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大寨山

平陰大寨山

大寨山,山東省省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國營林場。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鎮東南的東峪南崖村東,距平陰縣縣城約30公里,海拔494.8米,為平陰縣境內最高峰。清鹹豐年間,當地居民因避戰亂,於上建房紮寨,故名。大寨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浪溪河源頭和洪範池泉群的水源涵養區。2011年2月,大寨山劉公墓鑿崖碑被中國世界記錄協會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鑿崖碑。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名稱由來

清朝鹹豐年間,當地居民因避戰亂,於上建房紮寨,故名,石室、寨門尚存。此山古名大壏(lǎn)山,因狼溪河發源於此,故又名“狼山”(一說因山腳狼泉得名)。相傳,古時洪水泛濫一片汪洋,唯獨此山露在上面,所以也稱其為“浮山”。

保護建設

1949年前,大寨山山場為廟產山荒,在南天觀附近有側柏、黃榆等零星樹木。土改後,山場收歸國有。

1958年正式建立國營林場,包括大寨山、油簍寨兩個主峰, 隸屬平陰縣。建場時面積1128公頃。

1961年後,林場部分土地劃給周圍社隊,1976年面積為912公頃。

1985年林場經營管理面積為93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為699公頃;林木蓄積量為7084立方米。

2000年1月根據《森林公園管理條列》的有關規定被濟南市林業局批准建設平陰縣大寨山市級森林公園。

2001年9月,山東省林業廳批准升格建設的平陰縣大寨山省級森林公園。

2001年10月,濟南市政府批准在大寨山林場基礎上建立濟南市市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00公頃。

2010年9月30日,濟南市平陰縣大寨山市級自然保護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調整為1200公頃。

主要景點

平陰大寨山 平陰大寨山

大寨山素以“險、奇、秀、幽”著稱, 山頂兩峰南北對峙,兩峰間有石樑相連,人稱“天門觀”。石樑蜿蜒曲折,犬牙交錯,長約50米,頂寬僅2米餘,最窄處不足1米,兩側至底均有幾十米。如遇陰雨天氣,一側雲霧迷漫,另一側則一草一木,清晰可見,為攀登大寨山之最險絕處。相傳心地不善者難以通過,故又稱此處為“捫心橋”。明萬曆年間文學家于慎行於此經過時,提心弔膽,冷汗澆身,過後甚為慶幸,遂寫“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刻於岩頂。北峰為主峰,景觀眾多,諸如透風崖(“崖”字在當地按地名異讀作yái)、錦屏岩、天乳泉、王母台、劈雷洞、寶泉、大黃牛、透米縫等,尤以透風崖、錦屏岩最為壯美。錦屏岩,又稱滴水崖,平展嶂列,上有清泉。北側的透風崖兩壁矗立,高約10米,中間縫隙1米餘,從一側看去,僅見一線藍天。山風吹來則作響。若值陰雨之前,浮雲從石縫中穿過,曰“監山出雲”,為古東阿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