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泗洲坳,又叫泗洲嶺。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東南8.5公里,外舍鄉西北。與雲和縣安溪鄉為界。嶺上設有午陰亭,昔立泗洲大聖神位,故名。為雲和至景寧兩縣古道要沖,立有亭碑一方,為縣人柳景元題撰,今存。泗洲嶺頭是古道最高點,海拔740米,是兩縣的分界處,嶺頭上按古道建造的傳統,建有一個騎路亭,名曰午陰亭。午陰亭最具古道特色,最有文化內涵和品位,路口及亭內,各一塊碑槽石,上面已經沒了石碑,只留空空碑槽。一塊殘存一半的石碑倒在路邊,上面字跡模糊不清,另一塊石碑已無從尋找。與亭相聯的泗洲大聖廟也是殘缺不堪,香火冷沒。
雲景古道
泗洲坳(嶺)古道是雲和與景寧之間最主要的通道,古道如我市其他古道一般,嶺道為條石或塊石鋪設,一米餘寬,步步為階。從雲和縣安溪鄉出發過山寮村開始,一路向上爬嶺。這條古道古樸自然,依山而築,呈之字上行,古人科學的修建,讓人爬山顯得不太勞累。一路上古楓參天,秀竹滿目,泉水叮咚,山花爛漫,並不荒涼,可見當地的村民還不時的行走其間。這條古道實際上就是翻越一座山,在雲和境內一路向上,過了泗洲嶺頭後進入景寧縣境內,開始一路向下,直至景寧縣城。時光在變幻中交錯,如今的午陰亭雖然因歲月流逝已經繁華不再,但結實巍峨的石牆,拱形畫意的石門依舊,占地三百多平方的午陰亭內,歇腳亭、廚房、茶亭、客棧、馬棚、寺廟遺址一應俱全……其建築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工藝之特別,還真有處州第一驛之氣勢。
騎在路上的拱形石門,一邊已倒塌,半圓形的石拱散落在亭內,成為了過路人歇腳的坐墊。亭內角落中,一塊刻有“竹韻”的石匾靜靜地躺著,應該原來是在雲和方的石拱門上的,朝景寧方向的拱門尚存,上面對應著“松聲”兩字。“竹韻”、“松聲”四字型蒼勁有力,其意境與午陰亭所處的位置,倒是十分的貼切,可見古人文化品味,內涵之深遠。
雖然現在午陰亭已繁華不在,但如果讓你身臨其境,沿著古道從拱形石門上穿過,仿佛讓人身處一個漫漫雄關,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望著雄關,時光恍若在交錯;站在山頂,似乎手可觸天,還真有“人在半雲間”的意境。
因雲景高速公路泗洲嶺燧道一個豎井正巧通向村邊,打洞的機器轟鳴,施工人員忙碌,為原本寂靜的古道,增添了幾分人氣。
嶺腳村與半嶺村一般,不僅名符其實位於嶺腳處,也只有一戶人家。之後的三丘田村,也只有三五戶人家了,絕大多數的村民,都搬遷到景寧縣城一帶居住了。從三丘田村出去不遠就是景寧的外舍鄉了,這樣,泗洲嶺古道的穿越就算完成。我們為了增加驢行的難度,又從三丘田村返回到半嶺村,再從半嶺村往西沿機耕路行走約一時,過坦皮寮村到金鐘後村。
金鐘後村位於半山腰上,有20、30戶人家,在這偏遠的高山區,也算是個大村了。從金鐘後上山,又是一條古道通向雲和,同樣是翻越一座高山,最高的山口處,海拔有870米,比泗洲嶺頭還高了100多米。一路上都是條石砌的小路,尤其是過了山口到雲和縣安溪鄉境內外村一段古道,沿著一條溪流而行,許多地段古道是在瀑布邊而下,駐足觀望,流泉飛瀑,深谷幽遠。還有一段古道兩邊長滿了箬葉林,長長大大的箬葉伸展開來,讓你情不自禁想摘上幾片。
從泗洲嶺古道過去,沿金鐘後古道返回,約有30餘公里,是一條非常經典的戶外線路。或隨春而至,或盛夏聞香,或賞秋登嶺,或踏雪望城,一年四季風光無限,皆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