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法法師

海法老和尚俗家姓朱,出家後法名海河,號性空,河南省信陽縣人,西元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辛酉歲十二月初八日,出生於信陽吳店鄉的昌灣村。

簡介

海法幼時父親早逝,由母親撫育成人。他的母親虔誠信佛,海法自幼隨母禮佛茹素,八識田中早已種下了菩提種子。一九三六年,海法年十六歲時,到湖北隨縣太白頂雲台寺,依傳梁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在雲台寺隨著師父禮佛誦經,學習佛門儀軌,年齡稍長,協助師父管理寺務,在寺中一住十年,具備了一個出家人應有的佛法基礎。一九四五年,於漢陽歸元寺受具足戒。圓戒後發願行腳參訪,離開湖北歷經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朝禮過南海普陀山、太白山天童寺、寧波阿育王寺,以及蘇州靈岩山寺等名山道場。繼而西行到過四川、雲南,行腳數年,閱歷增長。一九四九年初,海法回到太白頂,組織山上的僧侶信徒,在山上墾荒、植樹、造林,實行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由於他率領僧眾辛勤勞做,喜獲豐收。晚上在雲台寺講經說法,或領眾坐香參禪。一時,整個太白頂寺院皆耕田博飯,儼然是一派百丈家風。一九五六年,海法三十六歲,考入北京中國佛學院就讀。五九年畢業,返回河南,受洛陽白馬寺方丈自如老和尚的邀約,到白馬寺擔任知客,協助自如老和尚做對外接待工作。知客在寺院中是非常重要的職位,等於是叢林的外交官,所有接待賓客,或有出家人掛單、或者在家信徒有事到寺院中,必先經過客堂,他是叢林的咽喉之地一第一道關口。由於海法和尚任事盡心,待人溫和有禮,緇素二眾交相稱譽。自如老和尚賞識他的才幹,後他為監院,管理全院事務。

人生閱歷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紅衛兵們貼大字報、查封大雄寶殿,召集僧人大會,要和尚不要信佛,不要信神。罵出家人是寄生蟲、吸血鬼、牛鬼蛇神,最後趕出寺院,把他們遣返原籍參加勞動生產。白馬寺的佛像、法器、經典、文物,都遭到嚴重的破壞。海法和尚不例外的也回到信陽家鄉,到公社插隊參加生產。
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落實宗教政策,開放重值寺院,恢復佛事活動,年近花甲的海法老和尚被宗教部門召回白馬寺,恢復僧裝,負起修復寺院的責任。他歷經艱辛,經過數年努力,使此中國第一古剎逐漸恢復舊觀。同時也修復了寺外東側的齊雲塔塔院。一九八九年,海法老和尚六十九歲,是年晉任白馬寺方丈。此時白馬寺的硬體建設已經告一段落,他把精神用在恢復昔日道風上。由於十年動亂的影響,出家人離寺多年,重回寺院,行為散漫,寺規鬆懈,他發願重整戒規,恢復祖庭道風。經過興利除弊,依律治寺的整頓,制定寺規三十條,規定上自方丈,下至沙彌均不得違制,否則遷單不共住。經過他努力整頓後,上堂過殿,遵制辦理,一改過去鬆懈散漫風氣。接著他繼續努力,經過周密計畫與準備,在寺中兩度設壇傳戒,每次戒子逾百人,為佛門盛事。
海法老和尚一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使寺風清規得以整肅。他每天凌晨上殿早課、坐禪誦經、解行並進。每天在早餐時,向全體僧眾講開示一小時。他慈悲心重,將來自十方的供養,用於財、法布施,如為北京「法音」捐出缽資,並為公益事業解囊相助。現白馬寺各殿修復一新,並創辦「洛陽佛教」雙月刊,經常舉行講經法會,弘法利生。
洛陽東郊的偃師市緱氏鄉,有一座建於唐代的古剎,名叫為《玄奘寺》,民間俗稱為唐僧寺。千餘年來,此一古剎隨著時代風兩而幾經枯榮。到了近代,已是殿頹碑殘,墓塔破敗,海法老和尚睹之,扼腕嘆惜,惻然心傷。他深知玄奘大師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深知玄奘寺的歷史價值,乃發願予以重修。他募資收回玄奘寺舊址,並另行徵購了數十畝土地,同時新建了山斗、圍牆、及鍾、鼓二樓。在施工期間,委其弟子印定尼師為該寺住持。不幸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一九九七年計畫重建大雄寶殿之時,海法老和尚示寂,給該寺建設造成極大的困難。幸而他的弟子印定尼師,繼師遺志,克服萬難,繼續興建未了工程。
一九七八年後改革開放,老和尚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洛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等職務。著作有「法海一滴集」。趙朴初居士為之題詩曰∶「四海從一馬,千秋護兩墳,若教 杌在,應記楚沙門。」他於一九九七年示寂,世壽七十七歲,僧臘五十一,戒臘四十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