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
84歲的元帥要拯救法國
當德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這位法國英雄發表了感人肺腑的廣播演說:“我把本人獻給法國,來減輕它的痛苦。”
6月25日,在貢比涅森林,德法達成了停戰協定。按照協定,整個法國劃分為占領區和非占領區。占領區包括了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而非占領區則包括法國的南部和西部農業區,由傀儡貝當為元首的政府控制,其面積約占法國領土的3/5。1940年7月,貝當政府遷至法國中部小鎮維希。
1940年10月11日,維希政權發出了建立新秩序的文告,打出了“民族革命”的旗號,宣稱它的目的就是“保衛工作、家庭和祖國”,以此代替了自由、平等和博愛。維希政府取締了一切政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設立的總統、總理也被廢除,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大權集於國家元首貝當身上。
1940年10月11日,維希政權發出了建立新秩序的文告,打出了“民族革命”的旗號,宣稱它的目的就是“保衛工作、家庭和祖國”,以此代替了自由、平等和博愛。維希政府取締了一切政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設立的總統、總理也被廢除,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大權集於國家元首貝當身上。
由於貝當的軍事背景,一大批軍官自然成了他的忠實擁躉。武人掌權的後果就是1940年8月法國老兵協會的成立。這個組織由一戰老兵把持,囊括法國形形色色的右翼組織和政黨。數月之內,老兵協會就宣稱有會員120萬人。
協會的主要任務是不遺餘力地從政治上支持貝當政權。它開展了廣泛的社會工作來贏得草根階層的歡心,例如為那些關押在德國的法國戰犯家庭提供幫助,給窮人和老人提供一定的福利。
隨著法國抵抗運動的興起,老兵協會的一些人感到必須變得更加軍事化與暴力化。這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約瑟夫·達納德。
“與民主作鬥爭”
達納德1897年出生在法國,一戰時加入法國軍隊,由於作戰英勇獲得了7次嘉獎。二戰爆發後,他又重新應召入伍。在防守馬奇諾防線時,達納德受傷被俘,但他很快就逃了出來,並去了法國南部的尼斯。由於達納德的傳奇故事,1940年3月21,達納德成了《巴黎競賽報》的封面人物。
達納德一直對共產主義深惡痛絕,他很早就參加了法國右翼政黨。20世紀30年代,他是右翼政黨行動法國的一名領導人,後來他又成了一個秘密恐怖組織“防風衣”的活躍分子。
由於自己的特殊經歷,達納德謀得了法國老兵協會濱海阿爾卑斯省的地方主管一職。但是他很快就對協會所採取的溫和手段感到不滿。1942年1月,他在協會下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維持治安軍團(簡稱為維安團)。維安團的誓詞是:“我發誓,與民主作鬥爭,與戴高樂作鬥爭,與猶太人作鬥爭”。
1942年7月,維希當局把8160名猶太人驅趕到一個腳踏車賽場。猶太人從這裡被轉運到德國的集中營。而維希政府排猶最臭名昭著的是運作一個被稱為“死亡接待室”的中轉集中營。這個集中營設立在巴黎郊區的德朗西。1942年3月27日至1944年7月31日,德國蓋世太保和法國警察將法國北部75721名猶太人關押在德朗西集中營。他們後來都被押送到奧斯威辛等集中營,戰後僅有2500餘人倖存。
1942年4月,由於貝當在鎮壓抵抗運動上與德國貌合神離,在希特勒的支持下,賣國賊賴伐爾出任維希政府總理,貝當成了徒有虛名的國家元首。賴伐爾掌權後,維安團加緊了向準軍事組織的變革。1943年1月5日,維安團改名為“法蘭西民兵”,由達納德掌握實際領導權。
