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波面

面長不斷,光滑筋韌,油香撲鼻,酸辣味美。 配料:麵粉,蔥,小白菜,西紅柿,雞蛋,醬油,醋,糖,鹽,味素,辣麵,食用油,水 陝西十八怪中還有一怪是“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的辣子用熱油一潑,特別香。

基本信息

油潑麵的製作方法

簡介

陝西面,又叫拉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據說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油潑麵最早在案板街,炭市街一帶經營,後來在西安很普遍了。它原來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麵,頓時滿碗紅光,最後一道工序是關鍵。

歷史  

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於“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時代又改稱為“水滑面”。據元代韓奕所著《易牙遺意》記載:“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寶辰在其著作《素食說略》中記載更為詳細:“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復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書中還指出:“作法以陝西朝邑、同州為最佳。”關於楨條面的形狀,書中說道:“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掛麵,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餘如面片、面旗之類”。同樣一塊面,能址抻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可見技術的精湛非同一般。

現今扯麵的製法基本承襲舊法,和面時用鹽和鹼面,以提高麵團的筋韌性能,近10年來還有用“拉麵劑”代替使用鹽鹼的。如今扯麵的形狀,有拉拽寬厚如腰帶的大寬長面,俗稱“biangbiang面”;有細薄似韭葉的二寬面;有細如銀針的龍鬚麵;有粗繼如筷子的箸頭面;有三棱形似寶劍的劍刃面;有拽成短節的“空心面”。

風味特點

面長不斷,光滑筋韌,油香撲鼻,酸辣味美。口味也可隨各人嗜好而定。

味型

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切忌:

生冷務食用,有礙消化

油潑麵的做法一:

配料:麵粉,蔥,小白菜,西紅柿,雞蛋,醬油,醋,糖,鹽,味素,辣麵,食用油,水

步驟:1,和面,揉面,擀麵,切面(切成二指寬的面片)

2,炒西紅柿雞蛋,做哨子

3,將面下鍋,同時把小白菜下鍋

4,待面熟後,撈出鍋,將蔥切絲放在面上,然後把乾辣麵,鹽和味素撒在蔥絲上

5,在鐵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待油熱後,澆在辣麵上,用筷子迅速攪勻

6,澆上醬油,醋,加入哨子,攪勻

特點:麵條筋道,辣子味道沖,十分痛快

油潑麵的做法二:

主料:麵粉

輔料:小蔥

調料:鹽、雞精、辣椒麵、醋、蔥油、生抽

烹製方法:

1、麵粉中加少許鹽,用涼水和成麵團,揉勻,揪成大小相同的劑子,搓成條,盤中抹一層油,放入搓好的條碼放好後再刷一層油,用保鮮膜封好,放置10分鐘備用;

2、坐鍋待水開後,拿出面劑,手拿兩端,扯成薄而未斷的面片,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加入鹽、雞精、醋、生抽、小蔥末、辣椒麵,澆上燒熱的蔥油攪拌均勻食用。

陝西的油潑扯麵,俗稱“油潑辣子彪彪面”,其實這個“彪”字很複雜,一般人寫不來的,讀音為biang(第二聲)。陝西十八怪中就有它:“麵條象褲帶”。你在陝西農村走動時,要是看到陝西鄉黨們蹲在樹下,手捧一個臉盆大小的大海碗,裡面滿滿的一大碗,寬厚的面葉子配上紅通通的辣子油,吃的滿頭大汗吸吸溜溜的,那準是拿油潑扯麵過癮呢。

油潑扯麵的做法有點象拉麵,揉好醒好後做成油條那么大小的,一根一根地整整齊齊地碼放好,吃的時候拿麵杖稍微擀一下,擀成兩、三指寬,即一般人的褲腰帶那么寬,然後像拉麵一樣拉開,但不像拉麵那么細,拉成兩指寬,一到四毫米厚,然後用手隨意地扯開,扔到水裡,煮後撈起,上面蓋上一些白菜之類的蔬菜。然後,用勺子舀半勺油在旺火上燒開,將乾辣椒麵灑在蔬菜上,熱油一澆,頓時辣香撲鼻。扯麵吃起來特帶勁,面厚處有咬勁,面薄處有滋味。陝西十八怪中還有一怪是“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的辣子用熱油一潑,特別香。油潑扯麵中包含了陝西十八怪中的兩大怪,好吃、好看、好過癮,真是色香味具佳,讓人慾罷不能。俺在西安呆了好幾年,吃了無數次的扯麵,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遺憾的是,陝西的油潑辣子面只流傳於八百里秦川大地,出了陝西,就很難見到它的蹤影了,也許只有陝西黃土高原上的漢子才欣賞得了它的雄壯吧,快趕得上普通的薄餅的厚度,一般人的胃是消化不了的,它只屬於塵土飛揚的秦川大地。吃一碗扯麵,吼一回秦腔,老陝們活得心情舒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