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

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有“盆缽之鄉”的美稱,元朝開始有石雕、木雕,到明朝時石雕、木雕藝術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當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獅、石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動傳神,姿態各異。其67個自然村中有42個村莊從事雕刻、泥塑等藝術,而富道、富禮的木雕,搏撫、永昌的石雕,文彩、永鞏的泥塑遠近聞名。

簡介

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龍塘就已出現陶瓷泥塑,有“盆缽之鄉”的美稱;元朝開始有石雕、木雕,到明朝時石雕、木雕藝術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當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獅、石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動傳神,姿態各異;在廟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戰爭、狩獵、演戲、奏樂等各種形態的人物和鳥獸的形象,栩栩如生,甚為逼真;明清時代富貴人家建造的房屋多為石木結構,四周牆體雕琢光滑,屋內棟木樑等大多以鳳梨蜜或花梨木製作,材質堅硬,花草和人物刻畫工筆細膩,神形各異,雕刻工藝相當複雜。現在建造的石木結構的民房,仍然保留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或樣式,而建造雕刻師傅都是本地人,代代相傳延續不斷,可見龍塘的雕刻歷史悠久。
龍塘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素以字型美觀、圖像逼真、雕工精湛、形象生動而馳名,僅二十世紀初以來就湧現出無數的馳名藝術,他們的作品膾炙人口,深受歡迎。如富禮村的吳坤桃花2年時間精雕一副雕屏,屏中除了出自傳說故事中的13個或坐、或立、或舞、各具神態、栩栩如生的人物外,還刻有一對梅花鹿、一對鴛鴦、一對仙鶴、有城牆、拱橋、亭、鑽塔,有青山秀水、香花綠草、楊柳暢茂、梧桐濃蔭,還有蓮下游魚等,更奇特的是城門懸掛著一盞洋燈,不須通電而四時都覺得搖動,表現了製作者高超精湛的技術。著名的作品還有海南民族博物館的兩條高5米的大石龍柱、三橋簡後夫人花橋、海瑞墓、丘陵墓、文昌孔府廟、東山嶺尼姑庵、瓊中百花嶺石木雕作品,以及,府城白衣寺木雕一樽地藏王佛象、在昆下村雕刻的龍柱一對泥塑雙龍吐珠、九龍壁、龍柱、蟠龍酒埕、雙龍糖缸、唐三彩古馬等工藝品等等。藝人范光輝周明鑑和吳清存等人於1959年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獻技,得到中央領導的好評,可見龍塘雕刻精巧的藝術性。

發展現狀

龍塘鎮67個自然村中有42個村莊從事雕刻、泥塑等藝術,而富道、富禮的木雕,搏撫、永昌的石雕,文彩、永鞏的泥塑遠近聞名。從業人員達5千多名,雕刻手藝給當地民眾帶來較高的經濟收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可見雕刻藝術在民間具有廣泛的民眾性。1995年,龍塘鎮被中央文化部授予“民間雕刻藝術之鄉”的稱號,為了保護、發掘、發揚和傳承雕刻業,2006年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Request faile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