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淮河支流]

洪河[淮河支流]
洪河[淮河支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洪河,淮河支流,位於河南省東南部, 源出伏牛山, 流經河南省東南部、安徽省北部邊境,在洪河口入淮, 洪河全長455公里, 流域面積為12303平方公里。 流域內最大支流為汝河,流域面積占洪河水系總面積的60%。 因此也洪河也稱洪汝河。 流域形狀上寬下窄, 出流不暢, 易成水災。建國後在流域內修建了多處水庫及蓄洪區,減輕了淮河洪水壓力,保護了流域內的生產生活。

基本信息

幹流概況

洪河,發源於伏牛山南部的河南省舞鋼市,流經漯河市舞陽縣,駐馬店市西平縣、上蔡縣、平輿縣,在新蔡縣的班台(頓崗鄉班台村)與主要支流汝河匯合。班台以下分為洪河和洪河分洪道兩股,流經淮濱縣、安徽省阜南縣,在豫、皖二省邊界阜南縣王家壩附近的洪河口注入淮河。

洪河本乾在班台以上稱為小洪河,班台以下稱大洪河。小洪河與汝河在班台匯合,班台以上流域面積1174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95%,班台以下分為洪河和洪河分道兩股,出省境。

小洪河段

小洪河,上游有滾河和淃河兩支:

滾河,在舞鋼市境內,為洪河河源段,稱呈西南一東北方向縱貫於舞鋼市中部。發源於楊莊鄉東南部的龍王撞,向北經白石崖溝到孤山西腳下與燈台架和單頭崖來水相匯,稱三岔口,再北到大栗樹折向西北,於袁門入庫,緩流出山,西北流至水田折向東,入石漫灘水庫區,至蘇山向北進入平原地區,至田崗曲折流向東北,成為武功鄉與棗林鄉、安寨鄉的界河。在小寺山入西平縣境,至楊莊鄉合水村與淃河相會。舞鋼市境內主河道長45公里,一般寬100米左右,流域面積335.18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32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安全行洪流量約1000立方米/秒。平均坡降度1/200。

淃河,發源於舞鋼市廟街鄉西南部的四頭垴山,曲折向東北流經廟街水庫,向北經八台,至彥張村西北入舞陽縣境,再向北至朱耀環村轉向東流,稱三里河。至棗林鄉三里店成為舞鋼市與舞陽縣的界河。向東流至張營村入西平縣,稱小洪河,又稱草河,向東南流至楊莊鄉合水村,與滾河相會。主河道長51公里,寬約30至50,流域面積327.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8502萬立方米。其中四頭垴-奶母營段,長約21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367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坡降度1/200。

兩河東流,在西平縣楊莊鄉合水村相會,繼續東流,中間有吉斗河注入,流經西平縣城,在五溝營鎮有淤泥河注入後轉向東南流進入上蔡縣。

在上蔡縣境內,幹流段稱小洪河,經西平縣境注入,流經百尺、華陂、西洪、東洪、塔橋、沫湖、黨店7個鄉後注入平輿縣,境內長度52.76公里,平均口寬40米左右,區間流域面積465.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1%。

在平輿縣境內,從後劉鄉殷淺村入縣境,流經後劉、萬家、射橋、玉皇廟、廟灣、高楊店、東皇廟、楊埠、雙廟9個鄉,至新蔡縣。境內長53.7公里(1971年裁灣取直後為50.2公里),流域面積93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3%。

在新蔡縣境內,小洪河自李橋回族鎮入境,過十里舖鄉、新蔡縣城,在頓崗鄉班台村與汝河匯合,始稱大洪河(或洪河)。

至此,小洪河全長300公里,流域面積4350平方公里。 (一說河長251.1公里,流域面積11663平方公里 )

大洪河段

洪汝河下遊河道堤岸 洪汝河下遊河道堤岸

河南省境內,洪河幹流過新蔡縣班台後,又分為兩支:一支洪河幹流,一支洪河分洪道,兩河道並行,繼續東南流,過練村鎮,在淮濱縣、安徽省臨泉縣、阜南縣邊界流過,最後入阜南縣境。

