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是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為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將軍。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近代民國時期土匪則以此為歷史背景基礎,發展出四梁八柱的內部組織體系。在三國時期就看以堪成是袁紹手下的四位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以及八位有名的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毗。

基本信息

顏良

歷史傳記

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
顏良(?-200年),河北名將,

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壁猛將,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帥,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中則記載顏良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進攻。)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

公元201年(建安五年)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演義傳記

顏良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耿武欲行刺,顏良斬之。隨後與文丑為先鋒,擊敗公孫瓚,平定河北,碩有戰功。曹袁於官渡交兵,紹遣顏良為先鋒大將,統十萬精兵為前部,進攻白馬,連斬宋憲、魏續,二十合敗徐晃,令曹軍諸將栗然。關羽出戰,顏良方欲問時,因赤兔馬快,措手不及,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

歷史評價

◆孔融:“顏良、文丑,勇冠三軍。”

◆荀彧:“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沮授:“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顏之推:“齊有顏涿聚,趙有顏最,漢末有顏良,宋有顏延之,並處將軍之任,竟以顛復。”

◆陸游:“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文丑

歷史傳記

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

文丑(?-200年),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臂猛將。

河北名將,四庭柱排行第二。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曹、袁兩軍初戰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

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處在了袁紹軍的視野內。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軍師荀攸卻反對:“這正是我們的誘敵之策!我們怎能離開?”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陣亡。

演義傳記

並未參加關東義軍討伐董卓之戰,袁紹在苦戰董卓軍華雄時感嘆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置。”於界橋之戰眼見就要追到公孫瓚,卻被初次登場的趙雲所阻止。在官渡之戰前哨戰時,因同僚顏良被關羽所斬而憤怒。出兵延津襲擊曹軍,並擊退張遼徐晃等,掠奪走大量曹軍物資,但卻被當時身在曹營的關羽所斬。

歷史評價

◆孔融:顏良、文丑,勇貫三軍。

◆荀彧: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

◆陸游:“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

張郃

歷史傳記

張郃張郃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

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演義傳記

張郃原為袁紹手下名將,官渡之戰時,受郭圖陷害,無奈投降於曹操,從此被曹操重用,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張郃任司馬懿先鋒,跟隨司馬懿在街亭重創蜀將馬謖,使諸葛亮撤兵。此後,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張郃先後隨曹真、司馬懿前往對抗,多有上佳表現,連諸葛亮也嘆其勇猛。諸葛亮四出祁山撤退時,於劍閣設計埋伏,張郃前往追擊,中埋伏被亂箭射死。

歷史評價

◆陳壽:"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曹操:"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陳群:"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劉備:"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郭淮:"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

◆曹睿:"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昔祭遵為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今將軍外勒戎旅,記憶體國朝。朕嘉將軍之意,今擢湛為博士。"

◆王弘:"昔魏朝酷重張郃,謂不可一日無之。及郃死,何關興廢?"

◆李密:"若隋代官人,同吠堯之犬,尚荷王莽之恩,仍懷蒯聵之祿。審配死於袁氏,不如張郃歸曹;范增困於項王,未若陳平從漢。"

◆張預:"孫子曰:'絕山依谷。'郃以馬謖不下據城而絕其汲道。又曰:'歸師勿遏。'郃追亮歸軍,而敗復得也。"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王歆:"張郃名將,遼之亞匹,而可與徐晃等比肩。百戰漢中,終不能全,是時勢使然,非郃之過。然備"當得其魁"云云,料貶抑黃忠,而獨高張飛意,不可盡信。淵之用兵,不在郃下。至後祁山之役,悍拒諸葛,皆郃、真之功,觀司馬懿使郃追敵致歿,是懿軍略,或在郃下。小說家獨以懿為亮匹敵,未知是上亮歟,是下亮歟?別傳中雲郃自欲趕敵,懿阻之不聽,恐不可信。"

高覽

歷史傳記

高覽高覽

高覽(生卒年不詳),字元伯,一名高奐(《檄吳將校部曲文》)。

東漢末年將領,與張郃並為袁紹大將,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

演義傳記

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於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後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