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色牢度

沾色牢度

由不同顏色部分組成的成衣,在儲存時有時會發生染料由一個區域向另一區域遷移的情況,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淺色部分遷移,這種現象不同於升華,因為它是在低於升華溫度下進行,而且非升華染料也會發生此現象。主要反映在滌綸等化纖面料的遷移上,其它原材料也有。

定義

由不同顏色部分組成的成衣,在儲存時有時會發生染料由一個區域向另一區域遷移的情況,

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淺色部分遷移,這種現象不同於升華,因為它是在低於升華溫度下進行,而且非升華染料也會發生此現象。主要反映在滌綸等化纖面料的遷移上,其它原材料也有。

顏色轉移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染料發生了轉移,尤其是分散、活性染料的浮色和纖維內遷移游離出來的染料,可能對另外一種樣品表面的纖維進行上染;尤其深色對淺色的上染,從而以顆粒狀、壓印狀滯留在另一樣品的表面。二是纖維在摩擦力作用下發生了脫落,從一個樣品轉移到了另外一個樣品之上。

目的和範圍

1.1 由不同顏色部分組成的成衣,在儲存時有時會發生染料由一個區域向另一區域遷移的情況,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淺色部分遷移,這種現象不同於升華,因為它是在低於升華溫度下進行,而且非升華染料也會發生此現象
1.2 當不同顏色的成衣疊在一起相互接觸時,會發生染料的遷移,一般來說,在潮濕情況下,染料的遷移會加速,所以在溫暖潮濕的氣候里或衣服在儲存前剛被水蒸汽處理過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會更嚴重,使用塑膠袋儲存衣服時,塑膠袋會保持衣服存入時環境的濕度,根據放入時織物的情況,會加速或抑制染料的遷移
1.3 此測試方法是用於評價在延長的儲存期間顏色遷移發生的可能性,一般來說,如果在第7章(測試程式)中特定的條件下沒有發生染料遷移,那么就認為在儲存中或延長期間不會有此可能發生
1.4 此測試方法也可用於評估涉及到整理後的染料遷移的潛在可能性,一些染料本身比其它染料更容易遷移,而一些化學處理和整理會加速遷移

原理

2.1 染色後和整理後的測試樣本夾於預濕的多纖維貼襯和指定的另一織物之間,室溫下置於汗酸牢度測試儀中48 h,乾燥後評級

術語

3.1色牢度(Colorfastness):如材料在進行操作、試驗、儲存或套用時,該物質的顏色變更抵抗能力,或該物質的顏色轉移往鄰近的物質的結果
3.2染料(Dye):以分子分散的狀態,有一定持久性的,被施加到基材上或是在基材上形成的著色劑
3.3遷移(transfer):在紡織品的加工、測試、貯存和使用中,基體中或基體間發生的,化學品、染料或染料在纖維間的運動 。

安全措施

這些安全措施僅作為信息提供。作為測試過程的輔助措施,安全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是操作者的責任。生產商必須對安全細節如安全數據表及其他生產商的推薦進行指導。所有的OSHA標準和規定也必被參考和遵守
4.1 應遵守實驗室慣例,在實驗區應始終配戴安全防護眼鏡
4.2 在操作實驗室測試設備時,應遵守供應商提供的安全建議
4.3 遵守電器安全,在接觸處要確保有合適的防護,不要拆除電器上通常的防護裝置,建議使用腳踏開關

設備與材料

5.1 AATCC 汗酸牢度測試儀(見11.1)
5.2 聚乙烯塑膠袋,尺寸應足夠大,以便裝入汗酸牢度測試儀,可能會用到大小合適的專用袋

5.3 AATCC #10多纖維貼襯織物(見11.1)
5.4 與試樣同纖維成分的白色織物,如沒有合適的,則按AATCC 8定義的棉布
5.5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5.6 能裝50 ml水的蒸發皿或玻璃杯,濕海綿也可使用
5.7 彩色轉移灰尺(見11.1)
5.8 沾色用灰尺(見11.1)

試樣

6.1 從被測試的染色織物上剪取5.7 x 5.7 cm(2.25 x 2.25 in.)的測試試樣
6.2 準備5.7 x 5.7 cm(2.25 x 2.25 in.)的多纖維貼襯織物和5.7 x 5.7 cm (2.25 x 2.25 in.)的白色織物樣本 7. 測試程式

選項

7.1.1 將多纖維貼襯織物和指定的白色織物作對應夾層面浸入24 ± 3 ℃(75 ± 5 ℉)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見5.4),使這些織物的軋液率在100-110%之間(見11.2),不要浸濕被測試試樣,以防染料或整理劑在測試之前遷移
7.1.2 將染色後的測試試樣夾於預濕後的多纖維貼襯織物和預濕後的白色樣本之間(見5.4)
7.1.3 將夾好後的樣本(按7.1.2準備)夾於汗酸牢度測試儀的兩塊乾淨的平板間,按AATCC 15程式8.4.1設定汗酸牢度儀,除了將儀器放於烘箱中外
7.1.4 將汗酸牢度測試儀連同裝有至少50 ml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的蒸發皿(以維持較高的相對濕度)一起放入聚乙烯塑膠袋中,如果不是使用專用袋則用繩子或橡膠帶密封塑膠袋口,在室溫下(24 ± 3 ℃)放置48 h,小心處理汗酸牢度儀以免落入裝水的蒸發皿
7.1.5 打開汗酸牢度儀封口,從儀器中取出試樣分開夾層,使試樣在室溫下自然乾燥
7.2 選項2
7.2.1 對某些染色後或整理後的織物可通過引加速測試程式可得到大致相同的結果,即將測試儀(見7.1.4)放於38 ± 1 ℃(100 ± 2 ℉)的焙烘箱中4 h(見11.3)

評估

8.1 在樣本乾燥後,檢查多纖維貼襯織物和白色織物的顏色遷移,按照彩色轉移灰尺和沾色用灰尺,分別評估多纖維貼襯織物每種纖維類型和白色織物的沾色(見11.4),記錄使用灰尺類型
5.0 級 — 遷移可以忽略或無遷移
4.5 級 — 顏色傳送與測污本色比例尺上的4-5級相同。
4.0 級 — 顏色遷移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第4行或測污色比例尺第4級相同
3.5 級 — 顏色遷移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第3.5行或測污色比例尺第3級相同
3.0 級 — 顏色傳送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第3行或與測污色比例尺第3級相同
2.5 級 — 顏色傳送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第2.5行或測污色比例尺第2.5級相同
2.0 級 — 顏色傳送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的第2行或與污色比例尺第2級相同
1.5 級 — 顏色傳送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第1.5行或測污色比例尺第1.5級相同
1.0 級 — 顏色傳送與AATCC顏色傳送比例尺上的第1行或與污色比例尺的第1級相同

測試報告

9.1 確定在組合試樣中使用的白色織物的類型(見5.4和11.5)
9.2 若含水率不在100-110%之內,則記錄確切的含水率(見11.2)
9.3 記錄灰卡使用的類型
9.4 記錄多纖維貼襯織物的每種纖維類型的沾色級數,以及白色試樣的沾色級數,作為染料遷移的級數 重複第2到第5點,另外一個循環,直到規定的時間完成,每次重複均應加入25毫克灰色棉纖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