加入法蘭西民兵的人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法國出生;非猶太籍人;沒參加其他秘密組織;自願加入原則。民兵組織採取了兩種組織方式,一種是常備軍,這些人全職參與軍事行動,成員的年齡在18~45之間;一種是後備軍,他們不是全職的,但有義務在緊急情況下入隊。在其鼎盛時期,也就是1944年7月份,法蘭西民兵大約有8000常備軍,2.2萬後備軍。法蘭西民兵下設一個情報部,一個保護高級要員的安保中心。法蘭西民兵還建了一所學校,專門負責培養政治和軍事精英。
在民兵組織里,混雜著理想主義者、機會主義者、冒險分子和罪犯。他們大多數對空洞的政治理想不感興趣,他們能夠肯定的是,加入這個組織則可以獲得一份收入穩定的職業,以及一點配給的食物。
戰後,法國的歷史學家莫尼克·盧拉德對一部分倖存下來的民兵組織人員進行過統計,在165名人員當中,70%的人出身工廠工人和雇員,17%的人是無業游民,6%的人是工匠、農民,還有其他一些社會各類人員。
刺殺
他們注定得不到法國人的尊敬,相反,他們是地道的“法奸”:對內鎮壓,對外阿附。而且比起德國人來說,他們更加令人恐懼,因為他們懂得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的人情,熟知各種情報渠道。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經常對被俘者嚴刑拷打,正因為如此,他們被視為“法國的蓋世太保”。
為了對付抵抗組織,1943年年底,法蘭西民兵和黨衛軍達成協定:法蘭西民兵鼓勵其成員加入武裝黨衛軍,作為交換,黨衛軍給民兵提供一些輕武器。在與德國的合作中,達納德學會了蓋世太保對付敵人的各種辦法,他也搞起了袋鼠法庭(即不按司法程式進行審判的法庭),對地下抵抗組織的人安上莫須有的“暴徒”或者“布爾什維克分子”的罪名隨意處決。
1944年6月24日,達納德升任法國內政部長,開始掌管3萬民兵,6000名武裝警衛和4.5萬名憲兵。他加緊了對地下抵抗運動的血腥鎮壓。
為了打擊法蘭西民兵的囂張氣焰,法國抵抗組織針鋒相對地進行了一次次除奸行動,他們的暗殺常常就選擇在公眾場合,要么是咖啡館,要不就是大街上。1943年4月24日,他們在蓋索維斯大街上槍殺了一位法蘭西民兵官員。到了11月末,游擊隊共暗殺了25個賣國賊,刺傷了27個。
最著名的暗殺行動發生在里昂。1944年6月28日,天剛破曉的時候,維希政府的宣傳部長菲利普·昂里奧還在睡夢中。這時在索爾夫倫大街上出現了15個身著法蘭西民兵制服的士兵,他們悄悄地摸進了部長的寓所,在一陣亂槍中,部長和夫人雙雙斃命。據說,游擊隊員最後還給昂里奧的屍體行了個軍禮。這位號稱法國的“戈培爾”的昂里奧一直在廣播裡高聲宣揚反英、反共、反猶,現在他終於閉嘴了。
很快法蘭西民兵展開了報復行動,里昂分部的頭目鮑爾·杜維耶立即抓捕了7名猶太人人士。6月29日早上5點, 7名猶太人沒有經過任何審判,就遭到槍決。當地的警察局長在報告中這樣描述:“一條骯髒的公路通向公墓,在公墓的牆邊躺著7具屍體,他們頭上、胸部多處中槍。每具屍體的旁邊插著一塊白色的硬紙板,上面寫著他們的名字。”
內戰
與兩種陣營的暗戰相比,雙方的在軍事上更是發生了大規模衝突。
阿爾卑斯山的格里耶高地成了兩種勢力對壘極為尖銳的地區。格里耶的地形便於開展游擊行動,這裡有一大塊平地,可以在未來為盟軍傘降提供便利。格里耶高地活躍著500名游擊隊戰士,他們受SOE(二戰期間英國間諜機構特別行動處)領導,武器裝備精良,但主要是輕武器。1944年初,11名維希政府的警察被游擊隊抓住後處決,他們的屍體後來被找到,這件事情觸發了維希政權的怒火。
