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砂岩主要由含量大於50%的、粒徑0.1~2 mm的陸源碎屑顆粒組成的碎屑岩。砂岩的碎屑成分較為複雜,砂級碎屑組分中石英非常普遍,其次是長石及各種岩屑,有時含雲母和綠泥石等碎屑礦物。從結構上看,砂岩由砂粒碎屑、基質和膠結物三部分組成。基質和膠結物對砂岩都起膠結作用,但成因不同。基質是細粒的機械成因組分,粒度上限一般為0.03 mm。基質含量的多少反映岩石分選的好壞,是介質流體性質(密度和黏度)的一種標誌。膠結物是指直接從溶液中沉澱出來的化學沉澱物,主要反映形成階段的物理化學條件。
國內外學者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出過多種砂岩的分類方案。中國一般多採用石英、長石、岩屑三端元分類法命名砂岩(宋天銳等,1991)。
河流砂岩
河流砂岩可形成於順直河、曲流河、辮狀河和網狀河。一般來說,辮狀河發育於河流上游,粒度較粗,成分和結構成熟度較低;曲流河和網狀河發育於河流中下游,粒度相對較細,成分和結構成熟度較高。河流砂岩已成為中國含油氣盆地主要的儲集岩石類型之一。
成分
中國中西部含油氣盆地多發育辮狀河砂岩。如吐哈盆地侏羅系發育典型的辮狀河成因的岩屑砂岩。該砂岩多為中粗粒,成分成熟度較低。岩屑含量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達90%。岩屑主要是噴出岩、沉積岩、花崗岩、凝灰岩及變質岩。石英含量一般小於25%,長石含量一般小於15%。常含有較多的雜基,由於壓實作用,塑性岩屑變形強烈。膠結物類型多,但數量少,主要有碳酸鹽、自生高嶺石、石膏、硬石膏和沸石類礦物。在垂向上,辮狀河砂岩與相對較薄層褐紅色的泥岩互層,構成不對稱的二元結構。
分布
中國東部渤海灣盆地新近系館陶組和明化鎮組均發育曲流河、辮狀河和網狀河砂岩。常見多種類型交錯層理及平行層理,底部多具沖刷-充填構造,頂部偶見小型沙紋層理及波狀層理,含植物碎屑。對於曲流河砂岩而言,砂岩沉積厚度與上覆泥岩沉積厚度相近,構成較為對稱的二元結構。如黃驊坳陷北部靠近埕寧隆起西北側,分布有鈣質岩屑砂岩,這主要是因為古河流經埕寧隆起的石灰岩發育區,攜帶了大量不穩定的石灰岩屑所致,而其他成分碎屑極少,鄂爾多斯盆地的二疊系和三疊系河流成因的砂岩也很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