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凡具有輕宣燥邪或滋陰潤燥作用,以治療燥證的方劑,統稱治燥劑。組成
輕宣辛散或甘涼滋潤藥物為主。作用
輕宣外燥或滋陰潤燥。治證:
外燥
溫燥(熱) :因初秋感受燥熱而致。頭痛身熱、乾咳少痰,或氣逆而喘,外燥口渴鼻燥、舌邊尖紅,苔薄白而燥
涼燥(寒):屬次寒、小寒,因深秋感受風寒而致。
內燥
上燥(肺):乾咳、少痰,咽燥,咯血
中燥(胃):肌肉消瘦,乾嘔食少。
下燥(腎):消渴,便秘
分類、適應證、代表方
輕宣潤燥
杏蘇散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蘇葉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殼 甘草 生薑 橘皮 杏仁 大棗)
桑杏湯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乾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燥能祛。
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傷肺胃,咽涸乾咳最堪嘗。(沙參 玉竹 生甘草 生扁豆 冬桑葉 花粉 麥冬)
滋陰潤燥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是妙丹,玄參草芍冬地黃;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急煎嘗。
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生地黃 熟地黃 麥冬 百合 白芍 當歸 貝母 甘草 玄參 桔梗)
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宜煎烹。(麥門冬 半夏 人參 甘草 粳米 大棗)
使用注意:
1、辨明內燥、外燥,分別選用相應方劑
治療;
2、燥易傷津耗液,久則耗氣,故多配伍養
陰、生津、益氣之品。
3、滋潤內燥之劑多為寒涼滋潤之品,易助
濕礙氣,凡素體多痰濕或脾虛便溏者慎
用。
4、多配伍滋陰生津益氣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