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霍夫曼

海因茨·霍夫曼

1941-1942年,戰俘營政治委員。 1942-1945年,中央反法西斯學校政治委員。 1945年,德國共產黨黨校校長。

人物生平

支援西班牙

1935-1936年,就讀莫斯科列寧國際學校。1936年11月-1937年2月在梁贊參加為期兩個半月的軍事訓練,為支援西班牙共和軍做準備。1937年3月17日到達西班牙,任國際縱隊第十一旅訓練營武器教官。5月27日,任國際縱隊第十一旅第二營政治教導員。7月7日,任國際縱隊第十一旅第二營營長。8日在戰鬥中面部負輕傷不下火線。24日雙腿和腹部受重傷,被送往馬德里醫院治療。1938年6月轉到法國治療,1939年6月後返回蘇聯。

保衛蘇聯

1941年參加共產國際培訓班。1941-1942年,戰俘營政治委員。1942-1945年,中央反法西斯學校政治委員。1945年,德國共產黨黨校校長。

戰後初期

1946年1月2日回到德國蘇占區。同年加入德國統一社會黨。1946-1947年供職於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先後任威廉·皮克和瓦爾特·烏布里希的秘書。

執掌防務

1947-1949年,統一社會黨柏林市委書記。1949-1955年,內務部副部長,1952-1955年兼駐營人民警察部隊總司令。
海因茨·霍夫曼
1952年晉升中將。1955-1957年,就讀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與另十一名高級學員是在該學院學習戰略課程的首批民德人,也因此當民德國家人民軍成立時,並不在國內。1957-1960年,國防部第一副部長,1958-1960年兼總參謀長。1959年晉升上將。1960年接替斯托夫,出任國防部長,並因此進入國防委員會,擔任職直到逝世。1961年晉升大將。1973年起為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
1985年12月2日逝世於柏林附近的斯特拉斯堡,葬於中央公墓。1986年,民德第九裝甲師更名“海因茨·霍夫曼”師,這是民德首次為師命名。柏林一條大街也更名“海因茨·霍夫曼”大街。

個人生活

1940年,與克拉夫迪婭·伊萬諾娃·尼亞澤娃結婚,育有兩子:尤拉、薩沙。1952年,尼亞澤娃病故。兩年後與一位護士結婚,育有兩子。1964年,離婚,與其秘書吉賽拉·索爾上士結婚,育有三子。1972年,薩沙從軍官學校畢業不久,遭遇車禍身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