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風古風,一指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樸的生活作風:古風猶存。同時古風也是一種文學載體,不是古體詩。古風只有三類:“歌”、“行”、“吟”例如:《長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後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另外,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體詩,與格律詩相對,往往稱之為“古風”或在題目上標明“古風”。
例如李白作有《古風》五十九首。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
古代詩歌按聲律要求標準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而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類,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詩詞原文
心內本無物,萬事一坦然。
胸懷千古志,附魂天地間。
黃土覆忠骨,板蕩誠可見。
生作人間傑,死當鬼中仙。
何惜金縷衣,失之還復還。
勸君惜少時,少苦老來安。
人達需思苦,身窮則志堅。
千古常青樹,催之固如山。
勸君少立志,人老事不艱。
近墨身未污,心正行不偏。
少小行善事,老大有人憐。
莫懷傷人意,善惡終有端。
奈何爭強弱,天外自有天。
世間萬千物,待之皆淡然。
修身需寡慾,少欲身方健。
家中有真佛,何必到靈山。
活佛乃雙親,拜之福無邊。
萬福安為首,百善孝當先。
作此洗心錄,留於後人觀。
洗得淨心在,快樂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