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 (比爾·努恩飾)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羅斯飾),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著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撫養1900的丹尼意外喪生,幸而奇蹟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循著琴聲而往,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飾)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傑利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但儘管馬克斯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製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並在感動之餘創作了《1900's Theme》。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蒂姆·羅斯 | 1900 | 簡介 該片男主角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馬克斯·托尼 | 簡介 1900的好友 |
比爾·努恩 | 丹尼·博德曼 | 簡介 收養1900的水手 |
尼爾·奧布賴恩 | 港務長 | |
梅蘭尼·蒂埃里 | 帕多萬 | 簡介 1900心儀的姑娘 |
彼得·沃恩 | “流行樂”店長 | |
克拉倫斯·威廉士三世 | 傑利·羅爾·莫頓 | 簡介 爵士樂發明者,與1900比賽彈鋼琴 |
加布里埃萊·拉維亞 | 牧場主 | |
弗農·納斯 | 弗里茨·赫爾曼 | |
阿爾貝托·巴斯克斯 | 墨西哥鍋爐工 | |
庫利·布克 | 少年時的1900 | |
西德尼·科爾 | 音樂家 | |
哈利·迪特森 | 史密斯船長 | |
費米·孚代 | 侍者 | |
伊斯頓·蓋奇 | 青年時的1900 | |
埃蒙·蓋根 | 軍士 | |
則基·阿伊達 | 床墊製造商 | |
斯蒂法諾·佩格尼 | 船員 | |
皮耶路易吉·科波拉 | 樂隊演奏 | |
安傑洛·迪·洛蕾塔 | 廚師 | |
朱利安·洛維特 | 幼年時的1900 |
職員表
製作人 | 馬可·科里門茲、勞拉·法托里、弗朗切斯科·托納多雷 |
導演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副導演(助理) | 丹佛·貝亞蒂耶、英迪·卡爾博尼、法布里齊奧·瑟氏·卡斯泰拉尼、達維德·欽奇 |
編劇 | 吉賽貝·托納多雷、亞利桑德羅·巴里克 |
攝影 | 拉喬斯·科泰 |
配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 |
剪輯 | 馬西莫·夸利亞雷拉 |
選角導演 | 法布里齊奧·瑟氏·卡斯泰拉尼、瓦萊麗·麥卡弗里、傑里米·齊默爾曼 |
藝術指導 |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
服裝設計 |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
視覺特效 | 大衛·布希 |
布景師 | 布魯諾·切薩里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名 | 時長 |
01 | 1900's Theme | 1:42 |
02 |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 8:08 |
03 | The Crisis | 2:50 |
04 | The Crave | 1:50 |
05 | A Goodbye to Friends | 2:37 |
06 | Study for Three Hands | 1:03 |
07 | Playing Love | 4:30 |
08 | A Mozart Reincarnated | 2:02 |
09 | Child | 2:48 |
10 | 1900's Madness #1 | 2:18 |
11 | Danny's Blues | 2:13 |
12 | Second Crisis | 2:07 |
13 | Peacherine Rag Alexander Ragtime Band | 2:41 |
14 | Nocturne With No Moon | 2:45 |
15 | Before the End | 1:15 |
16 | Playing Love | 3:06 |
17 | I Can and Then | 2:21 |
18 | 1900's Madness #2 | 1:51 |
19 | Silent Goodbye | 1:41 |
20 | Ships and Snow | 2:31 |
21 | Lost Boys Calling | 5:19 |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盧西塔尼亞號及其姐妹茅利塔尼亞號。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茅利塔尼亞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拍攝《海上鋼琴師》使蒂姆平生第一次訪問義大利,說服他的並不是托納多雷,而是那部獨白劇《1900:獨白》,這個講述無名鋼琴家的虛構故事打動了他。
•雖然蒂姆·羅斯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裡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蒂姆·羅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由於中途曾一度中止,劇組花了110天的時間用於拍攝。在羅馬搭建了19處外景,奧德薩11處。45名演員。75名工作人員。10000名民眾演員。2500套服裝。維吉尼亞號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長的俄國退役般艇。
