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法尊法師(1902年-1980年),俗姓溫,名庚公,深州市南周堡村人。法尊法師在俗時家境困難,僅讀三年國小。
民國8年(1919年),到保定學徒做皮鞋,又因長時患病而半途告退。翌年春末,因厭世逃往五台山玉皇廟落髮出家,法名妙貴,字法尊。法尊法師自幼聰慧,在玉皇廟只短短一年,便對經論中的名相有了相當理解。
民國10年(1921年)秋,北京佛學界邀請著名高僧太虛法師在廣濟寺講《法華經》,恰好法尊法師要去北京法源寺受戒,遂與大勇法師一起進京,一邊聽經,一邊等待受戒。受戒後,即去武昌佛學院學習。
民國13年夏,畢業後赴大勇法師在北京舉辦的藏文學院進修藏文,由此對藏文和西藏佛教有了一定的認識。
民國14年(1925年)秋末,法尊法師一行在大勇法師率領下,由嘉定奔雅安。一路上遍訪名師,廣學西藏各種經論,並翻譯了《菩薩戒品釋》等多種佛教典籍。
民國22年,法尊法師應太虛法師之邀回內地辦理漢藏院。一年後二度進藏求學。前後10年間,法尊法師翻譯了大量的西藏佛教典籍,無論漢譯藏,還是藏譯漢,都達到十分純熟的程度,從而確立了他在中國佛教界漢僧第一人的地位,被贊為漢藏文化一肩挑的高僧。
民國26年(1937年),法尊法師從西藏返回內地,繼續主持漢藏教理院的工作。期間,不僅培養了一批佛界人才,還完成各種藏漢文譯著200多部。為將一部250卷的《大毗婆沙論》譯為藏文,他整整花去4年心血。
1954年達賴喇嘛赴京時,他親手把這部經典的譯文手稿交付達賴帶回西藏印行。但達賴1959年叛逃印度後,此手稿下落不明,致使《大毗婆沙論》藏文本一直未能出版,成為法尊法師的終生憾事。
新中國成立後,法尊法師到北京菩提學會主持譯事。
1953年,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1956年,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期間翻譯出版藏文版《論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論》、《社會發展史》、《革命幹部讀本》、《藏文辭典》等譯著,多次為國家領導人講解佛學哲理,參加了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檔案的翻譯審核工作,還為大百科全書撰寫大量有關佛學的文稿。“文化大革命”初期,法尊法師受到衝擊,在下放勞動中腳被砸傷致殘。
1972年繼任中國佛學院院長。
1972年9月,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應邀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曾專程拜訪法尊法師,並向其贈送了棗核佛珠、銀花樹等禮品。
法尊法師出家後,曾於民國14年(1925年)、民國23年和1949年三次回原籍省親,受到家鄉人民的熱情歡迎。今南周堡村一帶男以“紀”字、女以“念”字起名者,皆為紀念法尊法師回鄉之意。
1980年12月15日,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大會在北京召開的日子。會前,兩萬餘名高僧有幸朝拜了法尊法師。但法尊法師卻無緣親臨這次佛教盛會,於大會開幕之日圓寂於北京廣源寺,世壽79歲,戒臘59齡。其靈骨塔建於五台山廣宗寺。為紀念法尊法師對中國佛教事業的貢獻,中國佛教協會正在編輯出版《法尊法師全集》和《法尊法師年譜》。
法尊法師自一九二一年冬於北京法源寺受戒,數十年間高風卓行,大致為四個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六年。法師學習西藏佛教前,先已 在五台山出家,遇大勇法師,拜為師,聽講經論,後來北京拜謁 太虛法師,又在法源寺受具足戒,受戒後去南京寶華山學戒,最後又到武 昌佛學院學習。從出家至武昌佛學院畢業,經過四年,法師對漢地佛學, 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武昌佛學院畢業後,回到北京參加藏文學院學習。 這是法師學習藏文的開始,當時法師只有二十三歲。一年後,由大勇法師 率領藏文學院全體學生出發入藏,開始了法師入藏九年的生活,先後在打 箭爐、跑馬山、甘孜、昌都、拉薩等地,依止大勇法師、慈願法師、札迦 大師、格陀諸古安東大師、達朴大師、格登墀巴等學習西藏各種經論。法師在《著者入藏的經過》一文中說:“在康藏留學這幾年中間,要算我這 一生中,最饒興趣,最為滿意的一幅圖畫了。”一九三三年,法師接到太
