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斷裂

地質術語。

學科:活動構造新構造
詞目:活動斷裂
英文:active fault
釋文:活動斷裂又稱活斷層,是第四紀以來(或晚第四紀以來)活動、至今仍在活動的斷層,是距今10萬年以來(或3萬年以來)有充分位移證據證明曾活動過,或現今正在活動,並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有可能活動的斷層。在石油和天然氣輸送管道、工程、核電站選址等重大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或岩土工程勘察中則指“距今1萬年以來有過較強烈的地震活動或近期正在活動(每年達0.1毫米蠕變數),在將來(100年)可能繼續活動的斷層”。中國新構造和地震地質學者則多側重晚第四紀以來有過活動、今後並可能繼續活動的斷裂。活動斷裂在全球廣泛分布,其規模有長有短,長的可達數百至數千千米,中國崑崙山(北坡)阿爾金山巨型活動斷裂,其規模可與世界上著名的活動斷裂,如聖安德烈斯斷層、安納托利斷層、阿爾卑斯斷層、塔拉斯—費爾乾納斷層、菲律賓斷層、日本中央構造線等相比擬。活動斷裂在全球的廣泛存在,反映了人類生存的地球仍是一個活動的星球。中國主要的活動斷裂帶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板塊邊界斷裂,如外喜馬拉雅斷裂和台灣的大縱谷斷裂;②眾多的板內塊體邊界斷裂;③活動塊體內部的活動斷裂。按照斷層的活動性質又可分為逆斷層正斷層走滑斷層以及壓—扭或張—扭混合類型。中國活動斷裂的格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國強震的分布,研究活動斷裂的特徵及其與地震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活動斷裂研究的主要內容通常包括活動斷裂的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活斷裂分段,古地震等。活動斷裂研究的方法通常有地質—地貌法、衛星影像和航空攝影解譯、考古學方法、新年代學測定以及沿斷裂帶部署的地震學、大地測量學和各種地球物理觀測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