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州

海東州

1949年至1978年,現海東地區各縣隸屬省人民政府直轄。 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湟中和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年平均隆雨量319.2─531.9毫米。

概述

海東地區因位於省內的青海湖東部而得名,在青海省是一個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根據考古發掘,大約6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其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相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人口相對集中,經濟較為發達,是青海重要的農牧業經濟區和鄉鎮企業較發達地區之一。

  海東州 海東州

海東地區位於祁連山脈東段、青海省東北部。東與甘肅省為鄰,向西環抱省會西寧,其他三面分別與本省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接壤。
海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約有25處,比較著名的有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孟達自然保護區等。

交通

飛機:區內曹家堡飛機場距地區首府僅7.5公里。
火車:蘭青、青藏鐵路穿境而過,並與“隴海-蘭新”大鐵路貫通
客車:109國道貫穿全境

歷史

公元前121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統率全軍進入湟水流域。從此,這裡被納入漢帝國的郡縣制體系。公元前61年,漢後將軍趙充國統兵擊敗湟水流域的先零羌,招撫黃河沿岸的羌人歸降漢朝,並在河湟地區留兵屯田,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了這裡。公元397年,鮮卑族的一支禿髮部發展壯大起來,建立了史稱“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南涼割據政權,其都城就設在今海東地區的樂都縣。隋朝時,樂都為西平郡地。1949年至1978年,現海東地區各縣隸屬省人民政府直轄。1978年10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1979年6月正式成立了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為地級建置。轄湟源縣、湟中縣、平安縣、樂都縣及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8個縣,150個鄉鎮,2,180個行政村。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湟中和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環境

區內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基本特點是:高寒、乾旱,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夏溫差小,氣候地理分布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遞減,隆雨量隨海拔增高而遞增。海拔3000米以上的北部地區及山區較寒冷,海拔1,700-2,500米的黃河、湟水河谷地帶較溫暖。年平均氣溫3.2℃─8.6℃左右,最高氣溫25.1℃─33.5℃,最低氣溫-18.8℃─-25.1℃左右。年平均隆雨量319.2─531.9毫米。多集中在7─9月之間,相對濕度一般為57%─63.66%;蒸發量為1,275.6─1,861毫米。風速為1.9─2.5米/秒,最大風力8級,多出現在冬末春初時期。年平均日照2,708─3,636小時。無霜期約90天左右。作物生長期196─250天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