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情總覽
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簡稱海洋系)成立於2009年5月,是浙江大學的直屬系,隸屬浙江大學工學
部。海洋系擁有兩院院士2人,教授(含研究員)1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浙江大學海洋系以“圍繞國家科技需求凝鍊學科方向,服務浙江海洋經濟形成自己特色,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獲得跨越發展,支撐學校創建一流培養專業人才”作為目標定位和發展思路,依託浙江大學雄厚的教學、科研優勢,對接國家在海洋研究與資源開發領域的科技需求,兼顧浙江省建設“海上浙江”的需要,早日成為具有浙江大學特色,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海洋領域研究開發與教學實體。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海洋系力求在兼顧學科配套性的同時,突出浙江大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的優勢,在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學科特色。根據學科分類,海洋系主要涉及“船舶與海洋工程”與 “海洋科學”兩個一級學科以及“水利工程”一級學科下面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二級學科。目前,海洋系擁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一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此外還擁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海洋系與其它院系共同建設的學科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自設二級學科“海洋建築物與環境”,“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下的“機械電子工程”,以及“地質學”一級學科下的“構造地質學”等博士點,這些學科點由海洋系與相關院系共建共享。
海洋系第一期將開展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物理海洋學博士點的建設,並與相關學院共同建設“水下聲學”、“海洋地質”和“海洋生物”等博士點學科。第二期將開展海洋技術(自設學科)和海洋化學等博士點建設,經過3至5年的發展,完成“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並建立建設起相關的博士後流動站。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研究機構有:
1、海洋技術與船舶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Ship Engineering)。立足“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和“海洋技術”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深海資源探測裝備技術研究與開發、海洋液壓技術、海底觀測網路、深海長期原位觀測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集成技術、船舶重要配套裝備的設計製造、船舶設計與船型開發技術和船舶自動化等。
2、海洋資源研究所 (Institute of Ocean Resources)。立足“海洋化學”和共建的“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自然資源調查、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和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環境監測與治理、海洋災害監測等。
3、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Port,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立足“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共建的“海洋建築物與環境”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河流力學、流體力學、海岸動力學與港口航道工程等。
4、物理海洋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依託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立足“物理海洋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大洋環流與短期氣候變化、近海動力過程與生態環境、海洋衛星遙感技術與套用等。
5、浙江大學摘箬山島外海實試基地。依託科技示範島——摘箬山島,浙江大學以海洋係為主,整合摘箬山島上建設的實驗研究條件和開展的其它科技示範平台,建設“浙江大學外海實試基地”。海洋系將聯合學校其它涉海學科力量,立足該島,開展海島工程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海珍品工廠化養殖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實試基地的建設,支撐海洋系乃至浙江大學的學科發展、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工作。
同時建設“海洋技術海上公共試驗場”,基於海底工程網路的海洋技術通用試驗平台,支撐我國開展海洋裝備關鍵技術攻關,爭取建成國家級的海上公共試驗場。從而推動國家的海洋事業,同時服務於舟山海洋裝備製造業等領域。
海洋系將在“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和“船舶工程與海洋技術”兩個專業開展專業建設和本科招生。“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是一個兼具理工特色的工科專業,主要培養港口與航道工程、河口海岸帶與近海資源開發和海洋工程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及其信息技術套用方面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高級人才。專業涉及的專業類課程包括流體力學、土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海洋水文學、海岸動力學、河流動力學、港口與航道工程、港口規劃與布置、港址選擇、海洋科學與技術導論、河川與海岸建築物、海岸動力地貌學、動力沉積學、海岸帶管理等。該專業面向全國招生,每年計畫招生30-40人。“船舶工程與海洋技術”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專業,主要圍繞遠洋海輪兼顧內河運輸船隻的設計製造、運行維護進行培養。該專業類課程主要包括海洋基礎知識、流體力學、有限元方法、機械設計、自動控制、感測與檢測技術、海洋裝備集成、海洋觀測、船舶設計、水下運載技術、海洋試驗技術等等。每年計畫招生30人左右。
