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荷蘭於1609年取得獨立,並建立了荷蘭共和國。從此,它擺脫了長期受西班牙管轄的屈從地位,為荷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加快了進程。荷蘭的呢絨紡織業飛速地發展著,產品大部分需要出口,這又推動了海運和河運業的發展。17世紀時,荷蘭的商船噸位要占據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足見其水上運輸的實力了。除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外,較大的港灣城市還有鹿特丹與海牙等。獨立後的荷蘭畫派中一個重要品種是以描繪海洋與港灣風景為主的風景畫。它與荷蘭的風俗畫、靜物畫、肖像畫一樣,呈現出一種繁榮景象。17世紀荷蘭風景畫的創始人,應推《河上要塞》這幅畫的作者揚·凡·戈因了。
作者簡介
揚·凡·戈因(1596-1656;全稱是揚·何塞夫茲·凡·戈因,JanJosephsz(oon) Van Goyen,此處Goyen據簡明百科全書譯為"霍延",筆者存疑)作為荷蘭早期的風景畫大師,是17世紀尼德蘭最有才華的藝術家之一。他出生於萊登,先跟當地畫家學畫,後去哈勒姆,並拜艾·凡·德·委爾德為師,約於1634年後去海牙。這位畫家對河流與港灣的景色有特殊的興趣。初期畫些在海牙所見的水上自然風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從20年代起,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構圖簡明,空間開闊,善於運用巴洛克的裝飾色彩去描繪河流與天空的大氣與陽光。
這幅《河上要塞》的整個畫面都充滿著一種水氣;低低的河岸,寧靜的水面,陽光散射,天色占據了全畫的四分之三。河岸的要塞已成了古蹟,那裡是邊界的貿易站。商船川流不息,都要經過這道口子再轉運荷蘭各地。 戈因的風景畫有一特點,即冷暖色調兼用,有棕色也用銀綠色,陽光與水氣處理得很微妙,不露筆痕,觀者從中可獲得一種和諧的美感。 凡·戈因曾去法國訪問過兩次,但他的風景畫主題始終是在荷蘭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