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母

泰山老母

泰山老母又稱碧霞元君,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稱),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其道場位於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泰山娘娘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朝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漢族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坐鎮泰山,道教認為,泰山娘娘“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 漢族民間有“北元君 南媽祖”的說法,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聞名於世的保護女神。中國南方部分地區也稱其為“送子觀音”。“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稱。

人物來歷

關於泰山老母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普遍來說她的老家則在山東泰山,在漢族民間的信仰也遠遠勝過五嶽。其傳說的說法分為“民女得道”和“仙女下凡”兩種。泰山老母說成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也有是東嶽大帝的女兒一說。

玉女

據說漢代時期,皇宮的一座內殿中放有一尊金童玉女的雕像,到了五代時,大殿突然坍塌,金童的雕像已被風化,而玉女的雕像則掉進了池塘中。直到宋代時期,真宗來到泰山封禪,在池塘邊洗手時,突然從水面上冒一個石頭人來。隨後真宗便派人將其撈出,清洗乾淨一看,正是當年所失蹤的玉女雕像。後來真宗下令在泰山上建立祠堂供人祭祀,將玉女雕像視為天帝之女,將其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黃帝手下的女仙

碧霞元君原本就是黃帝手下的一位仙女。後世文人覺得泰山玉女的地位不夠尊貴,所以就給她編排了一個更為顯赫的履歷。李諤的《瑤池記》與《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十一中記載,黃帝曾在建立岱嶽観時,派遣曾經輔佐過他的七天女(西王母、九天玄女、泰山玉女、素女、女魃、后土、雲華夫人)下凡來,雲冠羽衣,一同迎接西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跟隨西崑真人刻苦修行,最終得道歸真,冊封為“碧霞元君”。

女神童得道成仙

明朝作家王之剛的《玉女傳》引《玉女卷》中記載,漢明帝時期有位大善人名叫石守道,他的妻子金氏奇蹟般的生下了一個女神童,那孩子聰慧無比,從三歲開始就能熟知人倫道理,七歲就能通曉諸法,日夜禮拜西王母。在她十四歲時就經得曹仙長的指點,進入泰山的黃花洞中潛心修煉,最終得道飛升,成為了碧霞元君。《靈應泰山娘娘寶卷》中則說,泰山娘娘原本是西牛賀洲升仙莊中金員外的夫人黃氏所生,三歲就能吃齋,七歲時就開始悟道。皇帝召她冊封為妃她硬是不從,而到泰山隱居修行了三十二年最終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永鎮泰山,為黎明百姓送子賜福,消災避邪。另一部明刊寶卷《天仙聖母源流泰山寶卷》中唯一只把碧霞元君的身份升了格,說她是皇上的女兒千花公主。

東嶽大帝的女兒

文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中記載,玉女大仙正是岱嶽(泰山)太平頂峰玉仙娘娘是也,強調的是碧霞元君又多了兩個稱呼,即為“玉女大仙”或“玉仙娘娘”。在這些漢族民間傳說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之女,和東嶽大帝同樣源自於漢族民間對山神的崇拜。同時碧霞元君還與泰山三郎(炳靈公)為兄妹關係。

影視劇塑造

大多影視劇中以碧霞元君為原型的代表人物有《大話西遊》中的青霞仙子與紫霞仙子。還有《天地姻緣七仙女》中的紫霞玉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