洪河幹流,自方集鎮任崗入阜南縣境,沿張灣、方集、鄭灣、洪河橋、洪集5個鄉鎮的南邊緣至洪河口入淮河。經阜南縣境長45公里,流域面積411.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80米。

洪河分洪道,自河南省班台始,上通洪河。洪河班台水位達35.55米時,開始分洪以減輕洪河上游積澇和下游堤防負荷。最大流量為750立方米/秒。流向東南,經臨泉艾亭,自方集區鄧郢入境,沿永店、方集、李集、地城等近崗地帶,至張家崗與淮河分洪道合流。全程80公里,阜南縣境內41公里。兩側有唐溝、運城、肖坡、何寨及蘆樓、地城、嚴湖等截崗溝與泅溝口排澇溝注入。1975年班台閘炸毀後,分洪失控。

洪河全長455公里(一說全長312公里 ),其中安徽省境內僅有56公里。

河道特徵

上游為山區,洪水來勢兇猛,中下遊河道窄淺,排水能力很低,兩岸坡水不易排出,常積澇成災。

舞陽縣楊莊至西平縣五溝營河長36公里,河床比降1/5200;五溝營至上蔡縣賀道橋河長48.9公里,河床比降1/6500;賀道橋至平輿縣廟灣河長31.5公里,河床比降1/8000;廟灣至新蔡縣丁灣河長55.4公里,河床比降1/9000~1/10000;丁灣至班台河長11.8公里,河床比降1/15000。洪河河床窄深,斷面呈“V”字型,上遊河寬僅50~60米。自楊莊以下,始有河堤,堤距100~750米。

水文特徵

20世紀50年代初,廟灣水文站最大流量200立方米/秒;1959年至1978年年均流量277.5立方米/秒,1975年8月1日最大流量為610立方米/秒,年均過水量5.34億立方米。

洪河屬山區河流、河道彎曲、陡窄,水位暴漲暴落,兩岸多水災。建國後在其上遊河南省境內興建四座水庫,開挖分洪道,泄洪能力每秒750~950立方米,洪河流域的災害方得到減輕。方集站實測最大流量為1956年6月11日的每秒7250立方米。1975年洪河發生特大洪水,實際流量缺測,從水標尺看大大超過7250立方米每秒。1959年和1960年曾出現斷流。

主要支流

汝河

汝河,古稱“汝水”,發源於泌陽縣五峰山,流經遂平、汝南、平輿、正陽、新蔡縣。與洪河相匯前河長222.5公里,流域面積7376平方公里,除西部為山區外,其他均為平原。在汝南縣沙口以上河長146公里,河床比降1/4720;沙口至班台河長76.5公里,河床比降為16500。洪汝河上游已有石漫灘、板橋、薄山、宿鴨湖等4座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中下游有老王坡、蛟停湖等滯洪區。

汝河主要支流有象河、石河、黃溪河、趙文獻河、練江河、呂崗河、奎旺河、北柳堰河、文殊河、慎水河、黃大港、臻頭河、北汝河等13條。 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臻頭河,為汝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確山縣雞冠山。河長121公里,流域面積1841平方公里,在汝南縣匯入宿鴨湖水庫。1954年在確山縣建薄山大型水庫。

北汝河,主幹分兩支:北支發源於西平縣楊莊;南支發源於遂平縣西的嵖岈山。在上蔡縣匯合,流經汝南縣,在沙口匯入汝河,河長59.6公里,流域面積1273平方公里。

平輿縣支流有柳港、朱港、方良河、詹港、董港、王港、甘港、黃破港、李港、丁港、王灣港、黃李莊港、黃寨東港、李寨港、劉金店港、張竹園港、郭灘港、肖柳河等。

柳港,發源於平輿縣李屯鄉五龍口,經李屯鄉、郭樓鄉至辛店鄉常湖入汝河,全長18.2公里,流域面積59平方公里。

朱港,發源於平輿縣辛店鄉淇溝(淇溝店)北坡,至西洋店鄉西洋潭入汝河,長15.8公里,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

