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

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

研製國家:美國;名稱型號:“洛杉磯”(Los Angeles Class) 研製單位:美國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和通用動力公司電船部造價:“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在1989財政年度單艇造價為7.59億美元;1996年時單艇造價為8.83億美元。現狀:共建成62艘,從1993年11月開始退役,至2000年時已退役11艘,仍有51艘在役。

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

概述

美國海軍在60年代末期擬定一項可執行反潛作戰的高速攻擊潛艇計畫,之後發展出一種即精密又昂貴,也極具效能的武器--洛杉磯級潛艇,這是美國海軍第五代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上建造批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它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主要承擔反潛、反艦、對陸攻擊等任務。首艇SSN-688“洛杉磯”號於1972年2月8日開工,1976年11月13日服役,最後1艘SSN773“夏延”號於1996年3月服役,持續時間長達20餘年,才最終完成了這一數量高達62艘的龐大造艦計畫。其中從1985年8月開工的SSN751“聖胡安”號開始,“洛杉磯”級後23艘做了較大改進,性能又有進一步提高。
1.研發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蘇發展核潛艇競爭激烈。美國對於前蘇聯“維克托”(Victor)級高速攻擊型核潛艇的出現深感不安。相比之下,原先美國“鰹魚”(Skipjack)級核潛艇的高航速優勢,面對新出現的 “大參魚”(Permit)級和“鱘魚”(sturgeon)級顯得多少有些相形見絀,對美國海軍艦隊的戰術和作戰能力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同時,為了對付前蘇聯最快的水面艦隊,美國海軍需要長期地搜尋、跟蹤和多次攻擊敵艦艇,於是,美國從1964年開始研究SSN688級高速核潛艇,以取得對蘇核潛艇抗衡的優勢,最終該級定名為“洛杉磯”(Los Angeles)級,從1968年開始正式進行該級艇的研製工作。在此以前的美國核潛艇,大多以海洋生物主要是魚類命名,而到“洛杉磯”級時,改用美國城市來命名,與美國以往命名巡洋艦的方法相同,這表明美國海軍開始把核動力攻擊潛艇當作艦隊的主力來看待了。
2.研發過程:
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設計之初,正是美國海軍上下進行潛艇“高速型”和“安靜型”爭論之時,當時兩種設計思想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於是只好設計建造體現兩種設計思想的兩級潛艇:安靜型的利普斯科姆級和高速型的洛杉磯級,經過試驗,美國海軍接受了高速型的“洛杉磯”級。其實“洛杉磯”級的獲勝並不是單純追求高速的結果,而是較好地處理了高速與安靜的關係,使潛艇的最大航速在降低噪音的基礎上達到最大的結果。
“洛杉磯”級較先前的“鱘魚”級長了20.7米,艦體外形更適合高速航行,並具有一種極小的帆罩。美國發展“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攻擊型核潛艇的航速,同時還力求使它在水下探 測和武器發展中具有技術上的進步。這些改進包括遠距離探測和跟蹤聲吶的改進,魚雷火控 系統的改進,裝備兩套慣性導航系統,採取先進的降低噪聲措施,以及改進首部橡膠聲吶導流罩等設計目標。
該級艇最終由兩個造船廠建造。其中紐波特紐斯造船及乾船塢公司建造29艘,通用動力公司電船分公司建造33艘。1969年海軍與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簽訂首艇“洛杉磯”號的建造契約,至1989年11月簽訂第62艘建造契約,該級艇總計建造62艘。
首艇SSN688“洛杉磯”號於1972年1月8日開工建造,1976年11月13日服役。第62艘SSN773“夏延”(Cheyenne)號於1992年7月6 日開工建造,1996年9月13 日 服役。

性能指標

“洛杉磯”級全長110.3米,寬10米,水上航行時吃水9.9米,水上排水量6080噸,水下排水量6927噸,水下航速32節,艇員編制133人,其中13名軍官。其動力裝置為1座通用電氣公司S6G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功率26MW,約35000馬力,單軸,1台輔助推進電機,325馬力。
從SSN751“聖胡安”號開始,該級艇加裝消音瓦,並以首水平舵代替了圍殼舵,在冰區上浮時可自由伸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