前面有一人駕轅。兩邊用力及角度等必須掌握好,不能有一點差錯,否則車子便會失去平衡,掉進水裡,因此,上下車號子整體感覺比較緊湊。
領唱:東腳喲噢揭兩腳呀西腳喲噢揭兩腳呀
伴唱:嗨哎嗨哎嗨哎嗨哎
領唱:兩腳來呀喔噢揭兩腳呀兩腳喲噢揭兩腳呀
伴唱:哎哎喲哎喲哎嗨哎
領唱:兩腳來劃喲呵劃喲噢劃喲呵兩腳呢
伴唱:哎哎哎哎哎哎噢噢噢喔
領唱:進這一個兩腳來叫西腳推東腳喲叫兩腳喔還要推兩腳喲
人們在從事強度不同勞動的時候,其呼吸的速度、方式等都不一樣,上面兩個號子領唱因其有不同的指揮語言,所
..

以聽者一聽就能明白意思。但是,仔細聽伴唱可以聽得出,前一首伴唱多以“喔”和“噢”為主,這些呼號一般是人抬
舉東西時所發出的聲音,而後一個伴唱前半部分以“嗨哎”為主,這種呼號一般是人們身體前傾,猛然用力時發出的,
後半部分又以“噢噢”為主,應該是車子已經基本到住,調整所用。
隨著河水的漲落和水位的變化,船工們要不斷的變換碼頭,尋找泊船的最佳地點,泊船的碼頭水不能太深也不能太
淺。而隨著水位的變化,合適的碼頭一般都在原碼頭的上游,也就是要逆流而上,特別費力氣,將船調往新碼頭時所唱的
號子稱為《調船號子》。
這首《涇河行船號子》應該是在河水平緩,順流而下時所唱的。從領唱者極度輕鬆喜悅的一聲“噢走了呀喔呀喔價”的感嘆,不難看出眾船工們歡快的心情,這些血性漢子、浪中英雄,難得一次順風順水的旅程。因為勞動強度小了,安全係數高了,他們也就有了閒暇和心情來觀賞兩岸的景色和迷人的風光,於是號子中就多了輕鬆詼諧的成分,他們觸景生情,充分張揚了船工們熱愛生活和無拘無束的個性,反映了船工們對風調雨順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當然,作為流傳於涇河涇陽段的涇河號子還有許多,譬如《荒船號子》等,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挖掘整理。

歷史淵源

號子是一種伴隨著勞動而歌唱的民間歌曲。先秦典藉《呂氏春秋》有一段記載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所謂“勸力之歌”就是後來的勞動號子。一些協作性較強而勞動動作在節奏、速度上經常變化的集體勞動,需要步調一致、動作協調,如果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動作就會參差不齊、力量分散,勞動就無法順利進行。勞動號子就是人們在這類勞動場合,為了統一節奏、協調動作、激發勞動熱情和緩解疲勞而唱的一種歌,民間歌曲中,勞動號子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勞動號子是民歌音調的最早的根源和基礎。號子是勞動人民偉大力量的一種藝術形式表現。
在涇河上渡船不但是一項重體力活,而且是群體性勞動。在擺渡時,為了集中力量,協調所有船工動作,於是便產生了勞作時的招呼和應答,這便是涇河號子。
可以說,自從有了涇河渡口就有了涇河號子,只不過,開始時只是簡單的吆喝、號令,慢慢的船工們為了增加勞動中的娛樂性以及與當地傳唱的一些民謠的融合,便有了一定的節奏性和曲調。

基本特徵

1、源遠流長。涇河號子自涇河有了渡口就隨著船工們的勞動而誕生了,流傳千百年,餘音裊裊,絡繹不絕,至今還迴蕩在涇河的上空。
2、種類齊全。涇河號子反映了船工們在擺渡中各種勞作形式,有一般狀態下的《涇河船工號子》;有往船上裝車和下車的《涇河上下車號子》;有尋找新碼頭的《涇河調船號子》;有順水順風的《涇河行船號子》以及在漲水時候放荒船的《涇河荒船號子》等。
3、鏗鏘有力。涇河號子是勞動中的呼號,節奏感很強,吟唱起來音調鏗鏘,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主要價值

1、勞動號子是民歌音調最早的根源和基礎。號子是勞動人民偉大力量的一種藝術形式表現。《涇河號子》印證了涇河水路運輸行業的久遠歷史。
2、《涇河號子》融入了涇河兩岸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自然風光以及船運中的以歌輔工之俗,無論在民間歌謠還是文人墨客的詩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題材。
3、凡是藝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涇河號子》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流傳保存下來的本就稀少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關中民歌。既具民族性,更具世界性。
4、《涇河號子》既是涇河船工們生命形態的體現,也是涇河船工們的一種生存方式。再次向人們印證了一切藝術都產生於勞動。

