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質體
基本內容:
活質體 1)J.Sachs(1895)對管藻類、粘菌類等多核體植物所提出的純理論的概念。在生活著的多核體中,一個核及其及所作用細胞質範圍,叫做活質體部。即這些植物無細胞結構而代之以多活質體。活質體在形態學和生理學上都是作為最小的單位。
(2)之後M.Hartmann擬借上述Sachs的活質體的概念來說明原生動物核的組成。Hartmann認為原生動物的核與真核動物的細胞核具有相同的簡單活質體核(德,Monoenergidken)。其複合體即成為多活質體核(德,Polyenergidken)。後者在有孔蟲和放線蟲的核中以配子的形式進行多核分裂。
(3)昆蟲卵分裂時,分裂核間卵表面的原生質移動,此時,核以被卵黃間隙的少量原生質所覆蓋狀態而移動。這樣的分裂核連同其包圍的原生質小塊,也稱為活質體。
網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130409.html
相關內容:
合子形成後,經過一段時間,合子的細胞核就開始分裂形成多個子核,分裂形成的子核與周圍的細胞質形成活質體(energid),大多數活質體不斷向卵周緣移動直至進入周質內,在周質內再經若干次有絲分裂,周質內的活質體間出現質膜並逐步連線形成圍繞卵黃的單層細胞層,稱為胚盤(blastoderm);少數活質體留在卵黃間,成為供給胚胎營養的消黃胞(vitellophage)。在胚盤形成後,細胞分裂時還可產生一些消黃胞,並由周緣向卵黃移動。這樣,前一種消黃胞稱為初生消黃胞(primaryvitellophage),後一種則為次生消黃胞(seondaryvitellophage)。
在胚盤形成過程中,卵基部生殖質分化出生殖細胞。當發生生殖器官時,這些生殖細胞即轉移到生殖器官中。
網址:http://www.bac.edu.cn/jpkc/zkxjpkc/kunchong/jc/5/3-11-2.html
相關資料:
細胞和遺傳基因統稱為「活質分子」
主要組成元素為C碳、H氫、O氧、N氮
鏈結成為多種生物體內的結構體一旦「活質分子」遇到自由基,則傷害會非常大
自由基會從H氫鏈直接奪走電子,進而造成﹕
細胞破壞
遺傳基因DNA斷裂
組織部份受損
唯有抗氧化機制才能夠避免這樣的傷害
透過抗氧化物釋出電子,將自由基還原成水
網址:http://care.enlohas.com/2007/04/blog-post_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