為了復仇,法蘭西民兵進攻格里耶高地,但很快受挫。他們便請來德國正規軍。1944年3月,1200名法蘭西民兵,外加德國國防軍157預備師三個營、德國警察兩個營共4000人展開了對格里耶的大掃蕩。游擊隊的輕武器在強大的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155名游擊隊員犧牲,數百名遭到逮捕,整個游擊隊活動區被蕩平。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維科爾。維爾科爾是阿爾卑斯山旁的一個三角形地帶,丘巒起伏、樹木蔥蘢。1942年開始,這裡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一個根據地。1944年,這裡活躍著400人的游擊隊伍,隨著諾曼第登入計畫的展開,有4000志願者加入游擊隊。
7月3日,游擊隊宣告成立維科爾共和國。14日,游擊隊得到了盟軍空降傘兵的大量物資支持。但同時,德軍和法蘭西民兵展開了聯合清剿。經過3天抵抗,游擊隊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許多抵抗者試圖藏身到濃密的森林裡。但德國人展開了大規模報復行動,750名抵抗運動者被殺死。
正因為法國內部的兩股勢力戰爭不斷,法國歷史學家後來乾脆把這段時期稱為“法國內戰”時期。
傾覆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入,宣告了維希政權和法蘭西民兵的末日到來。
8月末,法國很多地方已經解放。曾經遭到德國鐵蹄蹂躪的法國人在屈辱、害怕中迎來了復仇的時刻,他們瘋狂搜尋法蘭西民兵和各式賣國賊。法蘭西民兵和形形色色的法奸們不得不逃亡德國。許多人在路上遭到了抵抗組織的獵殺。在法國東南部的上薩瓦省的大波爾南市,一批企圖越境逃亡的法蘭西民兵成了瓮中之鱉。96名士兵被送上軍事法庭,其中76人被宣判死刑。在這些被處決的人中,有兩人才剛剛年滿17歲。
那些逃往德國的“倖存者”們日子並不好過,納粹政府將這些曾經的盟友組成了流亡政府,駐地設在辛馬廷根城堡。來自於各個利益集團的法國賣國者們在新政府里為了下一步如何行動整天吵吵嚷嚷。而對於那些身強力壯的法蘭西民兵來說,他們將要充當炮灰,成為第三帝國最後的殉葬品。
德國將這些法國來的殘兵敗將合併到了黨衛軍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裝擲彈兵師,2500名法蘭西民兵加入其中,70名不願意加入黨衛軍的人立即被投入了集中營。1945年,這支7340人組成的“查理曼大帝”武裝擲彈兵師在蘇聯紅軍的優勢火力打擊下死傷慘重。
達納德逃亡德國後,又率領800名法蘭西民兵跑到了義大利。在戰鬥中,達納德被俘,1945年6月他被押解到了法國,10月被執行死刑。同月,賴伐爾也被處以死刑。而那個在里昂殘殺了7名猶太人的法蘭西民兵里昂分部頭子鮑爾·杜維耶,在1944年9月里昂解放時不知所終。兩年後,杜維耶在里昂以叛國罪被缺席審判死刑。數年後,他被人檢舉揭發落入法網,1994年4月,經過法庭的多次庭審,最終杜維耶以“反人類罪”被判處終身監禁。
正因為法蘭西民兵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民兵”這個詞在法國開始明顯地帶有貶義。法國一個著名的搖滾樂團“Trust”有一首風靡一時的單曲名叫“警察民兵”(Police Milice),在這裡,他們把法國警察比擬為幾十年前的納粹狗腿子。
著名的作家、評論家伊安·奧斯比經說過,回望二戰,英法兩國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對於英國來說是驕傲,是榮耀;而對於法國來說,則是失敗和恥辱。”這裡的恥辱是貝當、賴伐爾帶來的,更是達納德領導的法蘭西民兵帶來的。
評價
回望二戰,“對於英國來說是驕傲,是榮耀;而對於法國來說,則是失敗和恥辱。”帶來這些恥辱的竟然是曾經的法國英雄們。他們在德國占領法國後,組織形形色色的準軍事組織,對內鎮壓,對外阿附,成為法蘭西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