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大頭菜

海鹽大頭菜

海鹽大頭菜,浙江省海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海鹽大頭菜經醃製後的大頭菜,略帶一點酸、風味獨特,它可直接生吃,也可作炒菜或澆湯,與其它菜類搭配可配比出各色各樣的各種花色菜餚,口味純真,鮮不釋口。在1998年10月舉行的九八嘉興優質農產品展示會暨科技交流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 2007年3月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海鹽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海鹽大頭菜 海鹽大頭菜

大頭菜即芥菜,又稱蕪菁、芥辣、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個變種,為根用芥菜。它質地緊密,水份少,纖維多,有強烈的芥辣味並稍帶苦味,在襄樊地區,人們還把它叫作諸葛菜。

海鹽大頭菜(醃製品),富含含維生素C、碳水化物、鈣、磷。有消食下氣,利水消腫,解酒開胃,增進食慾,解毒,止咳,止消渴等功效。

產地環境

圖2 海鹽縣大頭菜種植基地 圖2 海鹽縣大頭菜種植基地
圖3 海鹽縣傳統大頭菜醃製工藝 圖3 海鹽縣傳統大頭菜醃製工藝

大頭菜學名根用芥菜,是一個芥菜變種,當地農民習慣稱之為“芥藍頭”。海鹽大頭菜品種,都是當地農民自己每年選留下來的,稱其為“癟大種”(因中午癟葉而得名)。海鹽大頭菜的產地—海鹽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緣,屬沖積濱海平原區,沉積了較厚的以沖積、沖湖積、沖海積、湖沼積為主的第四紀堆積物。加之海鹽縣畜牧業發達,當地農民長期形成了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的良好習慣。土壤因此非常肥沃,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非常適宜海鹽大頭菜的生產。加之海鹽區域內河港縱橫交叉,水資源豐富,取水用水極為便利,杭嘉湖平原,四季分明,夏天酷暑短,冬溫低而不嚴寒,夏冬季風交替,氣候溫和濕潤,充足的光、溫、水為海鹽大頭菜生產提供了保障。因此,海鹽大頭菜地域保護範圍內生產的大頭菜鮮菜,表面光滑、塊根大、產量高,內部硬筋少,加工後的大頭菜味道鮮美香脆。

採收後的鮮大頭菜要經過削根、清洗、晾曬、破片等,把大頭朝上、葉子朝下排齊,在竹匾里曬至每片邊上皺起來後上缸醃製。這種將大頭菜醃在缸里、團在甏里,並貯藏在甏中的醃製技藝,這一技藝在浙江省內屬獨家。大頭菜加工製作過程非常精細,有切、曬、醃、翻等7道工序,尤其是醃製,不僅壇的選擇有講究,而且鹽和菜的比例很難把握,沒有一定的標準,如果把握不好,醃製出來的大頭菜口感、顏色就會大變樣,保質期也會受到影響。

歷史溯源

宋《澉水志》(1230年)及明朝永樂年間《海鹽縣誌》,均有大頭菜(當時稱芥菜)的種植記錄。

《海鹽縣農業志》中也有海鹽縣1963年以大頭菜支援了湖北、安徽災區的記錄。發展至今,海鹽縣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頭菜之鄉”。

生產情況

2008年,大頭菜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平均畝產達5900千克,畝產值穩定在6300元左右。

2011年,該縣大頭菜種植戶有1000多戶,年種植面積9000畝左右,年產鮮菜2萬噸,加工後成品大頭菜1.5萬噸,總產值4000餘萬元。

產品榮譽

海鹽大頭菜 海鹽大頭菜

2007年3月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海鹽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海鹽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浙江省海鹽縣人民政府《關於“海鹽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鹽政函[2006]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浙江省海鹽縣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海鹽大頭菜 海鹽大頭菜

一、品種。

當地癟大種。

二、立地條件。

選擇土壤平整肥沃,有機質含量≥2.5%,排灌條件良好,pH值7至7.5。

三、栽培管理。

⒈播種:採用直播法;播種量為每667平方米250克至300克;播種時間為8月15日至9月20日。

⒉定植密度:每667平方米留苗8000至10000株。

⒊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含有N、P、K速效複合肥為主。水分管理:在大頭菜的肉質根膨大期,如遇乾旱及時灌跑馬水。

四、採收。

⒈採收時間:播種後80天開始採收。

⒉採收標準:一級:單個重量≥500克,肉質根光滑,基本無硬筋。二級:單個重量250克至500克,肉質根光滑,允許少量硬筋,硬筋寬度≤2毫米。

五、選育繁種。

通過大田選育、除雜去劣、株系繁育、網室隔離、提純復壯等技術進行選育繁種,保持種性。

六、醃製工藝流程。

鮮菜→日曬1-2天→清洗→切片厚度1至1.5毫米→上缸醃製7天→進甏存放。

七、質量特徵。

⒈感官特徵:氣味略香,色澤微黃色,香脆爽口,略帶酸味。

⒉理化指標:蛋白質含量≤1.7%,碳水化合物含量≤5.1%,粗纖維含量≤1.1%,有機酸含量每千克≤6600毫克。

專用標誌使用

海鹽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嘉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