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降雨徑流理論與方法

流域降雨徑流理論與方法

時段產流量計算公式的推導 瞬時單位線計算公式的推導 時段單位線計算公式的推導

圖書信息

作 者: 郭生練張文華
叢 書 名:長江科學技術文庫

出 版 社: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9787535239167 出版時間:2008-01-01版 次:1頁 數:286裝 幀:平裝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地質學

內容簡介

《流域降雨徑流理論與方法》系統地介紹了水電能源系統辨識理論、方法和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7章,第l章、第2章包括確定調度函式的回歸分析方法、徑流的Marko、描述、時間序列分析及其在水電能源系統中的套用;第3章、第4章為辨識型水庫最佳化調度方法介紹,包括總體框架、單庫和梯級水庫的非線性實時調度函式建立;第5章是洪水的分類預測和院化調度;第6章為神經網路模型;第7辛為混沌理論及套用。
《流域降雨徑流理論與方法》適用於水電能源規劃調受與管理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相關教師、研究生。

作者簡介

郭生練,男,漢族,1957年7月生,福建龍巖人,1997年3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愛爾蘭國立大學工程水文系水文水資源專業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1978.09-1982.06,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治河專業本科學習;1982.06-1984.09,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助教;1984.09-1986.09,愛爾蘭國立大學工程水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09-1987.10,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文教研室講師;1987.10-1990.10,愛爾蘭國立大學工程水文系水文水資源專業博士研究生;1990.10-1993.10,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河流工程系副教授;1993.10-1998.05,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河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05-2000.11,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國際合作處(港澳台辦公室)處長,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2000.11-2002.06,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武漢大學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查看全部>>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理論基礎
1.1 地表水運動基本微分方程組
1.1.1 連續方程
1.1.2 動力方程
1.2 非飽和帶地下水運動的機理與特性
1.2.1 非飽和帶地下水運動機理
1.2.2 非飽和帶中地下水運動特性
1.3 非飽和帶土壤中地下水垂直運動基本微分方程組
1.3.1 連續方程
1.3.2 運動方程
第2章 河道流量演算
2.1 基本原理
2.1.1 聖維南方程組在河道流量演算中的簡化套用
2.1.2 槽蓄曲線的特性
2.2 馬斯京根法
2.2.1 槽蓄曲線的處理
2.2.2 演算公式的推導
2.2.3 參數x和K的推求
2.2.4 計算時段長△t的選取及流量演算
2.3 特徵河長
2.3.1 特徵河段內蓄泄關係的分析與特徵河長的確定
2.3.2 演算公式的推導
2.4 遲滯瞬時匯流法
2.4.1 槽蓄方程的建立
2.4.2 演算公式的推導
2.4.3 參數與矩
2.4.4 遲滯瞬時匯流曲線特徵
2.4.5 時段匯流曲線
2.4.6 計算實例
2.5 非線性演算法
2.5.1 非線性改正法
2.5.2 非線性槽蓄方程法
2.6 分析探討
2.6.1 槽蓄曲線和滯蓄曲線
2.6.2 馬斯京根法x與特徵河長法l的關係
2.6.3 平移、滯後和坦化
2.6.4 演算參數的性質
2.6.5 多河段分段連續演算
第3章 流域降雨徑流深計算
3.1 基本原理
3.1.1 非飽和帶地下水運動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導
3.1.2 非飽和帶地下水運動基本微分方程的求解
3.2 蓄滿產流
3.2.1 基本依據
3.2.2 蓄滿產流的降雨徑流關係
3.2.3 用蒸散發模型計算流域蓄水量
3.2.4 降雨徑流關係圖的建立
3.2.5 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的劃分
3.3 下滲曲線法
3.3.1 流域產流量計算公式推導
3.3.2 產流時刻計算公式的推導
3.3.3 時段產流量計算公式的推導
3.3.4 下滲能力與土壤含水量的關係
3.3.5 工作曲線的繪製與計算步驟
3.3.6 計算實例
3.4 分析探討
3.4.1 菲利浦下滲能力公式的收斂與發散
3.4.2 霍頓下滲能力曲線的理論解釋
3.4.3 蓄滿產流法
3.4.4 下滲曲線法
第4章 流域地下匯流計算
4.1 基流的定義與流量過程線分割方法
4.1.1 基流的定義
4.1.2 現行流量過程線分割方法
4.1.3 張文華-郭生練流量過程線分割法
4.2 分析探討
4.2.1 經驗分割法
4.2.2 加里寧-阿巴里楊水量平衡法
4.2.3 威騰博格非線性水庫法
4.2.4 美國天氣局地下水演算法
4.2.5 數字濾波法
4.2.6 Boussinesq方程法
第5章 流域地表匯流計算
5.1 基本原理
5.1.1 坡面匯流
5.1.2 流域地表匯流
5.2 等流時線法
5.2.1 演算公式的推導
5.2.2 等流時線的繪製
5.2.3 調蓄改正
5.3 經驗單位線法
5.3.1 定義和基本假定
5.3.2 流域出口斷面流量過程的形成與單位線公式
5.3.3 單位線三要素與單位時段的選擇
5.3.4 單位線的分析方法
5.3.5 單位線的時段轉換
5.3.6 對單位線定義和假定的修正
5.4 納希瞬時單位線法
5.4.1 基本概念與公式推導
5.4.2 時段單位線的推求
5.4.3 參數n和K計算公式的推導
5.4.4 計算實例
5.5 特徵河長法的擴展
5.5.1 河槽匯流曲線
5.5.2 流域匯流曲線
5.6 流域分塊移滯匯流法
5.6.1 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導
5.6.2 參數n,K和t的推求
5.6.3 張文華匯流曲線與其他匯流曲線的關係
5.6.4 計算實例
5.7 張文華-郭生練瞬時單位線法
5.7.1 瞬時單位線計算公式的推導
5.7.2 時段單位線計算公式的推導
5.7.3 流域參數值72和K的計算
5.7.4 各水庫調蓄參數計算公式的推導
5.7.5 計算步驟
5.7.6 算例
5.8 分析探討
5.8.1 等流時線與謝爾曼單位線
5.8.2 納希瞬時單位線與加里寧匯流曲線
5.8.3 流域匯流非線性原因
第6章 流域水文模型
6.1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現狀及進展
6.2 代表性流域水文模型簡介
6.2.1 SCS模型
6.2.2 水箱模型
6.2.3 HBV模型
6.2.4 SMAR模型
6.2.5 新安江模型
6.2.6 TOPMODEL模型
6.2.7 IHACRES模型
6.2.8 SIMHYD模型
6.2.9 HEC-HMS模型
6.3 流域水文模型參數優選技術
6.3.1 水文模型參數優選方法
6.3.2 水文模型參數優選方法比較研究
6.3.3 多目標參數優選技術研究
6.4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較研究
6.4.1 水源劃分
6.4.2 產流機制
6.4.3 產流空間分布不均勻性的影響
6.4.4 蒸散發計算
6.4.5 匯流計算
6.4.6 套用實例
6.5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較結果分析
6.5.1 WMO的主要結論
6.5.2 愛爾蘭國立大學水文系經驗
6.5.3 全國水文預報技術競賽結果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