練江河,發源於確山縣大羅山北,流經駐馬店市進入汝南縣境,至大桂莊東入汝河。1958年建成宿鴨湖水庫,練江河在大桂莊處被截斷,河道至庫區西隔堤止,長43公里,流域面積204平方公里。

慎水河,慎水河古稱慎水,在正陽縣城南,上游分南北兩支,於王樓匯合,至王崗入汝河故道,全長42.9公里,流域面積301平方公里。

黃大港,發源於正陽縣王勿橋鄉馬莊村,東流至岳城西入汝河故道,全長33.7公里,流域面積157平方公里。

其它支流

小洪河的主要支流有洪溪河、淤泥河、唐江河、楊崗河、北馬腸河、南馬腸河、杜河、荊河、茅河、大黃港、小青河、戚橋港、龍口大港、柳條港、新息界溝等15條。

平輿縣境內主要支流有小清河、荊河、茅河、南馬腸河、北馬腸河、東草河(上游稱馬港)、大黃港、倪港、龍王廟港、陳寺港、三里港、崔房莊港、蔡營港等。

小清河,發源於平輿縣李屯鄉十八里廟黃窪坡,長39.7公里,寬10至20米,深3至5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萬冢鄉、郭樓鄉、古槐鎮、萬金店鄉,至雙廟鄉朱氏橋村入洪河,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支港有五龍口港、三里橋港、郭樓港、萬金店港、大柳莊港、楊樓港、戚林港、張路莊港、大王莊港、馮寨港、李家寨港、劉小港、張店港、謝莊港、后土店港等。

大黃港,發源於項城縣星星坡,從高楊店鄉王橋村人境,向南分界高楊店、東和店兩鄉,至楊埠鄉黃港村入洪河。境內長14.5.公里,寬15米左右,深3至4米,流域面積166平方公里。支港有王橋港、四陳莊港、呂莊寨港、東大橋港、三里港、柳窯港、王港等。

茅河,古稱“激水”,發源於上蔡縣塔橋,經上蔡縣黨店、和店兩個鄉,境內長15.3公里,流域面積126平方公里。 從射橋鄉後柴樓村人平輿縣境,向南經射橋集至新埠口入洪河。全長28.6公里,境內長10.87公里,寬15米,流域面積172平方公里。支港有姚寨港、團結溝、王灣港等。1984年至1982年由駐馬店地區統一規劃、治理,河底加寬至25米,深4.5米,增加了上游排水量,一旦洪峰到來,洪河水位上漲,茅河排水受到頂托,即造成射橋一帶水災。

東草河(馬港),南支發源於平輿縣十字路鄉三秦坡,北支發源於上蔡縣和店,流經平輿縣十字路、廟灣兩鄉,至郭灣村入洪河。境內長23.5公里,寬6米,深1至2米,流域面積95平方公里。支港有大楊莊港、余樓港等。

南馬腸河,發源於上蔡縣王西崗,從平輿縣後劉鄉任莊入境,至張老人大橋北入洪河。境內流程9.35公里,寬16米,深4米,境內流域面積23.6平方公里。下游周莊以東地勢低洼,易造成水災,1984年雖將堤防加寬加高,但仍不能承擔上游來水,災害仍未根除。

北馬腸河,又名龍骨河,發源於上蔡縣杜五溝的老鴉嘴,從平輿縣後劉鄉小河嘴入境,至寺耳埠口入洪河。境內長7公里,深2.5米,寬16米,境內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上游地勢高,下游低洼,易成水災。