虛法師幾封信,催促速歸辦理漢藏教理院事。回漢藏教理院,僅一年有餘, 法師為迎請安東大師二次入藏,安東大師已經圓寂,法師悲痛已極。在拉 薩依止降則法王又學習了不少經論。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六年共十五年,
法師兩次入藏,遍訪名師,廣學經論,隨學隨譯,為法師成為中國歷史上 又一佛經翻譯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這一時期的主要譯著有:《菩薩戒品釋》二冊,《菩提道次第廣論》二冊,《密宗道次第論》一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二冊,《辨了不了義論釋難》二冊等。
第二階段
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九年。法師第二次入藏歸來,繼續 主持漢藏教理院工作,培養了大量人才。並往來於成渝之間,講經說法。 這一階段是法師一生中作大貢獻的時期,譯著達到一個高潮。法師幾部大的譯著出自這一時期,如《地道建立》一冊,《現觀莊嚴論略釋》一冊, 《密宗道次第廣論》二冊,《比丘學處》一冊,《供養上師與大印合修》一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三冊,譯補《菩提道次第略論》一冊,《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章》一冊,《修菩提心七義論》一冊,以及《辨法法性論》,《七十空性論》,《精研經釋》,《緣起贊釋》等。著名的著作有 《現代西藏》,《我去過的西藏》,《西藏民族政教史》,《藏文讀本初稿》等。法師還在《海潮音》等各種雜誌上發表了不少譯文和論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法師精通西藏語文,不僅可以把藏文譯成漢文,而且可以把漢文譯成藏文。法師用近四年之功,終於將一部二百卷的《大毗婆沙論》譯成了藏文。
第三階段
從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六年。解放後,法師參加了北京菩提學會翻譯組,為民委翻譯檔案,如《論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論》、《社會發展史》等,由漢譯藏,顯示了法師對西藏語文的精深造詣。
五五年法師為大百科全書撰稿。五六年後,到佛學院任副院長。這一時期法師寫有不少論文,在《現代佛學》上發表。然而,十分遺憾的是法師這一時期的不少譯著未能出版,有些已經散佚。我們能夠知道的有《五次第論》、《七寶論》、《四百論頌》、《入中論略解》、《俱舍論略解》。
這一時期,法師最大功績是翻譯了一部《格西曲扎藏文字典》。
第四階段
從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零年。"文革"期間,法師被打成黑幫,參加體力勞動,把腳砸傷致殘。整整十年,法師的翻譯工作是一段空 白。一九七八年,法師翻譯了《菩提道炬論》。法師在圓寂之前,兩年半的時間裡,還抱病完成了三部有關因明的譯著。這三部是《釋量論》、《釋量論略解》、《集量論》,填補了漢文佛經因明學方面的缺典。這是法師一生中最後一個翻譯高潮。
翻譯事業
是從翻譯佛經開始的,漢文佛經基本上是從梵文翻譯的。在相當於唐代的印度,佛教密宗發展到全盛時期,傳入中國的西藏。 西藏翻譯了大量佛經,其數量遠遠超過漢文佛經。但有些佛經傳入漢地,未傳入西藏。漢地和西藏出了不少佛學家,寫了不少著作。漢藏文字的翻 譯從唐代就開始了。吐蕃時期,有藏族大譯師管·法成,在敦煌一帶,翻譯了一些藏文佛經,同時也把漢文佛經譯成了藏文,這可能是漢藏佛經翻 譯的濫觴。元代有沙羅巴,已有《彰所知論》等,清代有工布查布,譯有 《造像度量經》等,但其數量很少。民國以來,大勇法師率領藏文學院全 體學生西行求法,太虛法師創立漢藏教理院,九世班禪在北京成立北京密藏院,北京菩提學會等,翻譯藏文佛經蔚然成風。有成就者,大有人在。 如大勇法師,能海法師,觀空法師,超一法師,嚴定法師,碧松法師,孫景風、湯鄉銘、郭和卿、劉立千、王沂暖、古洗里·裒卻多吉,雖然我們沒有作細緻的比較,但也可以看出,最有成就者應該是法尊法師。
