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日光溫室

沙漠日光溫室

沙漠日光溫室,指在沙漠裡高標準育苗日光溫室無土栽培和節水保肥等多種栽培模式。近年來,西部省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方式,充分利用豐富的荒灘土地和獨特的光熱資源,積極探索發展沙產業和高效節水農業,走出了一條以荒漠區日光溫室為主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路子。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荒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沙坡頭治理流沙、開放沙漠旅遊、建立生態溫室,日光溫室效益取得了明顯經濟成果。

基本信息

概述

沙漠日光溫室沙漠日光溫室

沙漠日光溫室,在騰格里沙漠,高標準育苗日光溫室無土栽培節水保肥等多種栽培模式試驗取得成功。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荒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沙坡頭治理流沙、開放沙漠旅遊、建立生態溫室,這裡建大棚就地取材,用黃沙、少量水泥和碎石壓成免燒磚作為牆體結構,再順著底部毛石基礎將輕鋼架做成弧度為30度的半環型並焊接至頂部,這樣,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使每座沙漠日光溫棚成本降到4.5萬元。通過採用“無土栽培”技術,使用新材料牆體日光溫室的茄果類產量比老灌區普通日光溫室增加5%,可為全市設施農業增加收入18.9億元。同時,沙漠大棚的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確保日光溫室在-28℃低溫條件下安全越冬。

大棚里每隔一米就挖一個80厘米寬、60厘米深的槽子,將樹皮、鋸末、家禽糞便、油餅和豆餅均勻地攪拌在沙土裡,讓它們充分地發酵,形成營養體。這種以麥草方塊為主的溫室牆體保溫材料,以無土栽培和節水滴灌為主的技術支撐,種植蔬菜水果花卉的沙漠溫棚建設,不僅使當地的沙漠得到有效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而且,示範園區實現防沙治沙用沙的多贏效應,憑藉無污染的綠色品牌,沙漠溫棚生產的西紅柿、辣椒,在穩定占領蘭州、西安、北京、武漢等市場的同時,通過邊貿渠道,成功出口俄羅斯市場。

日光溫室所產番茄、‘隴椒’平均收穫4284公斤和3981公斤。按照市場價核算,一年下來每座沙漠日光溫室可獲純收入2萬元。

重要意義

為了充分開發利用沙漠資源,節約引黃灌區耕地,緩解沙坡頭區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探索在乾旱沙漠地區發展設施農業與生態防風治沙相結合的新模式,推動設施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在騰格里沙漠腹地經過反覆摸索試驗,研究建設了草磚牆體沙漠溫棚和探索出了有機果菜水肥一體化配套生產技術。建起的試驗棚、示範棚種植蔬菜均獲成功,每棚收益6000—8000元。 這一成果引起了科技特派員在沙漠中創業的極大熱情,中衛市中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衛市豐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科技特派員企業進軍沙漠,已建成沙漠日光溫室39座,建好溫室基礎64座,栽植果樹150畝。動工打好溫室毛石基礎22座,並辦理了574畝擁有50年的建造沙漠日光溫室土地使用權,計畫用三年時間建成沙漠日光溫室200座,形成初具規模和鮮明特色的科技特派員果蔬示範基地。沙漠中發展設施農業無疑是走出了一條區域特色農業的新路,沙漠區域發展設施農業獨有的四大優勢:一是沙漠有豐富的沙荒土資源;二是空氣無污染,地下水無污染,沙土無污染,其豐富的地下水質不含各種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三是光、熱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總日照時數為2845.9小時,沙地日照提溫速度較快,能夠很好地滿足日光溫室作物的光、熱生長需求條件;四是沙漠中建溫棚,具有病蟲害少的特點。我國耕地資源十分有限,開發利用荒灘、荒地,改造中低產田,早已成為我國保證糧食供給的重大政策措施。同時,在沙漠中建設日光溫室不僅有效地開發利用了國土資源,提高了國土的開發利用價值,而且也起到了固沙、治沙的作用,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