荊河,發源於汝南縣天中山,從平輿縣李屯鄉十八里廟南人境,經萬家鄉至後劉鄉張萬寨東入洪河。境內長15公里,寬15,深2至4米,流域面積104平方公里。

楊崗河,發源於西平縣盆堯鄉,流經上蔡縣8個鄉,從賀道橋注入小洪河。上蔡縣境內長42.4公里,流域面積382平方公里。

淤泥河,發源於舞陽縣吳城,穿越西平縣袁坡、老王坡窪地,經五溝營匯入洪河,全長38公里,流域面積533平方公里。

治理開發

水庫工程

洪汝河流域徑流量比較豐富,班台站年均天然徑流量達39.1億立米。但由於流域內的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徑流又主要來自降水,所以年徑流變差係數(Cv值)相當大,約在0.75左右。班台站最大的年徑流量達81.8億立米(1975年),最小的年徑流量僅有2.68億立米(1966年)。特別是流域排水受省界控制,來水量與排水量極不相稱(來的多,去的少),歷來水旱災害比較頻繁,其中尤以洪、澇、漬災害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防洪排澇和灌溉上,先後在小洪河上修建了石漫灘、老王坡等工程。在汝河上修建板橋、薄山、宿鴨湖水庫和蛟停湖等滯洪工程。許多河道也普遍經過整治,提高除澇標準,其中老王坡工程對減輕下游洪澇災害作用十分明顯。但洪汝河各水庫防洪標準還不夠高,還有病庫存在,急需進一步整修,加固保全全。“75.8”暴雨造成的洪汝河洪水,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竹溝、田崗等中型水庫和多座小型水庫垮壩,造成極其嚴重的洪澇災害。

石漫灘水庫

石漫灘水庫,位於平頂山市舞鋼區洪河支流東滾河上游,控制面積215平方公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水庫。1950年2月開工,1951年7月基本建成蓄水。1956年進行擴建,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7900萬立方米。1969年為了增加興利庫容,閘底板建檻高2米,總庫容增為9180萬立方米。總投資786萬元。石漫灘水庫防洪保護面積5萬畝,與下游洪河上的老王坡滯洪工程聯合運用,有效地減免了洪河下游平原地區常遇的洪澇災害。與下游的田崗中型水庫聯合運用,發展灌溉面積8萬畝。水庫的電站年發電量110萬千瓦時,促進了當地農副加工業的發展。1975年8月4~8日發生特大暴雨,庫內最高水位超壩頂1.55米,相應庫容1.16億立方米,洪水漫壩,大壩潰決,潰壩流量約3萬立方米秒。壩體土石方基本沖光。水庫垮壩後,1976~1978年、1985~1987年兩次進行復建。復建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建成後,最大壩高39.5米,總庫容為1.206億立方米。可年供工業用水量2824萬立方米,並可灌溉農田5.5萬畝。可有效控制20年一遇洪水。總投資約8000萬元。

板橋水庫

板橋水庫位於泌陽縣板橋鄉汝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62平方公里。1951年動工,1953年建成。最大庫容4.92億立方米。1972年,最大入庫洪峰流量6430立方米/秒,經過水庫調蓄,最大下泄量為493立方米/秒。確保了下游安全,並發揮了灌溉、發電、養魚等綜合效益。1975年8月5~8日,汝河上游發生特大暴雨,3天平均降雨1028.5毫米,8日最高庫水位超過壩頂高程1.6米,河槽段大壩漫決,6億立方米水量全部泄空。壩下游坡砂殼全部沖走。壩下沖刷深達10多米。1977年對板橋水庫重新動工復建,1980年已完成基建投資4200萬元。後曾緩建。1986年又復工,1987年12月建成上游圍堰工程,完成截流。

薄山水庫

薄山水庫位於確山縣西南23公里的汝河上游支流臻頭河上。控制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1935年開工興建,1954年完工。總庫容6.2億立方米。是河南50年代初期修建的質量好、造價低的水庫之一。水電站裝機4台,共5200千瓦。多年平均發電300萬千瓦時。水庫水源可供灌區設計面積35萬畝。

