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產業革命
正文
19世紀20~60年代,法國工業生產中以機器為主體的工廠制度代替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手工工場的一場變革。亦稱法國工業革命。法國產業革命的發生,是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既是工業生產技術上的革命,又是社會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進程 法國的產業革命,從波旁王朝復辟時期(1815~1830)的後半期開始,到路易·波拿巴(1778~1846)當權的第二帝國(1852~1870)末期基本完成,前後大約經歷了半個世紀。在此之前的拿破崙(1769~1821)統治時期是法國產業革命的準備時期,當時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推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為產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物質技術前提(見法國拿破崙時期的經濟政策。拿破崙政權覆滅之後,在波旁王朝復辟初期,法國政局還不夠穩定,經濟上還要恢復拿破崙戰爭所帶來的創傷。只是進入20年代以後,形勢逐漸好轉,法國才有可能開始進行產業革命。
第一階段 從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法國產業革命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各個生產部門,主要是紡織工業部門開始大量使用機器,到1848年,蒸汽機已經從1820年的65台增加到5000台。輕工業特別是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到40年代末,法國已有 566個棉紡織廠,共擁有11.6萬台紡紗機和350萬紗錠,年消耗棉花在6000萬公斤以上。同時,煤鐵生產由於更換設備和推廣了新技術,產量也有成倍的增加。交通運輸的發展也很迅速,自從1832年建成第一條全長39公里的里昂-聖艾蒂安鐵路之後,鐵路建設蓬勃興起,到40年代末已經完成了約3000公里的鐵路線,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工業的高漲。
第二階段 50~60年代是法國產業革命的第二階段。這一時期法國國內局勢相對穩定,而且政權也由金融資產階級轉入到工商業資產階級手中,在政治上保證了國民經濟的繼續高漲,大大加快了工業發展的進程。這20年是法國國民經濟空前大發展的時期,特別是重工業的增長尤為迅速,煤和鐵的產量在此期間都提高了兩倍。鐵路的修建在政府的鼓勵和扶助下,更是形成了高潮。1870年法國鐵路總長度已達17924公里,基本上完成了各條主要的幹線。這一時期輕工業的發展,也仍然保持著較高的速度。紡織工業進一步採用了新的技術裝備,機器生產普遍地代替了手工勞動,棉花的消費量增加了一倍,棉紡織品也開始大量運銷到國外市場。到60年代末,法國工業部門中使用的蒸汽機已有 2.9萬台,近代工廠也在各地普遍建立。工業總產值達到 120億法郎,20年間增加了兩倍。至此,產業革命基本完成,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特點 法國產業革命的基本道路和過程與西歐其他國家大體上相同。但是,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①經過產業革命,重工業雖然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輕工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而在輕工業中,高級奢侈品的生產又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是,這些奢侈品的生產往往要依靠手工技藝,使用機器比較困難,而且產品也主要是供應國外的需求,並不能擴大國內市場。②在產業革命過程中,企業大型化的進展比較緩慢,中小企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大型企業的數量大大落後於當時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③法國產業革命從開始到基本完成,用了大約50年的時間。但是它發生在英國產業革命之後,在可以汲取外來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的有利條件下,這樣的發展速度同其他國家相比也就顯得緩慢了。
法國產業革命的特點,表明這一時期法國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後性。這些特點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在法國產業革命進程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利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資金作為借貸資本輸出到國外,造成了對國內投資的不足;國外貿易競爭不過英國,國內市場又相對狹窄;勞動力的供應很不充分,滿足不了工業發展的需要;產業革命所必需的重要原料和資源嚴重缺乏,如煤、鐵、棉花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此外,小農經濟長期廣泛地存在,使農業陷於停滯和落後狀態。這些都阻礙了法國工業生產的順利發展。所以到60年代末,隨著產業革命的基本完成,法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的地位卻相對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