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中學

沫若中學

以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英名命名的樂山沫若中學坐落於鍾靈毓秀的沙灣城區,背靠巍巍綏山,面臨滔滔大渡河。學校創辦於1957年11月,原名為“四川省樂山縣沙灣中學”。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並題詞。1997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樂山沫若中學”。2001年建成“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2003年建成“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13年被命名為“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15年創建為“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學校”。近年來,學校被命名為“中國西部名校”、“四川省法制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傳統體育項目示範學校”、“四川省中小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2001年初,省教廳領導多次到該校視察,同市、區領導一道確定了學校的發展奮鬥目標,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沫若故里應該有名校,沫若中學應該是名校”的口號。在短短几年中,接收了原水電七局子弟校,搬遷了職業高中校,占地面積由原來的20餘畝擴大到115畝,實現了高、國中分部辦學,新修了教學樓、綜合樓、男女生宿舍樓、食堂、浴室、校門;新建了實驗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多功能教室、形體室;建成了校園區域網路;建成籃球、羽毛球運動場、400米標準塑膠跑道的田徑場、高質量人造草皮足球場和專業排球場;設有專門的電子閱覽室,擁有電子讀物1.5萬冊。如今,走進沫若中學,看到的是寬敞、整潔、規範、美麗的校園環境,感受到的是健康、活潑、純淨、豐厚的文化氛圍,辦學條件的改善,豈止一個“今非昔比”可以概括,簡直稱得上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校容校貌

學校不斷探索並確立了“以人為本、尊重個性、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出了“自強不息、上下求索、奮發有為”的自立口號和“弘揚沫若文化、培育四有新人、爭創巴蜀名校”的具體辦學目標。

目前該校已形成了“團結拼搏、求真務實”的校風,“勤政廉潔、民主和諧、開拓進取”的領導作風和管理作風,“敬業奉獻、嚴謹紮實”的教風、“尊師守紀、勤奮進取”的學風和“態度和藹、育人至上”的服務風尚,實現了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學校現有5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00餘人;高考上線率年年攀升,連續多年獲得樂山市教學質量評估一等獎,並在市教育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15畝,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現有6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49個班,國中13個班;在校學生近4000人,其中國中900餘人,高中3100餘人。現有身正學高、作風過硬、忠於教育事業的教職工238人,其中,高級教師53人,中級教師81人,省、市骨幹教師和優秀教師30人。

師資力量

沫若中學 沫若中學

沫若中學現有身正學高、作風過硬、忠於教育事業的教職工近238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38人,中級教師82人,省、市優秀教師21人。校長朱愛民同志多次獲得省市優秀教師、名校長等榮譽稱號。近幾年,該校教師參加省、市教學大賽有8人獲省級獎,21人獲市級獎;全國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1人獲一等獎;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3篇,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6篇,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或製作課件獲獎116人次;自製教具榮獲全國自製教具評選提名獎1件,獲省一等獎一件,省二等獎2件。該校目前有2個市級科研課題(《城鎮高中中青年教師心理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和《高中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研究》),獲批省級課題。

歷屆英才

2007年,高考取得了高考本科上線首次突破300人大關的歷史最好成績。

2008年,高考取得了高考本科上線388人(其中重點本科42人)的佳績,其中高雨浩同學以全市理科第2名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成為沫若中學歷史第一人。

2009年,沫若中學以重點本科50人、本科446人再次刷新歷史,取得又一次輝煌,陳顯慧同學被北京大學醫學院錄取,再次證明沫若中學有為中國最高學府培養優秀畢業生的能力。

2010年,沫若中學吳松同學以高考622的成績摘取樂山市理科狀元的桂冠,並被北京大學錄取,同年本科上線596人,本科上線率為60%。

2012年,本科上線550人(重本61人);

2013年,本科上線554人(重本54人),王鈺歡以全市理科第4名考入清華大學;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533人(重本61人)。

2015年,學校高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本科上線502人(重本83人),上線率60%,超樂山市26個百分點,優生鞏固率和中等生提高率居全市前列。近兩年,姚月心、徐凱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謝佳俊考入空軍航空大學。

近年來,該校學生除考入清華北大外,還有更多的學生考上復旦、人大、國防科大、川大、西南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財大等等名校。

學校經過深入調查和反覆論證,立足於關注學生個體,關懷學生個性成才,通過了校長朱愛民同志提出的“四條腿走路”創“低進高出”特色的嶄新辦學模式。即“文化領軍,藝體和高職為左右翼,與企業聯姻辦技能培訓殿後”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進入沫若中學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成才路徑。

