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豐八景之海門潮聲,在鮜門鎮的海門之地,這裡海濱沿岸密布礁岩,每當漲潮,潮聲宏亮,氣勢磅礴,拍擊岸礁,浪濺花飛,令人嘆為觀止,是最為壯觀的潮汕景點之一。
景點特色
海門即海豐鮜門鎮,海濱多是岩岸,岸邊多礁石,故潮汐湧來,拍擊岩岸與礁石,大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詩意,其潮聲雄亮偉渾,煞有氣勢,故有“海門潮聲”之稱。許多人也許並不熟悉海豐八景中“海門潮聲”,他也並不象錢塘江那樣自古便是江南的代表作之一,有許多的文人騷客駐足吟詩,留下名篇供後人認識,但對稍有文化的海豐人來說,知道海門潮聲是無需通過詩文名篇的,代代的口口相傳,足以讓海門潮聲成為最有效的品牌傳播。再加上鮜門向來盛產海鮮,無數的先輩曾經這塊海域謀生,他們高高地站立在船上,赤身,年齡不是很大,黝黑,瘦削,神情安詳,樂天知命,當清晨的寒風舞弄著他的臉,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在這塊海域間飄蕩迴響,嘴裡吟唱著潮汕獨有的民歌,但話語中很難聽得清楚,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潮汕話)。相關詩句
對“海門潮聲”一景,歷來多有吟詠: (一)
曾向錢塘江上過,廣陵八月信如何?
海門雪浪排空擁,變化魚龍激越多。
(二)
健騎賓士萬木摧,老龍鱗豈輕回?
分明記得來時景,仿佛空山一響雷。
(三)
臨海南山形勢雄,靈岩任卻浪濤沖。
吼疑水族鏖戰急,響似春雷烈震塞。
起伏重重翻積雪,鏇颯颯函飛鴻。
幽沉洋溢隨時變,天籟無窮滿耳中。
據《汕尾歷代詩詞選》註:明代嘉靖時期,有個叫李玘的知府也留下一首《五里沙》:路出鹹田上,牛羊下夕暉。鹿州三水隔,平海一山微。風定潮聲盡,霜清木葉稀。忽聞罾罟罷,知是捕魚歸。此人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至二十二年任惠州知府,政尚平恕,重文興教,常坐明倫堂親聽諸生說經,釋疑解惑,選拔良才。修《惠州府志》,建西湖亭台。”經查明代進士榜,李玘乃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羅洪先榜進士,生年估計與羅洪先差不多。
詩中的“五里沙”,位於海豐縣今鮜門港至小漠渡口一帶海灘,時過變遷,當年的海灘不知道是否現在的海門潮聲,更不知道這位知府當年有沒有那閒情去游過海門潮聲,但他留下來的政績與詩文,卻留傳至今。
王萬然亦說:讀詩追史,思緒萬千,遂成一絕:碧海揚波夕照紅,白帆點點似飛鴻。長虹高架天邊盡,一望漁村酒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