•在烏克蘭時,由於環境惡劣,語言不通,對劇本的分歧,加之兩人脾氣都不好,蒂姆與托納托雷一度只在萬不得已時才同對方講話,劇組移師羅馬以後,他們的關係融洽了許多:旁觀者描述他們像好朋友一樣親密。
•飾演令1900鍾情的女孩的梅蘭妮·蒂埃里是一名模特,多次出現在《Vogue》等雜誌上,出演該片時她只有16歲。
•包括紐約、南安普敦、那不勒斯等港口的外景,都是在羅馬搭建而成的。
•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演奏者締尤特布塔。
•該片耗資2千萬美元,遠遠超出了當時在義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
•該片在義大利公映時長達3小時。最初,它的海外放映版已被托納多雷剪掉22分鐘,但該片的海外發行商Fine Line公司,仍堅持電影應該再刪改得戲劇化一些,並不顧《伯爾尼公約》關於“電影的最終剪輯權屬導演”的規定,威脅說否則將不會發行該片,包括各大電影節上的放映;它們要求至少再刪掉40分鐘。
•該片原定在柏林電影節參展時長度為2小時45分鐘,托納多雷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一惜一切代價也不刪戲,為此他錯過了這屆柏林影展。
穿幫鏡頭
•46分鐘左右,又一批乘客到達美國後,一個老頭上來和1900聊天。聊了一段時間後,特寫顯示他手中的菸灰只有一小節,下兩個鏡頭(大概也就2秒左右),那菸灰已經變成很長一段。
•與傑利·羅爾對決時,傑利·羅爾在第三次彈奏完以後站起來時把鋼琴的凳子往後推了一段距離,下一個鏡頭凳子卻出現在了原位。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 | 類型 | 接受方 | 結果 |
1999年 | 歐洲電影獎 | 最佳攝影 | 拉喬斯·科泰 | 獲獎 |
1999年 | 義大利金球獎 | 最佳編劇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獲獎 |
1999年 | 波蘭金蛙獎 | 最佳攝影 | 拉喬斯·科泰 | 提名 |
1999年 | 義大利大衛獎 | 最佳導演 最佳攝影 最佳製作設計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音樂 | 吉賽貝·托納多雷 拉喬斯·科泰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埃尼奧·莫里康內 | 獲獎 |
最佳影片 最佳編劇 最佳剪輯 | 《海上鋼琴師》 吉賽貝·托納多雷 馬西莫·夸利亞雷拉 | 提名 | ||
1999年 | 桑尼奧電影節 | 最佳影片 最佳服裝設計 | 《海上鋼琴師》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 獲獎 |
1999年 | 義大利銀絲帶獎 |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製作設計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製作人 | 吉賽貝·托納多雷 吉賽貝·托納多雷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毛里齊奧·米蘭諾提 梅杜莎·普羅達尼 | 獲獎 |
2000年 | 美國金球獎 | 最佳配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 | 獲獎 |
2000年 | 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 | 最佳外語片 | 《海上鋼琴師》 | 獲獎 |
2000年 | 衛星獎 | 最佳配樂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製作設計 | 埃尼奧·莫里康內 布魯諾·塞薩里 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 提名 |
2014年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國外展映單元 | 吉賽貝·托納多雷 | 提名 |
(獲獎資料來源參考)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Medusa Produzione (義大利) | 2. Sciarlò (義大利)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義大利 | 1998年10月28日 | 波蘭 | 1998年12月 | 美國 | 1998年12月25日 |
瑞士 | 1999年8月14日 | 加拿大 | 1999年9月3日 | 德國 | 1999年9月12日 |
日本 | 1999年11月2日 | 荷蘭 | 1999年12月2日 | 英國 | 1999年12月17日 |
以色列 | 1999年12月30日 | 希臘 | 1999年12月31日 | 比利時 | 2000年1月12日 |
法國 | 2000年1月12日 | 墨西哥 | 2000年1月21日 | 西班牙 | 2000年2月25日 |
葡萄牙 | 2000年3月17日 | 香港 | 2000年5月25日 | 澳大利亞 | 2000年6月1日 |
影片評價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新浪評)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核心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蕩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該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