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羽卿

涂羽卿

涂羽卿(1895—1975),1914年赴美留學,1918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19年回國;1930年再次赴美深造,師從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康普頓教授;1932年回到上海,在滬江大學任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許多學生後來在教育界和科技界做出卓越貢獻,前復旦大學校長謝希德就是其中之一;1947年出任聖約翰大學校長;1952年聖約翰大學解散以後,任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教授及上海師範學院物理系主任;文革時期,涂羽卿受到批鬥和關押,受到精神上及肉體上的嚴重刺激折磨,1972年被釋放;1975年9月11日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涂羽卿(1895—1975) 涂羽卿(1895—1975)

涂羽卿先生,中國物理學家、聖約翰大學校長、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以及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倡導人之一。

1895年,涂羽卿出生在中國湖北省黃岡縣;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堂,隨後赴美國留學;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

1919年6月,涂羽卿在紐約與出身名門的美國女子牟莉·霍甫斯結婚。

涂羽卿回國後,擔任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7年時間。此後到上海擔任滬江大學物理主任。在上海,他還擔任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

1946年6月,顏惠卿博士代表聖約翰大學校董會請涂羽卿出任校長。他上任後,在繁忙的校務工作外,還堅持講授物理。塗校長以淵博的學識、卓越的才華和儒雅的風度贏得師生們的尊敬。

聖約翰由美國聖公會上海教區主教直接控制,主教掌握一切大權。此時國民黨發動內戰,政府腐敗不堪,全國學潮洶湧。美國主教要求塗校長鎮壓學潮,而塗校長則不顧強大的壓力,堅持民主治校,保護學生。因此他與羅伯茨主教的矛盾日益加深。主教給紐約教區匯報的信中寫道:“我可以聲明,聖約翰在塗校長領導下,對兩個鬧事學生採取紀律措施很不得力——我相信,我們有必要另找校長。”

1948年6月,涂羽卿被迫辭去了校長職務。塗校長辭職的訊息不脛而走,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立即請他擔任總幹事。1951年,他積極參加教會的“三自愛國”運動,回響抗美援朝。

蒙冤受屈

1951年底,“三反”“五反”開始,他被打成“大老虎”,大會小會把他批鬥得大口吐血,使他幾乎自殺。

這時上海市長陳毅接見了他,安慰了他,才使他思想穩定了下來。接著他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北京受到周總理的鼓勵,更讓他增強了對新中國的信心。後來他被調到上師大任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重返教育崗位,使他重新煥發青春。他夫人也被請到華師大教英語。他們生活安定,心情愉快。

“文革”開始時,塗老已年逾古稀,他突然被打成“美國特務”,受到紅衛兵拳打腳踢,接著又被隔離審查,大冷天晚上,罰他戴著手銬站在露天。

1973年,塗老精神失常,才被放回家——家人們只見到一個穿著破棉衣,面容憔悴,毫無表情,目光痴呆的老頭。

1975年9月,在那風雨如晦的日子裡,他終於含恨而死。

1979年11月2日他被平反昭雪,骨灰被安放在龍華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