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50年設河街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1997年,面積49.5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賀莊、曹莊、葉莊、大任莊、半坡鋪、大路李、柿張、逯寨、白兔寺、祁莊、柏樹李、雙龍、河灣、南岸、北岸、小寨、王崗、陳胡、夏莊、溝王寨、槐大廟、郭莊、李門、陳楊、付莊、邢莊2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河街鄉位於許昌市建安區西部,東南距許昌市區約4公里,北鄰蘇橋鎮,西接桂村鄉、靈井鎮,南與椹澗鄉相連,全鄉土地總面積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18公頃,轄26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148個村民小組,人口4.2萬。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土質肥沃,氣候冬寒夏熱,夏季多雨,秋季乾爽,適宜小麥、玉米、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交通
該鄉東臨京廣鐵路,南面有許南公路,豫311線穿境而過,公路網遍及全鄉各行政村,河街至蘇橋段公路南北縱貫全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
歷史文化
“ 蔣介石故里之謎”
一說河街鄉為蔣介石故里。此說法為:蔣介石於1887年出生在河街鄉後鄭莊,本名鄭三發,母親王采鳳(河街半坡鋪人),父親鄭福安。1891年,河南大旱,鄭母攜二子逃荒至開封,王氏成為奉化鹽商蔣某的保姆。後蔣家原配去世,王氏便攜二子鄭二發和鄭三發(即蔣介石)改嫁蔣家。鄭二發不如三發機靈,最後離開蔣家。
三十年代以後,鄭二發曾四次找蔣介石認親。蔣介石對鄭二發禮待有加,多次派遣高官與其會見,或因政治原因,終不肯相認。
關於蔣介石的身世,始終是史學界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儘管說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但確實有一些事情,又是“奉化說”所不能解釋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8454 |
男 | 19429 |
女 | 19025 |
家庭戶戶數 | 1016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8299 |
家庭戶男 | 19298 |
家庭戶女 | 19001 |
0-14歲(總) | 9167 |
0-14歲男 | 4978 |
0-14歲女 | 4189 |
15-64歲(總) | 25905 |
15-64歲男 | 12915 |
15-64歲女 | 12990 |
65歲及以上(總) | 3382 |
65歲及以上男 | 1536 |
65歲及以上女 | 184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6250 |
經濟
河街鄉以豆製品加工為傳統優勢產業,有約70%的農戶從事豆製品的加工銷售,以腐竹為代表的豆製品占全國豆製品市場份額的50%以上,豆製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悠久的豆製品加工銷售歷史和優厚的技術條件,為該鄉贏得了“腐竹之鄉”的美譽。由於豆製品產業的優勢帶動作用,促進了生豬養殖、飼料加工、彩印包裝、造紙印刷、機械加工和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河街鄉呈現出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
2005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6.5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工業總產值達15億元,農業總產值1.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637萬元,招商引資完成1.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700元,其它各項經濟指標均有明顯提高。
鄉鎮企業
河街鄉按照市、區工作安排,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一中心要務,認真開展“小康杯競賽活動”,對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全面扶持。同時立足當地實際,動員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本地人力、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努力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了鄉村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另外,鄉政府加大了對機械製造、農產品深加工等新型工業的建設投入力度,注重引導人才和先進技術,提高企業綜合實力,並通過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對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教育培訓,不斷增強鄉村企業管理者經營和駕馭現代化企業的水平和能力。幾年來,全鄉共組織企業負責人參與各種培訓310多人次,有近200家非公有制企業引進了新技術或新項目,其中引進高技術人才40多人,吸引外來資金1.5億元,為全鄉非公有制經濟和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止2005年底,全鄉非公有制經濟個數已達4355個,新建、新辦、技改超過50萬元以上的企業100多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增加到22家,其固定資產投資已完成5.9億元,全鄉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5億元,鄉鎮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步增強。全鄉重點企業,河南飛達集團現投入發展資金1.6億元,引進自動化造紙生產線4條,豆製品生產線2條,該集團公司已逐步發展成為集豆製品深加工、包裝彩印和白板紙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2005年,飛達集團實現產值6400多萬元,上交稅金150多萬元,為全鄉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豆製品加工業
河街鄉本著維護本鄉豆製品加工業支柱產業優勢的目的,結合實際,認真總結經驗和不足,充分發揮河街鄉腐竹生產經營管理辦公室、河街鄉豆製品生產經營者協會等專業部門的管理和服務作用,進一步強化了對全鄉豆製品加工業的扶持、引導和監督力度,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理順了豆製品產銷關係,規範了豆製品行業行為。同時,河街鄉還結合實際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全鄉乾群積極參與、支持發展豆製品加工業。並定期召開由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鄉村主要領導和腐竹產銷大戶參加的豆製品產銷經驗交流會、座談會,為全鄉腐竹產業的發展共同出謀劃策,查找了本鄉豆製品生產銷售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為全鄉腐竹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河街鄉注重培育發展豆製品龍頭企業,擴大企業規模,研製開發新型豆製品,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幾年來,在質源實業有限公司、九和豆製品有限公司、藍森食品有限公司、世紀豪嘉豆製品公司等一批知名豆製品加工銷售企業的帶動下,全鄉已在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地大中城市建立了直接的銷售網點50多個,並與俄羅斯、韓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的供貨關係。同時為適應市場要求,還積極開發研製出新的豆製品五大系列十幾個品種,並創立“質源”、“九和”、“世紀豪嘉”、“靈河”、“關公”等10多個豆製品知名品牌,使龍頭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引領全鄉豆製品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另外,鄉腐竹辦積極配合工商、衛生、質檢等職能部門加大了對本鄉豆製品加工業的整治力度。全面清查治理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豆製品的違法行為,進一步規範了豆製品的生產經營秩序,強化了管理和規範力度,維護了全鄉豆製品的質量和信譽,使河街鄉豆製品產業逐步恢復了生機和活力,為全鄉豆製品加工業向更高、更強、更優的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2005年,河街鄉對陳胡、白兔寺、任莊等村4個腐竹生產示範園區和20個腐竹規模型加工示範廠進行了全面規範,在其帶動下,全鄉有80多家豆製品加工企業和470多戶腐竹生產專業戶完成了規範化建設和生產技術改造,全鄉以腐竹為代表的豆製品加工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2005年,河街鄉豆製品產量達5萬噸,銷售額達6.2億元,從業農戶人均年收入近萬元。豆製品加工業的興旺發達,促進了全鄉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鄉生豬存欄達8萬頭,出欄近11萬頭,建成養牛專業村1個,養雞專業村2個,畜禽養殖業已發展成為豆製品加工業之後的河街鄉第二大支柱產業。
河街鄉以豆製品加工為傳統優勢產業,有約70%的農戶從事豆製品的加工銷售,以腐竹為代表的豆製品占全國豆製品市場份額的50%以上,豆製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悠久的豆製品加工銷售歷史和優厚的技術條件,為該鄉贏得了“腐竹之鄉”的美譽。由於豆製品產業的優勢帶動作用,促進了生豬養殖、飼料加工、彩印包裝、造紙印刷、機械加工和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河街鄉呈現出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
特產
小麥,玉米,紅薯,生豬,飼料,人參,畜禽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