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經過數百年的積澱,進入20世紀後法國突然呈現詩歌大爆炸。在此期間,天才迭出,佳作紛呈,讓喜愛詩歌的人們如痴如醉,評論家都一致認為,這是法國詩歌的嘉年華,這種盛況雖然不能說是絕後,但至少是空前的。
●法國人天性浪漫,法國詩人更是柔婉多情,從他們筆下流淌出來的愛情詩,幾十年過後,打動人心的魅力依然不減。從《米拉波橋》到《在新橋上》,從《艾爾莎的眼睛》到《戀人》,這些經典的愛情詩帶給讀者的是非凡的藝術享受。
●這是著名詩歌翻譯家徐知免老先生的力作,收集了26位法國大詩人,選譯了他們的代表性作品,非常值得一讀。
本詩集最大程度地囊括了法國現代最著名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這些詩人在法國深受大眾喜愛,不僅推動了法國詩歌的發展,也享譽全世界。譯者徐知免先生從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致力於法語文學和詩歌的傳譯,這次以九旬高齡再次推出了修訂版,實是不可多得的經典。囊括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象徵主義、立體主義等諸多詩歌流派,涉及抒情詩、敘事詩、諷刺詩、散文詩、戰鬥詩等詩歌體裁,所選譯作品精妙絕倫,且形式豐富多彩。
作者介紹
亨利· 德· 雷尼埃(Henri de Régnier,1864—1936),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原學法律,畢業後原準備從事外交工作,但他對文學極感興趣,1884 年寫了第一首詩《平靜》。在風格上,他起初受巴那斯派影響,出版了詩集《翌日》(1885)。因喜愛魏爾倫、馬拉美的作品,雷尼埃不久即轉向象徵主義,寫出《古傳奇詩集》(1887—1890)《鄉村迎神賽會》(1897)。晚年所作更加注重傳統格律,多寫十二音綴的亞歷山大體詩,有些詩句過於講究對稱的裝飾風格,歸於新古典主義文學,內容則以謳歌自然為主。1912 年,亨利· 德· 雷尼埃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土。
保爾-讓· 圖萊(Paul-Jean,Toulet,1867—1920) ,幻想派詩人。其詩繼承了魏爾倫、邦維爾、雅姆這一傳統,寫得極其精緻,音韻柔和,他也像魏爾倫一樣愛好使用單音節詩句。他特別注重節奏和詞的音色。詩很簡短,常常是每首詩只用兩個或三個四行詩滲合組成,每句詩也只有六個或八個音節。他還在詩中加入現代民間語言,富於音樂感。他在詩中總是歌唱愛情、友誼、島嶼、鴉片、大海的正午、西班牙咖啡。卡爾科推崇他為幻想派詩人領袖。
弗朗西斯· 雅姆(Francis Jammes,1868—1938) ,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法國南方鄉間度過的,平日深居簡出。當他進入文學界時,法國詩壇已厭倦於象徵主義的晦澀,而寄興於可感知的世界。1898 年,他發表詩集《從黎明三鍾經到夜晚三鍾經》,富有鄉土氣息,愈來愈多地融入了民歌色彩。他用自由詩體寫過不少詩集。晚年愛寫十音綴詩,有《泉水集》(1936) 以及詩集遺篇《泉水與火》。他還寫過小說、散文和四卷《回憶錄》。另外有《書信集》四卷,是他跟紀德、克洛代爾等人的來往書簡、札記,頗具文獻價值。
保爾· 克洛代爾(Paul C1audel,1868—1955),既是詩人,戲劇作家,又是外交官。克洛代爾的詩常採用許多節長短句自由組合,有些詩句有好幾行,而有些則只有幾個音節,他稱這種詩式為“長短格”。這是克洛代爾獨創的一種新形式,除散文詩外,所作絕大部分都採用了這種格律。這個形式對於他那種豪放浩瀚、一瀉千里的歌行很合式、一致。
保爾· 瓦萊里(Paul Valery,1871—1945),象徵主義詩人。瓦萊里堅持詩歌應當是智慧的結晶,他在《論馬拉美的信》中說:“我非常喜歡在頭腦清醒、意識明晰時寫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而不願利用麻木狀態或不能自我控制地製造出最優秀的傑作。”在詩歌形式上他崇尚古典格律。他提出“純詩”,語言極精雕細琢之至;但是他的作品,不管運用什麼古代神話或託詞,其內容卻完全是現代意識的體現,深邃而玄秘。