宿鴨湖水庫

宿鴨湖水庫位於汝南縣城西7公里的汝河中游,是一座大型平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640平方公里,扣除上游薄山水庫控制面積,區間面積4160平方公里。庫區為官場坡,是汝河和臻頭河交會間坡窪地,坡中心為宿鴨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9.82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7億立方米。1958年2月開工,7月初建成。後將規劃修改為: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0.42億立方米。1975年8月大水,總入庫洪水量達19.6億立方米,最大庫容12.61億立方米,有60米長的壩段漫水,經過當地軍民奮力搶護,保住了大壩安全,為減少下游廣大地區人民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作出了貢獻。

玉馬水庫

玉馬水庫位於汝陽縣城南18公里汝河支流馬蘭河上,控制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壩址附近山高谷深,石多土少,設計大壩為斜牆堆石壩。1959年初建,不久停工。1969年5月復建,壩高50米,壩頂高程454米,壩基為14米厚的砂卵石,採用混凝土防滲牆防滲。1975年汛前大壩築至446米高程,當年汛期後發現防洪能力偏低,重新進行了規劃,由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改為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5370萬立方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左側,底部高程由448米降為441米,最大泄量3080立方米秒。水庫建成後,劈山開渠發展灌溉,實灌5.2萬畝。防洪、發電取得了較好效益。

分洪工程

疏浚培堤。洪河1950年新蔡縣開挖洪河練村至黑龍潭分洪道。1951年春,對洪河西平縣合水至平輿縣楊埠段進行了疏浚培堤;當年冬至1952年春對洪河楊埠至新蔡縣三岔口段進行了局部疏浚和培修堤防。出工12.8萬人,完成土方1204萬立方米,國家投資393.5萬元。1953~1954年,治理洪河新蔡縣李莊橋至三岔口段和洪河三岔口至淮濱縣洪河口段,總長度144公里,主要工程有疏浚、培堤、裁彎取直和開挖分洪道,由平輿、新蔡、上蔡、汝南、淮濱等11縣出工33萬人,共完成土方1803.3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600萬元。工程完成後,洪河李莊橋至三岔口泄洪能力提高到470立方米秒;班台以下洪河泄洪能力由400立方米/秒提高到17050立方米秒,到方集後向分洪口分洪200立方米秒,方集以下洪河泄洪能力850立方米/秒。

1965~1967年分兩期對洪河西平縣五溝營至新蔡縣班台長220公里河段,按60年代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治理,由上蔡、平輿、新蔡3縣出工14萬人。共完成疏浚土方3352萬立方米,築堤土方523.8萬立方米,建成橋樑16座,涵洞48座。投資1718萬元。治理後,五溝營泄洪流量由120立方米秒擴大到350立方米秒,三岔口段泄洪流量由470立方米秒提高到1060立方米/秒。1969年,西平縣出動3.2萬人,進行洪河陳坡寨至五溝營裁彎工程。完成土方105萬立方米,投資69萬元。該段取直後,河長由14公里縮短為6.5公里。1970年,新蔡縣進行洪河頓崗裁彎取直工程,將6.8公里的彎道,縮短為1.1公里;1985年又對洪河桂灣取直,消除了險工,河線縮短1.4公里。洪河支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條,1949年後進行治理的有淤泥河、楊崗河、北馬腸河等14條,一般都達到了3年一遇除澇,10年一遇防洪標準。

汝河1950年冬,修建了汝河平輿縣高台至尹灣、孫灣至文殊河口兩處分洪工程;1951年春,培修加固玉皇廟至何塢段堤防;同年冬至1952年春,又完成了何塢至三岔口段河道疏浚和3段分洪工程。以上工程共動員平輿等縣民工14萬多人,完成土方557.6萬立方米,使汝河下段泄洪能力達到1000立方米/秒。1966~1967年,汝河遂平縣段進行了局部疏浚培堤,並開挖大於張分洪道,使泄洪流量由1500立方米/秒擴大到3200立方米/秒,還使洪水提前入宿鴨湖水庫。遂平縣動員民工2.45萬人,完成土方422.23萬立方米,建橋4座,涵洞、裹頭各1處,總投資300萬元。1969~1972年,汝河幹流沙口至班台段按3年一遇除澇、1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治理。主要工程包括3處大裁彎取直和67處建築物。用工16萬人,總計完成土方6294萬立方米,建涵閘54座、橋樑13座,總投資2851萬元。治理後,河長由163.7公里,縮短為81.6公里,沙口泄洪流量由800立方米/秒提高到1850立方米/秒,汝河出口泄洪流量由1000立方米/秒擴大到1780立方米/秒。

