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病

沙眼病,中醫病名。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於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生於兒童或少年期。

名詞解釋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眼病。病眼瞼結膜血管模糊,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中醫又名椒瘡。西醫學亦稱沙眼。

歷史沿革

(一)我國沙眼的分期

1、Ⅰ期(進行期)

即活動期,乳頭和濾泡同時並存,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Ⅱ期(退行期)

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大部分變為瘢痕,僅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為止。

3、Ⅲ期(完全結瘢期)

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無傳染性。其分級的標準:根據活動性病變占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分為輕(+),中(++),重(+++)二級,占1/3面積以下者為(+),占1/3-2/3者為(++),占2/3以上者為(+++)。

(二)國際上較為通用者為MacCallan分期法

1、Ⅰ期(浸潤初期)

瞼結膜與穹隆結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濾泡與早期角膜血管翳。

2、Ⅱ期(活動期)

有明顯的活動性病變,即乳頭、濾泡與角膜血管翳。

3、Ⅲ期(瘢痕前期)

同我國第Ⅱ期。

4、Ⅳ期(完全結瘢期)

同我國第Ⅲ期。

(三)角膜血管翳的分級法

將角膜分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內者為(+),達到1/4-1/2者為(++),達到1/3-3/4者為(+++),超過3/4者為(++++)。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中醫又名椒瘡。西醫學亦稱沙眼。

病因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病機

沙眼衣原體主要侵犯瞼結膜,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於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較多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症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於此時治癒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於流行地區常有重複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症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後遺症,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乾燥等,症狀更為明顯,並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病證鑑別

1、結膜濾泡症

常見於兒童。皆為雙側,無自覺症狀,濾泡多見於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濾泡較小,大小均勻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濾泡之間的結膜正常,不充血,無角膜血管翳,無瘢痕發生。

2、慢性濾泡性結膜炎

常見於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皆為雙側,顆粒桿菌可能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適感,濾泡多見於下穹隆與下瞼結膜,但不肥厚,1-2年後自愈,無瘢痕形成;無角膜血管翳。

3、春季結膜炎

此病有季節性,主要症狀為眼癢,瞼結膜上的乳頭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無病變,分泌物塗片中可見嗜酸細胞增多。

4、包涵體結膜炎

以急性起病,濾泡皆以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為著,無角膜血管翳,數月至1年即可自愈,並不形成瘢痕。

相關檢查

1、病原學檢測

(1)塗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於高危人群的篩選。

(2)細胞培養法: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

2、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可用於鑑定其種及血清型,可用於診斷,療效判斷及流行病學調研。

PCR法可用於診斷和治療後療效的評價,但須注意在停藥後療效隨訪時,發現有的用直接免疫螢光法查抗原已為陰性,但PCR法仍為陽性,可能為殘留部分病原DNA於體內,不表示有病原體存在。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1、急性沙眼

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症狀,眼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併有瀰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可轉為慢性期。

2、慢性沙眼

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減輕,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於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襞。

3、併發症

瞼內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潰瘍、上瞼下垂、沙眼性眼乾燥、淚道阻塞及慢性淚囊炎、瞼球粘連和角膜渾濁。

治療原則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沙眼局部可點眼藥,磺胺及多種抗生素對沙眼衣原體均有抑制作用。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套用抗生素治療。手術治療主要用於併發症的產生。

證治分類

中醫認為,本病初起系風熱外侵,治宜祛風清熱。方如銀翹散加減,藥有銀花、連翹、黃芩、生蒡子、劑芥等。如乳頭濾泡較多,充血明顯,證屬脾胃濕熱,治宜清脾瀉熱,方如清脾涼血飲,藥有荊芥、防風、白鮮皮、黃芩、梔子等。如病程較長,眼瞼肥厚,活動性病變與瘢痕兼見,證屬氣血瘀滯,治宜活血化瘀,方如歸芍紅花散,藥有當歸、赤芍、梔子、紅花、黃芩、生地、連翹等。

1、藥物治療

沙眼衣原體對四環素族、大環內酯類及氟喹諾類抗菌藥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醯鈉滴眼液,晚上用四環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套用抗生素治療,可口服多西環素或紅黴素。

2、手術治療

用於眼部併發症,如嚴重的內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化膿性淋巴結炎、象皮腫等。

其他療法

1、滴用10%-30%磺胺醋醯鈉、0.5%金黴素、0.1%利福平等眼藥水,每日3—6次,每晚臨睡塗0.5%金黴素眼膏1次。堅持1-3月可收效。

2、眼珠乾燥者,可滴人工淚液或生理鹽水。

轉歸預後

一般輕度沙眼自覺症狀不嚴重,易被忽視,但若長期失治,病情逐漸發展時,其產生的併發症與後遺症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對該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視。

預防調護

1、大力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傳染途徑、診斷與治療方法,向民眾宣傳,進行民眾性的普查與防治。

2、改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提倡一人一巾,提倡流水洗臉。患者的洗臉用具要與健康人分開使用,尤其是服務性行業的洗臉用具,必須嚴格消毒後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