馬克斯· 雅可布(Max Jacob,1876 —1944),超現實主義先驅。雅可布早在法國超現實主義興起以前,就打破了陳舊的藝術形式,以獨創的手法表現離奇荒誕的夢境。他的詩抒發了掩蓋在潛意識下面的內心痛苦,神秘但有時又以詼諧出之;他說:“我運用一切形式捕捉住我內心無意識的東西:不召自來的詞句、念頭的偶然聯繫、日間和夜間的夢、幻覺。”但愈到後來,他的詩風愈向口語化、通俗化轉變。
紀堯姆· 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超現實主義詩人。他並不排斥傳統。他的詩把傳統和現代趣味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傳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古代以至近代的詩歌,從龍沙到波德萊爾,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到象徵派詩帶給他的遺產,《醇酒集》中就不乏這類作品,如《萊茵雜詠》《米拉波橋》,這些意象豐富、音節優美的詩都是詩人的名篇。另一方面是民歌。他從民歌吸取了那種明白如話、反覆歌吟的調子,以眼前人物、風景入詩,仿佛急就,但卻了無痕跡。
儒勒· 絮佩維埃爾(Jules Supervielle,1884—1960),自然主義詩人,當超現實主義風靡一時之際,他不趨附時尚,宣稱寫詩“決不是為那些專門追求神秘的人讀的”;他在所著《詩藝隨想》中說:“我並不怕平庸……我怕的是不為人們所了解。”他接受以前的象徵主義,特別是詩人儒勒· 拉法格( 他也誕生在烏拉圭首都)的影響較多。然而他有他自己的特色。他的詩明麗而淳樸,一般都是短詩,用詞簡潔,全不著意藻飾,而天然自成。他不強調腳韻,有些詩趨於散文化。
弗朗西斯· 卡爾科(Francis Carco,1886—1958),法國現代著名詩人。1910 年卡爾科到巴黎後,就一直在蒙馬特爾、拉丁區過著流浪生活。他的詩受維永、內瓦爾、魏爾倫的影響,以平易流暢的悲歌風格寫他所接觸到的巴黎下層生活,以及愛情、友誼的回憶。詩很簡短,柔和,色調淒迷,充滿現代都市的哀愁意味。他筆下的城市或曠野景色常常是細雨濛濛的夜晚。歡樂也是短暫的。他眼睛所看到的是小酒吧、陰影、孤獨的步伐、一個悲涼而令人厭倦的世界。
比埃爾· 勒韋爾迪(Pierre Reverdy,1889—1960),超現實主義先驅。他的詩是即興的,多感覺的,通過“橢圓形的天窗”去捕捉閃爍動盪的世相、飛逝的線條、隱約瞥見的人影。他說:“詩在有無之中……詩是我們和遁去的現實之間的聯繫。正是這個不在,產生了詩。”
保爾· 艾呂雅(Paul Eluard,1895 —1952),超現實主義詩人。無論在詩歌理論或創作上,他都更加強調了寫詩的目的性。“真正的詩要表現現實世界,並且要表現我們的內心世界和我們所夢想的那個改造了的世界。艾呂雅的詩屬於主觀型,直抒胸臆,熱烈執著,自然天成,永遠保持著一顆詩人的童心。
路易· 阿拉貢(Louis Aragon,1897—1982),法國著名詩人,作家。阿拉貢的詩只是在初期用自由體,其後無論韻節、句式都恪守法國傳統詩格律,但有時為了豐富節奏,他把腳韻跨行移到後面一行頭上,這樣他的某些十二音綴詩讀起來很像十音綴詩。晚年他有些詩句加長,甚至長到十八音節。他的詩也像他所推崇的詩人阿波利奈爾的詩一樣,不用標點。
菲利普· 蘇波(Philippe Soupault,1897—1990),超現實主義詩歌創始人之一。1919 年,布勒東和他覺得“達達”虛無色彩太濃,於是以阿波利奈爾為會合點,創立了超現實主義。他們否定理性傳統,試驗使用“自動寫作法”,憑記錄潛意識活動來寫作,蘇波和布勒東合寫了第一本詩集《磁場》(1920)。
作品目錄
譯本序_1
亨利· 德· 雷尼埃(1864—1936)
1. 短歌_17
2. 在沙灘上_19
3. 睡_20
保爾-讓· 圖萊(1867—1920)
4. 夜_25
5. 反韻集(21)_27
6. 反韻集(107)_28
弗朗西斯· 雅姆(1868—1938)
7. 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那些小島_31
8. 每個禮拜天,樹林都在晚禱_33
9. 從前我常到果園去……_35
保爾·克洛代爾(1868—1955)
10. 椰子樹_39
11. 夜航_42
12. 崇高的大海 _44
13. 大鐘_45
保爾· 瓦萊里(1871—1945)
14. 織女_52
15. 友好的樹林_55
16. 蜜蜂_57
保爾· 福爾(1872—1960)
17. 圓舞_61
18. 幸福_62
19. 大醉_64
20. 松鼠_66