1974~1975年,在新蔡縣城西南10公里的汝河牛灣取直段修建何塢攔河閘8孔,每孔寬10米,該閘共完成鋼筋混凝土18330立方米,砌石3591立方米,土方199.1萬立方/米,國家投資864萬元。設計泄洪流量180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秒,可發展灌溉面積24萬畝。

汝河支流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臻頭河、北汝河兩條。臻頭河上游建有薄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北汝河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1950年開始局部治理,1964年按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

1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有17條。至1987年,進行過治理的有黃溪河、北柳堰河、練江河、黃大港等11條,一般治理標準是3年一遇除澇、10年一遇防洪。

開挖洪河分洪道。1957年初,按洪河及汝河來水量分別達到470和1000立方米/秒計算,但班台以下洪河泄量僅1050立方米/秒,超量洪水由內水河(即洪河分洪道)自然分流。由於分泄不及,經常造成下游淹地,引起豫、皖兩省水利糾紛。1957~1958年豫、皖兩省沿原自然分洪窪地內水河開挖班台至張家崗,總長85公里多的洪河分洪道工程。其中,班台至柳樹莊長12.26公里,在新蔡縣境,按平槽下泄250立/方米秒開挖新河;柳樹莊至田灣村長23.5公里,走洪河老道,左岸屬安徽省臨泉縣,右岸屬河南省新蔡縣,兩岸培修堤防;田灣村至張家崗長50公里,在安徽省境。班台分洪流量為750立方米/秒,至方集再分進洪河洪水200立方米/秒,合為950立方米/秒,堤壩高按20年一遇防洪水位超高1米修築。為控制分洪流量,在班台分洪口處建閘一座7孔,每孔淨寬10米。河南省承擔班台至田灣村35.76公里的洪河分洪道開挖築堤任務,共完成土方361萬立方米,另建橋涵15座,國家共投資625萬元。班台分洪閘由水電部工程總局第六機械工程總隊承包施工,1958年7月竣工,投資116.8萬元。“75·8”大水期間,為儘速排除上游積水,經國務院批准,炸毀班台閘。經水電部批准,1981~1982年投資2000萬元,安排分洪道堤防加固土方170萬立方米(河南省50萬立方米),新建排澇站32處(河南省9處),並擴建、改建部分舊有涵閘。

滯洪區

1950~1951年修建了老王坡、吳宋湖、蛟停湖3處滯洪區。

老王坡滯洪區,位於西平縣東北部,界於乾河和洪河之間,設計蓄洪面積142平方公里,淹耕地14.5萬畝,最高蓄水位為57.65米,最大蓄洪水量2.0億立方米。1950~1951年,由許昌、信陽兩專區完成滯洪區北堤(即乾河南堤)1650米培修,新建新溝口至淤泥河間東大堤848米,培修加固淤泥河左堤2000米,修建五溝營泄水閘(3孔、泄量95立方米/秒)、桂李進洪口的裹頭,並開挖引洪道長8078米,修建村莊圍堤73個,總計完成土方125.6萬立方米,石方666立方米,混凝土方1301立方米,國家投資小麥87.3萬公斤。1953年增建陳坡寨進洪閘(4孔、泄量139立方米/秒),並開挖引洪道長2.5公里,還增建新溝排澇閘(後因排水矛盾而棄用),1964年加高加固東大堤,完成土方5.7萬立方米。1966年將桂李進洪口改建為進洪閘(3孔、泄量300立方米/秒),拓寬引洪道11.3公里(拓寬後底寬50米,堤距200米),國家投資218.5萬元。1967年又增建五溝營新泄洪閘(3孔、最大泄量240立方米/秒),國家投資70萬元。1969年西平縣將陳坡寨至五溝營間洪河裁彎取直,穿過滯洪區,使原滯洪區內的18個村莊,12.9平方公裡面積變成了非滯洪區,老王坡滯洪區的滯洪量也減為1.7億立方米。1967年將老王坡內淤泥河進行治理,改善了滯洪區內排水條件。

