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活著·見證》是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與《活著》欄目再度推出同名系列圖書第二冊,書中以113個故事、193幅直擊心靈的紀實攝影作品,見證生活的現實、理想的堅定、生命的無常和愛的力量,折射現實生活的社會問題,展示人性深處的精神力量。
內容簡介
在這裡,我們見證了關於生活的現實與滄桑。
在這裡,我們見證了關於理想的拼搏與堅韌。
在這裡,我們見證了關於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在這裡,我們見證了關於愛的溫度與力量。
113個關於活著的故事,
193幅直擊心靈的新聞紀實攝影作品。
在這裡,我們與您共同見證一個真實的中國。
作品序
開辦《活著》欄目的初衷,就是為了向讀者證明:在新媒體平台不斷進步的今天,門戶網路媒體具有自己獨立的思維體系與價值觀,也可以生產高品質的作品。從複製貼上的荒原,進入精耕細作的沃土。2010年5月1日,欄目第一期“勞動者篇”在騰訊網新聞中心上線,開紀實影像網路原創之先河,口號是“用影像衝擊心靈,感受事實的力量”,力圖引導紀實攝影更多地融入普通網友的精神生活。
從第一期開始,我便擔任欄目責任編輯,一直到今天,已經將近4年時間。如今,《活著》欄目累計推出378期圖片故事,發表近萬張圖片、80餘萬文字。
欄目調性本身是偏嚴肅的,集中反映當下民生事件、社會熱點,覆蓋中國各階層人群,宗旨為“專業品質,人本情懷,洞見中國”。要把這個精神力量明白無誤地傳遞給普通網友,並博得他們的廣泛認可和喜愛,唯有在形式和內容處理上下工夫,讓硬邦邦的紀實題材變得有溫度、更親切,甚至通俗易懂。
因此在欄目成立之初就定下“圖片故事”的呈現形式,即每期一組圖片,配翔實的圖片說明,以及一篇攝影師親筆撰寫的拍攝手記,以此來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圖片編排上,以電影剪輯的思路來排列順序、精編圖說,具有起承轉合之節奏,閱讀起來一氣呵成。
在題材上,欄目注重選擇貼合熱點話題,追蹤當下中國人的視覺焦點;在內容上,從宏大背景下的個體切入,深度挖掘人物內心;在品質上,始終堅持優中選精,以媒體業內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無專業不欄目”。
《活著》的主人公可能平凡微小,但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能夠以管窺豹,看到整個大時代的映像,展示人性當中的精神核心,有冰冷,也有溫暖。這種真摯的情感互通能夠勾起讀者共鳴,進而收穫傳播力和影響力。
正義、冷靜、細膩、坦誠——我在心中寫下這四個詞語,描述《活著》欄目的性格。
通俗易讀的形式+觸動人心的內容+專業精良的品質,這三點集合起來,使得《活著》欄目一經面世便博得了廣大網友的喜愛,創立至今平均每期讀者達數百萬人。
編輯《活著》的過程中,我已經與上百位攝影師有過深入合作,包括投稿、約拍、業務交流等,並與其中很多人成為摯友。我們互相達成了一種自然的信任,彼此依賴。網路平台的優勢在於客群面廣、互動性好,攝影師精心創作的作品可以通過《活著》被上百萬人欣賞並二次傳播,同時通過網友評論等形式看到反饋。所以《活著》欄目是一場百人大戲,凡介入者都在此獲得滿足。
但我最大的職業成就感來自於讀者的認同。
很多讀者通過網上評論、微博等形式表達他們對欄目的看法。曾有讀者發表評論說:“《活著》欄目是當代社會人們心靈的‘陳述者’,能把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感動寫在影像里,留在記憶中。感謝有你,我很感動!”也有讀者說:“現代人匆忙的步伐常常讓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行走在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於如閃電般馳騁而過卻烙下心痕的震撼力。”
這從側面印證了《活著》欄目的意義,打破不同人群之間的屏障,給他們看到從未體驗過的真相,這等於開了一扇觀察現實的窗。
2013年7月,由中國國家地理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網新聞中心出版的《活著》系列圖書第一冊面向全國發行,在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上書店獲得五星評價,登上攝影類書籍暢銷榜。
幾年的成績證明,《活著》這樣的網路紀實圖片故事欄目,是有持久生命力的。以後,欄目的風格和價值觀會持續下去,用不加修飾的鏡頭拍攝普通人的故事,關注大時代背景下的微觀個體,折射這個複雜無比、充滿爭議、卻又具備獨特魅力的當代中國。如果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影像品質會越來越好,欄目自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廣大讀者的厚愛,博得專業領域的認可。
接地氣,近民生,替無聲者發聲,助無力者有力。我們努力嘗試,藉助網路平台的傳播,反映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活著》欄目最大的使命:與您共同見證一個最真實的中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崴,現就職於騰訊網新聞中心。《活著》欄目創辦者與責任編輯,主要負責欄目的選題策劃、編輯製作等工作。欄目創辦至今,已與上百名國內優秀攝影師有過成功合作,並將《活著》運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知名品牌欄目。
每個個體都與他人有關,人與人之間看似獨立,其實內在的情感、關係等紐帶能讓我們變得非常近。《中國人的一天》《活著·見證》兩本書,如同兩個欄目本身,能拉近我們每個人與他人間的距離,也能讓我們相信,“每個個體都與他人有關,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常常都是誤會,往往是一顆含羞草,遇到了另一顆含羞草。”
梁冬
見眾生便是如來
有機會的話,打開一扇窗戶,看看別人的生命,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多元。
見眾生便是如來,見自我便是如來。
《活著》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樣一種沒有分別、沒有對立的、普世聯結的整體觀念。
相信你在翻開這個冊子的時候,也會有你的體會。而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需要把這一刻的體會,在這個剎那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可能是寫下來,可能是在微博上,或者通過微信與朋友分享,請你一定要做這樣一個功課。
因為當你開始把你意識到的這個東西記錄下來的時候,這個意識就會變得像生命一樣“活著”了。也許再過很多年,你的這些記錄和分享被另外一個人感觸到,甚至與你建立某種共鳴的時候,生命和生命之間的聯接,就以這種非線性的方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