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級驅逐艦

海風級驅逐艦

海風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的第一級遠洋一等驅逐艦。 此級艦是日俄戰爭後假想作戰海域移到太平洋後建成的大型驅逐艦。為日本最初採用渦輪機的軍艦。戰鬥時任務是炮擊、突破敵人警戒網、實行抵近魚雷攻擊。共兩艘。 兩艦均於1936年除籍。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在日俄戰爭結束後,為了將水雷戰隊的作戰區域擴展到遼闊的太平洋,日本海軍需要大型遠洋驅逐艦,海風型2艘是對這種驅逐艦進行方向探索而誕生的。其模仿原型是英國的部族級驅逐艦,首次搭載了重油鍋爐,實現20500馬力和33節高航速。在研製之初,曾有意見認為全部安裝重油專燒鍋爐更有利於其性能提高,但是出於對待試驗艦的技術升級以須謹慎的考慮,還是採用 了一部分油煤混燒鍋爐。

山風依據日俄戰爭中1904年度戰時緊急計畫修正計畫建造,暫時稱為甲號大驅逐艦。海風則依據1907年艦艇補充計畫建造,暫時稱為伊號大驅逐艦。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兩艘,分別是海風,山風。

時間表

海風

1號艦。明治44(1911年)年9月28日竣工。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

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掃雷艇,並命名為第7號掃雷艇。昭和11年(1936年)4月1日除籍。

山風

2號艦。明治44(1911年)年10月21日竣工。大正元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

昭和5年6月1日變更為掃雷艇,並命名為第8號掃雷艇。昭和11(1936年)年4月1日除籍。

技術特點

海風級為日本海軍遠洋驅逐艦,基準排水量1150噸。

主機為帕森斯式直接聯結汽輪機1組3軸(中央軸直接聯結高速汽輪機,兩舷軸直接聯結低速輔助推進汽輪機、高速巡航結合聯結左舷低圧汽輪機、定圧巡航結合右舷低圧汽輪機)。其輪機艙占了全長二分之一以上。續航力15節/2700海里。

從任何方面來說 ,海風型的性能都遠凌駕於日本海軍最初的幾級驅逐艦 ,僅從噸位上說,它是首型突破了千噸大關的驅逐艦 ,比以往的驅逐艦翻 了不止一倍。海風型在計畫階段就被稱為 “大驅逐艦” ,而與一般驅逐艦區分開來。它是日本驅逐艦朝向大型化遠洋型發展的鼻祖。

與當時標準排水量380噸,航速29節的驅逐艦相比,此級高速大型驅逐艦出現之後,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除了特殊試驗艦外,當時世界上無其他國家有此類大型驅逐艦。(除英國部族級為大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1000噸。)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150噸
尺寸全長98.5m、水線幅8.6m、吃水2.7m
動力主鍋爐伊號艦本式水管鍋爐8座(重油鍋爐2座、重油/煤混合鍋爐6座。蒸汽圧力15.8氣圧、飽和溫度)、功率20500馬力
航速33節
主火力2門127毫米
副火力5門76毫米
魚雷發射管4具450毫米

服役事件

海風

海風,參考了英國海軍部族級,是最早搭載蒸汽輪機的日本驅逐艦 海風,參考了英國海軍部族級,是最早搭載蒸汽輪機的日本驅逐艦

1號艦。1909年11月23日在舞鶴海軍工廠動工,1910年10月10日下水,明治44(1911年)年9月28日竣工。是日本海軍最早的千噸驅逐艦。

一個月後,姊妹艦山風號竣工,兩艦一同執行任務。和多年後的長門,陸奧一樣,等級雖然不同,卻是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姊妹艦。

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此艦與山風號編成第十六驅逐隊,編入以裝甲巡洋艦鞍馬為旗艦的第一南遣艦隊,在南洋群島方面執行任務。

昭和5年(1930年),此艦撤除魚雷發射管及部分備炮,6月1日變更為掃雷艇,並命名為第7號掃雷艇。昭和11年(1936年)4月1日除籍。

山風

1918年7月31日攝於橫須賀軍港 1918年7月31日攝於橫須賀軍港

2號艦。1909年6月1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11年1月21日下水,明治44(1911年)年10月21日竣工。比姊妹艦海風晚了約一個月,是日本最早完成的遠海驅逐艦第二艘。

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變更為一等驅逐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此艦與海風號編成第十六驅逐隊,編入以裝甲巡洋艦鞍馬為旗艦的第一南遣艦隊,在南洋群島方面執行任務。此艦隊由鞍馬,筑波,淺間,以及第十六驅逐隊海風,山風組成。

1926年攝於大湊港的山風 1926年攝於大湊港的山風

昭和5年(1930年),此艦撤除魚雷發射管及部分備炮,6月1日變更為掃雷艇,並命名為第8號掃雷艇。昭和11(1936年)年4月1日除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