老王坡滯洪區建成後,1954~1984年有17年進洪共達34次,1955年曾5次進洪蓄水,累計蓄洪量20餘億立方米。1965年和1975年兩次進洪,最高蓄洪水位達到58.01米和59.21米,分別進洪2.56億立方米和4.54億立方米。

1975年8月特大洪水期間,老王坡東大堤漫溢決口。

吳宋湖滯洪區,位於汝河支流北汝河高灣以上,北柳堰河以南,蓄洪面積64.5平方公里,堤頂高程54.23米,最高蓄水位53.73米,相應蓄洪量為1.0億立方米,進水口有3處:北柳堰河苗莊進水口、口寬100米;南柳堰河圪壋李閘為單孔,3米寬,進水能力為50立方米秒;張橋閘為兩孔,3米寬,進水能力為80立方米秒,該閘兼作退水閘。

該工程由西平、遂平、上蔡3縣組織民工施工,1951年4月竣工。滯洪區建成後,經過1952年、1954年(進洪10億立方米)、1956年(進洪0401億立方米)、1963年(進洪055億立方米)、1964年(進洪019億立方米)5次進洪,發揮了一定的防洪效益。1966年治理北汝河,在吳宋湖中間取直,縮小蓄洪面積405平方公里,尚有蓄洪能力02億立方米,加之北汝河、南柳堰河進行了治理,以後未再使用。

蛟停湖滯洪區,位於汝河幹流平輿縣至李大湖之間,設計蓄洪水位41.48米,蓄洪面積66.7平方公里,蓄洪量為0.837億立方米,1951年竣工。由新蔡、平輿兩縣進行施工,建有占港、王港、馬港退水涵洞3座和西洋潭進水口1處。蛟停湖滯洪區建成後,1952年、1954年、1956年、1965年、1968年5年進洪9次,累計蓄洪量5.43億立方米,其中1956年5次進洪,累計蓄洪量2.44億立方米。

969年治理汝河,將西洋潭至李大湖段取直,使蛟停湖蓄洪面積減少為43.2平方公里,蓄洪量減為0.58億立方米。

1972年在新蔡縣境內徐灣建有退水閘1座,2孔,每孔寬5米,最大泄量為200立方米/秒,投資151.7萬元。1974年在西洋潭建進洪閘1座,4孔,每孔寬6米,最大進洪流量為300立方米/秒。1969年以後,該滯洪區未曾使用。

河道治理

1975年特大洪水期間,洪、汝河上游石漫灘、板橋兩水庫垮壩,加之沙、潁河流域的乾江河、澧河決口洪水竄入,使洪、汝河流域一片汪洋,工程損毀嚴重。後對堤防決口進行全面修復,加高、加固堤身,頂寬由原來的3米加至4~6米。沿汝河左岸從上游北汝河口至班台堤頂放寬至6米,高於右岸堤頂0.5米。洪河右岸從上游西平縣楊莊至班台堤頂比左岸高0.5米,頂寬4~5米。總計完成土方4235.29萬立方米,投資2512萬元。1979~1987年歲修投資268萬元,完成土方93萬立方米,砌體2911立方米,混凝土540立方米,處理險工1044處。錐探灌漿堤防長度79公里,消除隱患2000餘處。建成標準化堤防330公里,有路卡、護堤房、界樁、宣傳牌、里程碑、管理設施,已綠化樹木199萬棵,草、條525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