瀕危狀況

1、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涇河流域處處架橋修路,這無疑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但同時也結束了各渡口千年擺渡的船家歷史,因擺渡而誕生的涇河號子也面臨失傳的境況。
2、因為號子都是由口頭傳唱,而且隨意性較大,領唱者可以隨情境變換自己創作,因此,對於涇河號子的文字記載少之又少,全是一代代的船工傳唱延續下來的。現在,當年一度繁華的涇河渡口幾乎都廢棄了,僅存的一兩處鄉村道路渡口,也即將隨著便橋的修起而被廢棄。加之近年來涇河水位不斷下降,一些流段的河床幾乎全部裸露出來,無水則無渡,無渡則無船,無船則也就談不上涇河號子了。
3、無計畫的開採河沙河石對涇河河床的人為破壞也比加速了涇河渡口的廢棄,作為涇河號子載體和依附的渡口、
渡船的消失廢棄,勢必導致涇河號子的失傳。
4、當年曾經見證渡口繁榮盛況,唱著號子擺渡涇河的老船工現在已所剩無幾,年齡最小的也已經60歲了,能夠唱涇河號子的更是寥寥無幾。

相關器具與製品

一、涇河號子是船工為協調動作、集中力量而吟唱的歌謠,它以天空為幕布,河流、船隻為舞台,是唱響於天地間的大歌。
..

二、領唱者往往採取擊掌、拍槳而統一節奏。
三、河流、船隻、槳櫓、縴繩等是涇河號子產生、傳唱必不可少的自然環境。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涇陽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是我國大地原點所在地,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稱。這裡地勢平坦,土肥水美,歷史上就以“關內膏腴之最”著稱。縣境介於東經108°29′40″—108°58′23″,北緯34°26′37″——34°44′57″。東與三原縣、高陵縣交界,南與鹹陽市渭城區接壤,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與淳化縣、三原縣毗鄰。全縣南北寬27公里,東西長37公里,總面積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萬畝,人均1.35畝,涇陽縣總人口4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3萬,占總人口的89.5%;非農人口5.2萬,占總人口的10.5%。 涇河是黃河的二級支流,全長455.1公里,涇河流域面積4542l平方公里,包括寧夏東南部、甘肅隴東,陝西關中西北部33個縣市,而在這33個縣市中,因涇河命名的縣區只有三個,那就是位於涇河上游的寧夏涇源縣、中游的甘肅涇川縣和下游的陝西涇陽縣。涇陽因地處涇河以北,在古代以水北為陽,故名涇陽。涇河自王橋鎮謝家溝入涇陽縣境,張家山出谷,流經涇陽全境。涇陽因涇河而命名,也因涇河的孕育、滋潤而發展。 涇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位於涇河下游的涇陽則在涇河流域最具重要的歷史貢獻。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開始用十年時間建成鄭國渠,引涇水灌溉關中平原,渠首就選在今天的涇陽縣王橋鄉船頭村也就是張家山西麓谷口,引涇水入渠,沿途接納冶峪河,清水河、濁峪河、漆水、沮水等,東通洛河。據《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後“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為秦始皇掃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而後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王朝,提供了給養保證。鄭國渠連同靈渠、都江堰,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後來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民國的涇惠渠都是因襲鄭國渠的遺蹟修建的。陝西關中地區,也因這兩大水利工程而最早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

傳承譜系

涇河號子脈傳譜系無歷史記載,它全憑船工們代代相傳。每個船工都是《涇河號子》的傳承人。太平鎮棗坪牛楊李國安、高莊鎮修石渡老船工何志武李步青等頗具代表性。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等
..

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涇河號子作為一種民間藝術遺產,應受到法律保護。
2、上世紀80年代,涇陽縣文化館為了保護涇河號子,派出專業人才走訪當年的老船工,並將這些曲目記載保留了下來。
3、組織老船工及民間歌手演唱已挖掘整理出來的涇河號子,進行錄音、錄像,將其保護下來。

保護內容:

1、資源普查
對涇河號子的表演形式、內容、程式、人員進行全面普查,將所獲資料歸檔、存檔,以備更深入的研究。
2、制定保護政策
採取財政撥款、社會集資、個人投資的方式,實施其保護政策。
3、人才培養和保護
請民俗專家、民間藝術研究人員對涇河號子進行考察、挖掘其歷史淵源,藝術特點、表演風格,讓涇河號子的表演者們從理論上明白這些,做好傳承,對其老藝人和藝術骨幹予以一定的生活補助或獎勵。
4、專題研究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業人員與現存老船工(藝人)一起組成“涇河號子藝術研究工作室”,對涇河號子進行專題研究,讓涇河號子這一藝術之樹常青。
5、在演出中傳承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縣文體廣電局策劃、組織演員排演《涇河號子》,發揮其示範、研究、輔導的功能,做好藝術的傳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