法師譯著頗多,有論文、論著、譯著、講記一百二十餘部(篇)。根據西藏佛教的特點,法師顯密兼通,幾乎涉及到佛學的各個方面。如戒律、般若、中觀、唯識、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因明、歷史、語言。法師翻譯了不少西藏重要典籍,漢文三藏闕譯本,亦有法師首翻弘通。法師第一次把藏傳佛教的顯密理論,系統地介紹到漢地,如《菩提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等。法師每有翻譯,便融會各家,作出解釋,有講記, 有釋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法師精通西藏語文,無論是藏譯漢,還是漢譯藏都達到了十分純熟的程度。歷史上的翻譯家玄奘,能梵漢互譯。法師亦能藏漢互譯。法師兩次入藏,前後有十年的時間,對於西藏的地理、歷史、宗教、民俗等十分了解。法師的《西藏民族政教史》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專著,法師編譯的《宗喀巴大師傳》和《阿底峽尊者傳》等,則記述了西藏大德祖師的事跡。法師的《現代西藏》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對我們了解西藏大有裨益。
一九九零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的《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收集了法師發表在《海潮音》、《康導月刊》、《現代佛學》、《法音》、《中國佛教》等雜誌上,以及另外一些登載在其他書籍里的短小文章。法
師從一九三零年隨學隨譯開始,到一九八零年圓寂,為弘揚藏傳佛教,馳騁了半個世紀,其功績是翻譯經典。而這本論文集則是法師佛學思想的結晶,是藏漢佛學研究的寶貴財產。
通過對法師文章特點的分析,從寫作年代上大致分為早期文章和後期文章。
早期文章是法師第二次入藏前後寫的,基本是在第一階段末和第二階段,有十多年的時間。這一時期的主要文章有《評藏密答問》、《答〈評藏密答問隨筆〉》、《答威遠佛學社駁文》、《從西藏佛教興衰的演變說到中國佛教之建設》、《西藏佛教的建設》、《讀虛大師佛教革命失敗史之後》、《駁歐陽漸法相辭典敘》、《駁歐陽漸辨虛妄分別》等十幾篇文章。法師遊學西藏,刻苦鑽研,得到藏傳佛教的真傳。回到內地後,看到一些人對西藏佛教的誤解和不正確的認識,進行了批駁,當時法師正值年輕,理直氣壯,大有壓倒一切之勢,同時對內地和西藏佛教如何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有些建議至今還很有用處。
法師後期文章,是解放後寫的,基本上是在第三階段,寫文章的時間比較集中,主要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二年這十年間。一九五五年給大百科全書撰稿,法師寫了不少文章,主要是西藏的歷史和幾個有名的歷史人物。一九五六年寫了《略談定學》。一九五七年後法師寫的文章,介紹了西藏佛教典籍,如《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般若八千頌〉與〈現觀莊嚴論〉對照科目》、《〈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龍樹菩薩的六部論》、《甘肅嘎登協主卻稞寺學習五部大論的課程》。 法師還寫了一片關於因明的文章,題為《法稱因明學中"心明"差別略說》。 中觀宗講座是這一時期文章的寫作高峰,也是最能體現法師佛學思想的一篇傑作。從以上可以看出法師後期文章的特點,主要是對西藏佛教的歷史、人物、典籍、教理進行了論述,文章更加老練、成熟。法師的早期文章和後期文章風格迥然不同,而佛學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一九八八年台灣文殊出版社編輯印行了當代中國佛教大師文集叢書,由洪起嵩、黃啟霖編,收有《法尊文集》。當代中國佛教大師文集的總序對法尊法師的評價是:溝通漢藏文化,開創中國佛教研究新眼界的一代佛學大師。在《法尊文集》的封面上,寫有"漢藏文化一肩挑"的贊語。可見,海外對法尊法師的研究是十分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