沙漠利用

自2002年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在中國施行以來,中國逐步在總體上實現從“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全國沙化面積,由上世紀末的年均擴展3430多平方公里,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約1280平方公里。西紅柿、辣椒、茄子、乳瓜,這些充滿生機的五彩瓜果,竟是大漠裡結出的“綠色奇蹟”,書寫奇蹟的,是寧夏中衛市一個叫做沙坡頭的地方。在沙坡頭西風口鹼鹼湖的中衛市沙漠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沙漠日光溫室”中,高標準育苗日光溫室無土栽培和節水保肥等多種栽培模式試驗取得成功。

破解難題

沙漠日光溫室沙漠日光溫室

沙坡頭,位於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曾是一片流動沙嶺,當地百姓稱之“風卷黃沙瀰漫天,荒沙萬里無人煙”。“流沙固定”,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以自己的智慧、靈巧的雙手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治沙前輩將一米見方的麥草與旱生植物植入沙漠,多年後沙漠化逆轉形成“沙結皮”,騰格里沙漠邊緣呈現出一幅幅精美的“藝術畫卷”。麥草方格“五帶一體鐵路治沙防護體系”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新中國成立以來與“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科學技術成果並列的科技獎。

“流沙固定”的奇蹟,保證了新中國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騰格里沙漠的重要交通大動脈——包蘭鐵路50多年安全運行。其治沙成果,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先後有60多個國家的官員、專家來學習考察。

麥草方格

麥草方格”改寫了“沙進人退”的歷史,如今,人們還開始向沙漠要地。說起初建時的艱辛,沙漠裡沒有電,就用發電機;沒有水,就用車拉;沒有經驗,咱邊乾邊摸索;沒有資金,千方百計籌措。建這些日光溫室,所用的是造紙工業廢棄的麥草、木渣和樹皮,用草砌塊和黃土為建築材料做牆體建起的沙漠溫棚能夠抗冬季嚴寒、經受沙漠8級大風和沙漠高溫。

向沙坡頭西風口沙漠“龍王”要地2萬畝,全部用來建設日光溫棚。未來5年內,這一區域將‘吐出’可搭建溫棚、種植經果林的有用土地42萬畝,相當於再造一個沙坡頭灌區。

沙裡淘金

沙漠日光溫室沙漠日光溫室沙裡淘金

規劃占地15000畝的中冶美利造紙工業園區,是沙坡頭“沙裡淘金”的一個“神話”。3年前這裡還是一望無際萬畝荒沙,如今已是綠蔭覆蓋的速生工業林區。看到美利紙業投資6000多萬元興建的27.8公里長廢水上山和揚水工程,人們信服了。經處理達標的工業廢水黃河提灌水混合,澆灌到園區林基地。這一系統工程的建成,每年從黃河減少取水5780立方米,減少取用地下水4081萬立方米,供澆灌林地30萬畝。

沙坡頭還建成了獨具特色的沙漠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上百萬人次,所要的‘沙裡淘金’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投資4億元進行騰格里濕地保護,占地2.5萬畝的集大漠風光、江南水色為一體的濕地公園七湖、八區、兩帶、五基地已初見雛形。

生態園區

沙裡淘金沙里農作物長勢旺盛

武威境內年降雨量僅150毫米左右,年水分蒸發量卻高達2000多毫米,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用於人們生活和農田灌溉,近年來地下水位已經下降到了50多米以下,水源奇缺,常年乾旱嚴重。可是在涼州區看到的卻是“塞外江南”景象,玉米、高粱、土豆等大宗農作物長勢旺盛,到處樹木鬱鬱蔥蔥。在武威陽光產業園和清水鄉千畝日光溫室示範產業園,西瓜番茄辣椒菜等多種蔬菜枝繁葉茂,青翠欲滴。

武威市加強對植樹造林和固土水防沙的研究,距武威市城東20多公里處的沙漠公園,占地7平方公里,為甘肅省沙生植物自然保護區,列入了聯合國沙漠研究機構的課題研究項目,被譽為“中國沙海第一園”。人們在沙漠公園中種植了數百種沙生植物,用以開展對沙生植物的保護和繁育研究,為改善沙漠地帶植被和提高固土防沙功效探尋科學發展之路。

地球一小時之科技產品類名詞

互動百科發起“知識傳播行動”為您挑選出有關環境危機,節能環保的相關辭彙。協作,傳遞這些詞吧,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危機中的人類生存家園:地球。除了關燈,我們能把環保的理念傳播得更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