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底岩石

洋底岩石
oceanfloorrocks
海洋沉積所覆蓋的岩石。以玄武岩為主,為岩漿在洋底凝固而成。
大洋中脊下方的軟流圈地幔物質,在上涌的過程中因壓力降低而部分熔融,產生玄武岩漿,溢出而使海底被覆了一層玄武岩。依分異程度不同,生成中性、酸性和鹼性的岩石。深部地幔物質上涌過程中,帶上了一些超基性物質,或局部受構造作用和侵入作用而導致超基性岩或基性岩的侵位,造成洋底岩石的類型和分布十分複雜。①玄武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大洋中脊玄武岩。主要是拉斑玄武岩。廣布於世界大洋底部。具有枕狀或角礫狀構造,主要由拉長石、輝石和氧化鐵礦物的斑晶與玻璃質或細粒基質組成。另一類是板內玄武岩。分布於大洋板塊內部。含鹼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前者的特點是SiO2不飽和,含鹼量很高,富含大離子親石元素和輕稀土元素。常含斜長石、單斜輝石和橄欖石斑晶。基質呈微晶結構或玻璃質結構。②超基性岩。含純橄欖岩、方輝橄欖岩、二輝橄欖岩等。③輝長岩。基本礦物為基性斜長石和單斜輝石,有時含紫蘇輝石和橄欖石,副礦物有榍石、角閃石、磷灰石和鈦磁鐵礦等。④大洋安山岩。含鈉斜長石和單斜輝石的中性火山岩、又稱冰島岩。⑤花崗質岩石。SiO2過飽和,一般含量>60%。主要礦物為石英、鉀長石和斜長石。⑥鹼性岩石。含鹼性玄武岩、橄欖粗安岩、粗面玄武岩、粗面岩和響岩等。⑦變質岩。包括變玄武岩、變輝長石、綠片岩、細碧岩、角閃岩和蛇紋岩等,主要由基性岩、超基岩變質而成。

洋底岩石

新生海底熔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