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一片忠誠獻祖國、一身正氣明愛憎、一顆愛心樂助人、一份孝心敬雙親、一腔熱血鑄自信”的“五個一”教育活動,2001年被樂山市教育局、文體局命名為“樂山市田徑(中長跑)後備人才訓練基地”,近幾年在樂山市中學生運動會上均取得了優秀成績,多次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舉辦一次藝術節和一次運動會,為藝體院校輸送了上千名優秀畢業生。學校成立了電子琴隊、舞蹈隊、健身隊、“火鳳凰”合唱團,定期開展活動。四川省方源川月燈具有限公司是該校學生的勞動綜合實踐基地,學校每期都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成效顯著。該校2006屆畢業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新聞專業周鼎立同學,10月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亞洲東方星秀才藝大賽亞洲(香港)總決賽中評為青年民族組一等獎、青年主持組和青年通俗組二等獎,目前已成為首都藝術家協會簽約演員。

學校實行開放辦學,積極擴大對外交流。2001年,該校與郭老的第二故鄉日本千葉縣市川市的市川學園締結為友好學校。近年來,市川市的代表團多次來該校參觀訪問,了解郭沫若生平事跡,交流郭沫若研究成果,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和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與更新。2002年後市川學園足球代表隊多次與該校足球隊進行了友誼賽,與師生舉行了聯歡會,到學生家中體驗生活,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2003年該校組團訪問日本市川學園,在來自三個國家的十多所學校領導參加的交流會上,該校第一個作交流發言。

所授榮譽

學校於1998年建成樂山市重點中學,2001年建成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2003年9月建成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校,2003年12月通過了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2006年5月被國務院西部開發辦、省政府、省教廳等五部門授予中國西部名校稱號;學校近年來多次榮獲樂山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二等獎。自1998年以來,先後獲得了四川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單位、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四川省平安示範學院、樂山市依法治教先進單位、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綜合評估二等獎等稱號和榮譽。學校科技創新工作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獎勵: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二峨山大熊貓痕跡的考察與思考》榮獲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全國三等獎和四川省一等獎;學生參加四川省第五屆中國小網路系列活動機器人十人迎面接力競賽,榮獲二等獎;學生參加2014年四川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暨科研類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榮獲團體總分第2名,參加2015年四川省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奪得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發展前景

“沫若故里應該有名校,沫若中學應該是名校”。全體沫中人正以飽滿的激情,奮發昂揚的精神,不畏艱險的氣概和無私奉獻的姿態,乘著新世紀的勁風,奮力而穩健地向著名校的目標邁進!

沫若中學賦

蠶叢開國,乃衍萬世天府風情;文翁治蜀,始蘊千年巴蜀文明。自古繁華,薈萃芸英:溯漢賦三客,惟蜀中兩列;究唐詩八子,藉嘉州三靈。古文巍峨八家,牽連眉州古郡;新文摧殘六老,淵源蜀域新城……噫!西蜀之南嘉定之址,址之離地即名南陵。南陵千年古鎮,有苑沫若清名。潛移默化,毓秀鍾靈,聚八極之秀氣,匯四海之名英。嘉州文苑,獨樹亭亭。
沫若中學者,建於廿紀。肇名沙灣中學,鼎棠飛書大字。至丁丑之際,以沫若名易。沫若者,郭氏開貞之號矣。斯苑地處蜀域嘉城,盡覽江山勝跡:東臨奔騰沫水,南倚浩瀚綏巒,西瞻幽谷峨眉,北通古韻嘉跡。斯苑茂盛四時之景,常綴寰宇絢麗:春則百華共綻,夏則萬樹競翳,秋則青黛相點,冬則蒼白交替。斯苑屹郭老遺寂,謹訓先賢之冀。傲雪梅馨,睥霜菊旖,勵莘莘學子,立凌雲壯志,秉人間正氣。蒼松瘦柏葳蕤,銀杏玉蘭華溢,剛勁柔美紛繁,古色今芳兼濟。斯苑右立化雨之閣,取春風化雨句,寓桃李天下意;左矗啟智之軒,厚德故而啟智,智啟而通天地……噫,吾沫若景氣,雖未若竹林蘭亭之雅,亦別有濂溪嶽麓之諦。
爾夫五四春秋,滋蘭萬畝;沫若學子天涯遍布。高山仰止潤欲無聲,春風化雨桃李無數。師德標榜,師風各樹。金聲玉振,立三尺講台而耕耘杏壇;凝神傾授縱一腔丹血而謹慎督促。筆走龍蛇,青燈座前批註;哺乳恩情,點滴之間呵護。青青子衿,英華無數。知行修身,致知格物。明辨方臻妙境,求真才達心悟。晨鐘暮鼓書聲朗朗,厚德載物嘉言心慕。文理並行,體藝兼顧:詩、詞、文、賦,文科學子古韻月下吟詩賦;數、理、化、生,理科學子科學大道覓歸路;跑、跳、扔、舉,體訓學子汗灑青天尤清苦;美、樂、播、舞,藝術學子靈犀巧處好心杼。噫,暇玉雕琢須巧匠,鯤鵬展翅伴鴻鵠。吾沫若學子,極盡菁華,無限風流人物。
沫若故里應有名校,沫若中學應是名校。七尺寒儒,微命學淺,謹憑斯賦,拋磚而引玉,未免輕狂,聊贈吾沫中,希冀永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