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河

沮漳河

沮漳河,為長江一級支流,長344km,是長江中游上段北岸重要河流之一。沮漳河上游為山區,下游為平原。沮漳河流域現已成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

流域概況

沮漳河 沮漳河

沮漳河上游分東西兩支,東支為漳河,西支為沮河,西支較長為幹流,源出於湖北省保康縣歐家店大灣,流經保康、南漳、遠安、當陽、枝江等縣市,於荊州市李埠鎮臨江寺入長江。沮漳河集水面積7305平方公里,支流164條。其中沮河河段長230km,集水面積3353 平方公里,支流67條。東支漳河源出保康縣龍坪鄉黃龍洞溝,流經南漳、遠安縣於當陽市河溶鎮兩河口與沮河相會,長190km,集水面積2968 平方公里,支流84條。沮河在當陽玉泉鎮北門有百里長渠分流灌溉,南流至枝江市問安鎮鳳台回歸沮漳河。

沮漳河平原區域河流兩岸有堤防。沮漳河過洪能力較小,若與長江洪水遭遇,可威脅荊江大堤。下遊歷史上曾多次自然潰口和破垸行洪。為增大下游泄洪能力,開挖新河2.3km,縮短流程18.5km。上游建有漳河、鞏河兩座大型水庫,中型水庫7座。河口上游71.5km處設有河溶水文站,控制面積6352 平方公里(含漳河水庫面積2226 平方公里)。河溶站以上河長272km,流域河道坡降為0.8‰,河網密度為0.3km/ 平方公里,長度157km,平均寬度40.4%,平均高程451m(海拔),河流彎曲係數1.9,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0°56′至112°09′,北緯30°41′至31°43′之間。

歷史發展

《左傳》云:“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沮河、漳河,均發源於湖北西部著名大山――荊山。《山海經》載:“荊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沮水出焉,東南流於江。”又云:“東北百里,曰荊山,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於沮。”《水經注》也有記載:“沮水去東汶陽郡沮陽縣西北景山,即荊山之首也。山峰霞舉,峻岭層雲。……故淮南子曰:沮出荊山。……沮水又南經當陽縣北,過麥城與楚昭王墓,又南與漳水合焉。”

沮河,亦名睢河,全長226公里。流經南漳,遠安,當陽等縣,從遠安花林鄉猴子岩流入當陽縣境,以“暴戾恣睢”而得名。漳河,亦名漳水,流經南漳、遠安、當陽等縣,全長199公里。沮河、漳二河於當陽縣河溶鎮兩河口匯成一流,曰“沮漳河”,經枝江、江陵入長江。

沮漳河流域楚國所發生的幾次大的戰役:“楚武王克權”,使斗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那處。”杜預註:“遷權那處,即南郡編縣東南之那口城。”當陽古為權國,有專家認為;今兩河鄉的糜城,是當時權國的都城;(因為這座城牆周長1670多平米、總面積4萬多平米的城垣遺址,其下層屬屈家嶺文化類型,尤以東周文化層最多)!楚武王攻克斗緡的叛亂以後,將權國的都城糜城遷到荊門的那口城去了。

“匡王六年,楚令尹越椒以若敖氏族將攻王,師於漳沮。”結果,是楚莊王在沮漳流域消滅了他們

“敬王十四年,吳入郢,楚子涉沮,伍員築驢、磨二城,以攻麥城,引沮漳以灌紀南。”從而導致楚昭王“至雲夢”、“走鄖”、“奔隨”而外逃,伍子胥掘墓鞭屍。

大量歷史和考古資料表明;楚先祖熊繹從最初被封於荊山、沮漳流域以來,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拼搏與奮戰,《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路藍縷,以處草莾,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到定都紀南城,後又逐鹿中原,吞併各國,意欲“問鼎”天下,占據了當時大半箇中國,歷時數百年之久,在古代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情況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楚文化,沮漳河秀水是起到了孕育和“搖籃”作用的。

自然資源

沮漳河流域已發現多處原始文化文物和夏、商、周等文化遺物遺址。僅西周時期就有10餘處。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的趙家湖西周古墓群,在長15公里寬5公里的地帶,墓葬數以千計,出土文物有銅、鐵、竹、木、陶、玉等器物千餘件,器物種類有兵器、車馬、佩器、飲食器等。七十年代中和八十年代初期,自鄂西和沮漳河流域所發掘的多處夏、商、周文化遺址的有關論文發表後,引起學術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視。

特別令人注目的是“絲綢寶庫”——迄今世界上保存得最早最好的男屍(比長沙馬王堆女屍還早七年)。“越王勾踐劍”以及1983年底出土的稀世珍寶“吳王夫差矛”等等,都是在沮漳河流域出土的。那千古垂名的巍巍紀南楚都城,也坐落在沮漳河進長江的入口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