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
涇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是渭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來源。涇河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體系,下游防禦洪水能力僅10年一遇。渭河具有水沙關係不協調、水少沙多、水沙異源的特點,受特殊水沙條件限制和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渭河下遊河槽萎縮,河床不斷淤積抬升,形成地上懸河,對兩岸灘區民眾的生產生活和堤防保護區的防洪安全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渭河流域水資源貧乏,年內徑流分配不均,汛期大流量與高含沙量同時出現,且缺乏流域控制性工程,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1956年,黃委會和陝西省水利廳等單位開始對涇河幹流進行規劃,經過全面勘察,選定了東莊和大佛寺兩處,並推薦大佛寺水庫作為第一期工程。1959年,大佛寺水庫工程開始施工,到1961年因國民經濟調整而停建。
1960年底,黃河三門峽水庫建成蓄水,短短3年渭河下游三門峽庫區嚴重的泥沙淤積已危及西安,渭河下游洪災不斷發生,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周恩來總理在1964年治黃會議上提出三門峽水庫運行要確保西安、確保下游的方針。1964年黃委會提出在黃河支流修建攔泥庫以緩解三門峽水庫淤積的規劃思路,隨後黃委會對涇河東莊水庫進行第一次勘察設計工作,完成地址勘查報告。然而,1966年,文革爆發了,原先工作被迫停止。
上世紀70年代陝西水利大發展,1978年水利部組織國內著名專家考察黃河龍門水庫壩址期間,省政府邀請與會專家對東莊壩址進行了踏勘,並召開了“涇河東莊水庫技術討論會”,專家會議認為:東莊灰岩壩址建壩條件好,可建薄拱壩;灰岩滲漏問題可通過防滲處理來解決;水庫可按調水調沙方式運行等。1979年省水電設計院組織設計人員進行勘察設計,但是由於國家壓縮基建項目,80年代初,東莊水庫前期工作再次被迫停止。
1990年下半年,《西北水電》上刊載了原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餘光夏《論涇河東莊工程建設》一文,時任水利部部長的楊振懷看到文章中“東莊水庫是解決三門峽水庫淤積的有效途徑,並可解決渭北缺水以及作為西安的後備水源、建壩條件優越等”結論,當即確定開展涇河東莊水庫的勘測設計工作,至此東莊水庫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全面開始。
經過5年的調研論證,1995年《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選壩報告》出爐,東莊水庫開發目標為“防洪、減淤、灌溉、城鎮供水以及發電等綜合利用”,開發方案為涇河一級開發高壩方案,推薦壩址為前山嘴砂岩壩址,壩高195米,總庫容28億立方米,總投資54億元,工期9年。
90年代中期,當時的水利部部長在視察東莊水庫壩址時,和陝西省主要領導商定,提出以解決關中地區嚴重缺水問題為主的開發思路,將東莊水庫開發目標調整為“以灌溉、供水為主”,相對原先的高壩水庫,這個方案為低壩水庫,且投資少,以促進工程能儘快上馬建設。
然而,在之後召開的“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專家技術討論會”上,爭論開始了。會上,餘光夏提出了“以防洪減淤為主”的開發目標,推薦灰岩壩址、修建高壩大庫的方案,反對提交會議討論的以灌溉、供水為主要開發目標的低壩的方案,認為這樣的開發目標必將惡化渭河下游的淤積,破壞涇河東莊河段難得的建壩資源。隨後的幾年裡,關於東莊水庫到底是防洪減淤為主還是以灌溉供水為主,爭論此起彼伏。
2002年5月,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對關於渭河問題做出重要批示:“渭河流域綜合治理應統籌考慮環保和生態問題”。隨後,省水利廳召開專題研究東莊水庫前期工作會議,決定將東莊水庫開發目標調整為“以防洪、減淤、供水為主,兼顧發電”。
2005年12月,國務院批覆《渭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將涇河東莊水庫工程作為近期實施的重要防洪骨幹工程,其開發目標為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及生態環境。
2011年,東莊水庫命運出現重大轉折,陝西省水利廳新一屆黨組決定重新啟動東莊水庫前期工作。 同年,全面完成項目建議書編制任務。
2012年4月、8月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技術審查和複審,11月26日黃委會出具了支持東莊水利樞紐建設的重要意見,11月27日水規總院審查意見上報水利部,12月31日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部長辦公會議。
2013年初,水利部審查通過了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並將項目建議書審查意見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3年2月24日,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全面啟動,該工程將投資約120億元,計畫建設工期8年。
地理
工程位於涇河下游峽谷末端禮泉縣東莊鄉、淳化縣車塢鄉河段處,距西安市100公里,下距涇惠渠張家山渠首20公里,上距彬縣縣城120公里。庫壩區深切河谷200-300米,灰岩壩址地形。
工程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系大(Ⅰ)型工程,其開發目標為“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及生態環境”。混凝土雙曲拱壩高230米,總庫容30.6億立方米,電站裝機9萬千瓦,工程總投資約120億元。東莊水利樞紐同渭河堤防工程將形成完整的渭河下游防洪體系,工程建成後,可產生巨大的防洪減淤效益。可使以涇河來水為主的渭河下游100年一遇洪水削減為50年一遇、移民圍堤及涇河下游防洪標準從以前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攔截泥沙20.6億立方米,減少渭河下游泥沙淤積7.5億噸,降低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積厚度1.58米,相當於渭河下游34年不淤積;通過調水調沙,沖刷渭河主河槽,渭河下遊行洪能力由2000多立方米/秒提高到3000-4000立方米/秒,有利於降低潼關高程。東莊水利樞紐取水高程720至756米,成為渭北旱塬的巨型水塔,高水高用、自流引水,每年為西鹹新區、銅川、富平、三原及涇惠灌區等供水5億多立方米。
意義
工程建成後,將極大的提高涇、渭河下游防洪能力,同時為黃河防洪發揮重要作用;將減少渭河下游及三門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降低潼關高程,增大河道平槽流量;為關中經濟區的涇惠灌區和銅川、涇渭新區、富平等渭北工業和城鎮地區供水6億立方米;可使涇、渭河下游水環境和水質得到較大改善;年發電量3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