21. 哀小白馬_68
夏爾· 貝璣(1873—1914)
22. 夜的讚歌_73
勒內· 馬利亞· 里爾克(1875—1926)
23. 泉_79
24. 寂寞 _80
25. 冬日_81
26. 旗_83
馬克斯· 雅可布(1876—1944)
27. 告別_87
28. 貝克- 布拉的遺囑_89
29. 詩_91
30. 戰爭_92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1880—1918)
31. 鯉魚_97
32. 美人魚_98
33. 米拉波橋_99
34. 五月_102
35. 秋天_104
36.萊茵之夜_105
37. 一顆星的哀愁_107
38. 旅行者_109
39. 現在正發生著什麼事_114
40. 秋水仙_116
41. 雨_118
儒勒· 絮佩維埃爾(1884—1960)
42. 船泊葡萄牙_121
43. 行星_123
44.馬賽_124
45. 早晨_126
46. 遠方的法蘭西_128
弗朗西斯· 卡爾科(1886—1958)
47. 朦朧詩_133
48. 沮喪_134
49. 小船駛過去了_136
聖瓊· 佩斯(1887—1975)
50. 頌歌(節選)_141
51. 征鞍(節選)_143
52. 雨(節選)_011
53. 雪_151
比埃爾· 勒韋爾迪(1889—1960)
54. 單調的日子_160
55. 停_163
56. 彎路_165
57. 詩論_167
保爾· 艾呂雅(1895—1952)
58. 戀人_174
59. 最後一夜_175
60. 勇氣_177
61. 加布里埃爾· 佩里_180
62. 自由_182
63. 為了在這兒生活_189
64. 西班牙_191
65. 和平的面容_193
66. 我曾對你說……_195
67. 流暢_196
特里斯唐· 查拉(1896—1963)
68. 為了寫一首“達達”的詩_201
69. 達達之歌_202
70. 我的第三號晦澀的偉大悲歌_206
路易· 阿拉貢(1897—1982)
71. 1932 年馬格尼托哥爾斯克_212
72. 丁香和玫瑰_218
73. 艾爾莎的眼睛_221
74. 塞鎮_225
75. 格雷文陳列館(節選)_227
76. 從來沒有什麼幸福的愛情_231
77. 法蘭西進行曲_234
78. 在新橋上_239
79. 春天的不相識的女子_244
80. 此生即將逝去……_246
菲利普· 蘇波(1897—1990)
81. 奇異的旅行者(節選)_253
82. 今夜倫敦第一百次遭到轟炸_256
亨利· 米肖(1899—1984)
83. 把我帶走_267
84. 一個野蠻人在中國_269
85. 一個野蠻人在日本_270
86. 一個野蠻人在錫蘭_271
87. 我在遠方給你寫信_272
88. 西緒福斯的勞作_278
89. 詩_280
弗朗西斯· 蓬熱(1899—1988)
90. 阿維尼翁的回憶_283
91. 雨_288
92. 法國梧桐_290
羅貝爾· 德思諾斯(1900—1945)
93. 古老的喧囂_293
94. 明天_296
95. 聖馬丁大街之歌_298
96. 瘟疫_300
97. 最後的詩_302
雅克· 普雷韋爾(1900—1977)
98. 懶學生_305
99. 午餐_307
100. 太愛鳥兒的管燈塔人_310
101. 在夏天也像在冬天一樣_312
讓· 福蘭(1903—1972)
102. 火_319
103. 英雄_320
104. 幻想_321
105. 事件_322
勒內· 夏爾(1907—1988)
106. 悲痛,爆炸,沉寂_325
107.雨燕_326
108. 索爾格河_327
109. 還給他們_329
110. 奈馮的青春_330
111.庇里牛斯山_332
112. 為什麼日子飛逝_334
伊夫· 布魯薩爾(1937— )
113. 奇偉_337
114. 無人繼承_338
115. 鏤空花眼_339
116. 豪雨_341
附錄:夏爾·波德萊爾(1821—1867)
117. 繪畫_346
118. 色彩_348
119.大衛_350
120. 戈雅_352
121. 安格爾_353
122.德拉克洛瓦_356
123. 杜米埃_358
124. 理查· 華格納_359
125. 想像力_362
126. 感情_365
127. 詩_366
128. 維克多· 雨果_368
129. 比埃爾· 杜邦_370
130. 埃德加· 坡_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