海洋系還將依託“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建築物與環境”、“機械電子工程”以及“地質學”博士點招收博士生。同時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三個二級碩士點上,招收碩士研究生。計畫3年內,每年招收博士生和碩士生各30-40名。
為促進學科發展,提高隊伍素質,海洋系將創新管理機制,引鳳築巢,大力引進頂尖人才,將在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港航工程等領域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擬在3至5年內,採用校內招聘、全球公開招聘、對特殊人才定向招聘等形式,圍繞骨幹課程、重點研究方向和學科建設重點方向,形成規模適度、梯隊合理,師資隊伍發展超過百人,以中青年為主的學術創新團隊。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浙江大學海洋系的教師身份進入物理海洋研究所,開展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取得成果由浙江大學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所研究所共享。
海洋系將以在建的紫金港校區的海洋樓為依託,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教學及科研實體。建有的實驗室有5000m2的海洋工程試驗大廳和50m*36m*1.4m波浪-水流試驗水池,配備有先進的造浪設備,能模擬海洋環境中的潮流、波浪及泥沙輸移。同時建有70 Mpa高壓試驗艙、海底觀測網路原型系統試驗平台、高溫高壓模擬試驗平台、海底極端環境模擬試驗平台、可再生能源機械半物理仿真試驗台以及攜帶型水質分析實驗室等。海洋系計畫利用985工程建設經費,在摘箬山島外海實試基地,建設一批相關的海洋技術及海洋科學研究實驗室,如深水池、大口徑的高壓試驗艙等等。
海洋系的系訓為“寬厚·超越”,意為海洋系海納百川般的學科內涵、寬厚待人的學系文化、跨越式非常規的發展模式、敢於競爭的治學態度、追求遠大目標的志向。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是開拓人類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是催生重大科技變革、培育新的經濟成長的迫切需要,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將把握歷史發展機遇,遵從“寬厚·跨越”的辦學及研究理念,力求成為學科門類配套齊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協調發展的科研教學實體。
師資力量
(排序不分先後)
一、在職教師
教授(研究員):陳鷹、葉瑛、孫志林、蔣國俊、冷建興、夏枚生、張中慶、樓章華
副教授(副研究員):姚炎明、邱建立、孫紅月、謝英俊、阮嘯、萬占鴻、王誠、韓兵男、王赤忠、賀治國、金愛民、黃賽花
講師(助研):潘依雯、陳家旺、葛晗、周大成、瞿逢重、朱蓉
博士後:徐惠、陳雪剛、黃豪彩、張火明
二、兼任教師
院士:蘇紀蘭
教授(研究員):張海生、王小華、陳大可、黃大吉、許建平、許東峰、梁楚進、王桂華、朱小華、管衛兵、楊勁松、潘建明、潘國富、夏小明
副教授(副研究員):吳巧燕、周鋒、何賢強
三、兼職教授
沈永明、侯一筠、田紀偉、吳國雄
四、機關人員
吳鋒、俞前、王旭、劉晶、黃煜、馬超虹
系所介紹
海洋資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自然資源的分布與合理開發,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微生物代謝產物的開發利用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監測、海洋災害監測等。
海洋技術與船舶工程研究所(籌)海洋技術與船舶工程研究所立足於“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研究方向分為海洋技術、船舶工程二大領域。主要研究內容有深海資源探測裝備技術研究與開發、海洋液壓技術、海底觀測網路、深海長期原位觀測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集成技術、船舶重要配套裝備的設計製造、船舶設計與船型開發技術和船舶自動化等。研究所學科帶頭人為陳鷹教授和冷建興研究員。
海洋技術與船舶工程研究現有教授(研究員)2名、副教授2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國家教育部等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發明類)4項;已授權發明專利多項。現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夏威夷大學、台灣中山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國內外著名海洋領域高校與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進行人才與技術交流,研究所成員曾參與美國Atlantis號科考船、中國“大洋一號”等進行大洋科考活動,並曾搭乘美國Alvin號深潛器深潛潛到數千米海底進行實地科學考察。
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成立於1998年四校合併之時,80年代初期為“河口港灣研究室”。本所擁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共享海洋建築物與環境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及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海洋工程”曾列入“九五”期間211工程計畫。
研究所擁有一支團結拼搏、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7人具有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陳吉余院士、梁應辰院士和潘德爐院士、省特級專家葉銀燦研究員及沈煥庭教授等數位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研究所將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力量為主體進行建設。主要研究方向有大洋環流與短期氣候變化、近海動力過程與生態環境、海洋衛星遙感技術與套用。擬建立“物理海洋學”自設學科,以國家需求和科學前沿為牽引開展相關研究。爭取一年後專職人員超過15人,三年後達到25-30人。通過五年建設,使本所成為物理海洋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機構。
聯繫方式
辦公地點:杭州市西湖區餘杭塘路866號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海洋大樓(三樓、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