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岔村

河岔村

河岔村,位於鎮駐地0.5公里處,總面積2.16平方公里,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先後被鎮政府命名為“先進文明村莊”和“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等稱號。

基本信息

河岔村位於鎮駐地0.5公里處,村域東西1.8公里,南北1.2公里。總面積2.16平方公里,耕地960畝,林地8畝。該村南有334省道穿過,東2公里處有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

歷史

清朝初期,張姓居民由江蘇海洲遷往本地,因靠近吉利、白馬兩河匯流處,所以命名為河岔,清末改為後河岔。後河岔村有居民236戶,人口808人,除張姓居民外,尚有陳、趙、姜、林、薛、李、石、逄姓少數居民。河岔村歷史上以農、商為主。舊社會因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村級經濟和個人收入低下。

現今

解放後,該村農業生產逐年發展,相繼興辦了工、副業產品加工廠。使村集體和農戶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揚傳統的蔬菜種植優勢。為拓寬蔬菜種植渠道,保護民眾種菜積極性。1999年開始建立起占地100畝的蔬菜批發市場,並成立蔬菜銷售協會,通過網上查找信息,搞活了蔬菜批發生意,主導產品以土豆、大白菜為主,年產量800萬公斤。市場交易高峰期,日客流量達800多人次,銷售蔬菜500多噸,交易額達25萬元,年交易蔬菜10萬噸,收入4500萬元以上。2004年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5075元。目前,這裡的產品銷往廣東、上海、吉林、內蒙古等地,並出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成為膠南市西部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被稱為“山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畜牧養殖也初成規模,到2004年全村共養殖水貂、狐狸1000隻以上,養殖母豬200頭,育肥豬1600頭以上,林地養殖也初見成效。僅次一項村民人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

村莊建設和 精神文明建設

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村莊有3條主街道可直接通向省道(赫李路)。該村先後有300多名大、中專學生和高級專業人才,並有研究生5人,教授2人。近年來,由於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和村民收入的提高,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質得到提高,社會治安秩序穩定,村風村貌煥然一新,目前,已有20戶村民到村前商業網區建居民樓,先後被鎮政府命名為“先進文明村莊”和“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社會治安先進村莊”等光榮稱號;2002年,被膠南市命名為“先進文明村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