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範大寨山

洪範大寨山

山東省省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國營林場。 大寨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浪溪河源頭和洪範池泉群的水源涵養區。 2011年2月,大寨山劉公墓鑿崖碑被中國世界記錄協會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鑿崖碑。

發展歷史

洪範大寨山 洪範大寨山

位於山東平陰洪範池鎮東南,海拔494.8米,為平陰縣境內最高峰。清鹹豐年間,當地居民因避戰亂,於上建房紮寨,故名。現在石室、寨門尚存。此山古名大?山,因狼溪河發源於此,故又名“狼山”。相傳,古時洪水泛濫一片汪洋,唯獨此山露在上面,所以也稱其為“浮山”。

自然資源

該山重巒疊嶂,橫列如屏,異常壯觀。漫山林木繁茂,百草叢生,難辨路徑。山上怪石嶙峋,巨岩嵯峨。山頂,兩峰南北對峙,壁立如削,中有石樑相連,人稱“天門觀”。北峰一側景觀眾多,諸如“天乳泉”、“王母台”、“錦屏岩”、“透風崖”等,尤以透風崖、錦屏岩壯美。透雲翠山天柱峰風崖兩壁矗立,高約10米,中間縫隙1米餘,從一側看去,僅見一線藍天。山風吹來,嗚嗚作響,似虎嘯,人聽之,毛骨悚然。若值陰雨,浮雲從縫隙穿過,如浪濤翻滾。錦屏岩,又稱滴水崖,平展嶂列,上有清泉,漱玉泄璣,陽光朗照,五彩繽紛。南峰一側,峭壁奇險。其中有一段通向峰頂的石岩,長約50米,頂寬僅2米餘,兩側皆深谷,俯視不可見底。人行其上,心驚膽顫,為攀登大寨山之最險絕處。相傳,心地不善者難以通過,故人稱此處為“捫心橋”。明萬曆年間,文學家于慎行於此經過時,提心弔膽,冷汗澆身,過後甚為慶幸,遂寫“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刻於岩頂。歷經400餘年風雨剝蝕,字跡至今顯明可見。捫心橋景色怪異,如遇陰雨天氣,一側雲霧迷?,將一切景物隱去,另一側則一草一木,清晰可見。由捫心橋登至峰頂,放眼四野,氣象萬千。西南方,東平湖似明鏡,銀光閃閃;古黃河如玉帶,掛在青蔥翠峰間。遠眺東方,群山逶迤,如濤如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