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20世紀80年代起,法蘭克福學派已經在中國被廣泛接納。一方面,作為馬克思主義在西歐的發展形態之一,它被納入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之中;另一方面,它也經常被中國的知識分子用來分析、批判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所出現的新問題。
《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所收錄的論文,源於法蘭克福歌德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在法蘭克福合作召開的“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內容涉及批判理論在中國等東亞國家的歷史、啟蒙和批判之間的現代中國、中國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和藝術理論等。這是中、德、韓、日等國學者關於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在東亞(尤其在中國)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展示了法蘭克福學派思想與中國的互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交流的亟待深入。
作者簡介
編者:(德國)阿梅龍 (德國)狄安涅 劉森林
阿梅龍,法蘭克福大學漢學教授,柏林自由大學漢學博士,著名漢學家,曾在中國工作多年。研究領域包括西學在近現代中國的接受情況,現代科學學科在中國的形成,科學和技術史以及近代中國的社會史和經濟史。
狄安涅,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研究員,柏林自由大學漢學系副教授,著名漢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藝術與美學,電影學,改革開放後的社會變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匯互動,性別學,女性主義理論和性學等。
劉森林,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現代哲學》雜誌副主編。致力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哲學,尤為關注主體性問題。
圖書目錄
“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辭
導言:一個旅行的理論的挑戰
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在東亞的歷史
接納過程中的比較問題對跨文化理解的思考
跨文化批判:中國現代性對批判理論的挑戰
接受與拒斥——批判理論在中國大陸的命運
批判理論的效果歷史——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台灣的接受史
批判理論與東亞經驗視角下的傳統概念
市民社會討論和批判主義理論在韓國的現況
啟蒙和批判之間的現代中國
一個世界:論舊批判理論的普遍性
《啟蒙辯證法》與中國虛無主義
論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啟蒙批判的話語與範式
當代中國的科學主義與科學傳播
中國公抖領域的結構轉型
辯護關係之批判——關於政治批判理論
本土化視角下的哈貝馬斯——從中國政治改革論爭看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
關於“重疊共識”的“重疊共識”
一種中國特色的農村公共領域是否可能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和藝術理論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和美學
本雅明對當今中國的意義
革命與欲望——中國的“性解放”與法蘭克福學派
性愛與女性自主——中國新舊媒體中匿名的弗洛姆和馬爾庫塞
文化工業理論的重建
哈貝馬斯——傳媒哲學在公開理性使用中的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