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音樂
「沙漠之歌」和「詩情畫意」是一對巒生姐妹,因為它們都是朱富榮在同一個時期的傑作,之所以說它們是傑作,乃由於它們曾經引起大大的轟動,和長達五十年歷久不衰的奇蹟。更有意思的是,「詩情畫意」的本身是一首Blues型的舞曲音樂,而「沙漠之歌」的本身其實是一首Cha Cha Cha型的舞曲音樂,在當時的台灣社交舞不能公開發表和介紹的情況下,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用政府支持的土風舞的名義,就可以冠冕堂皇的公開活動,誰比較聰明,誰比較愚蠢,就不用明講了,這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最佳寫照嗎?
「詩情畫意」的音樂特性是緩慢的,抒情的,隱含著爆發的激情,這份激情在「沙漠之歌」中被充分的發揮出來。編舞者採用滑輪步描述隱藏在他內心中的激情,和對那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的敬意。
朱富榮從未向別人透露過這段往事,一般人總以為他運氣好,編出二支代表性的名舞,但他的秘密被我看出來了。1976年6月的一個周末下午,我前往他任教的學校辦公室,和他談起我對這二支名舞的思考,他終於告訴我這是他的終生秘密,秘密終於揭開了,他也釋懷了,解脫了。
寫於2009/04/07
續寫於2009/04/22
三十年大海撈針的歲月
1976年到2006年,三十個年頭一溜煙般的從眼前滑過,從1975年在台北內湖工兵學校當兵時,第一個找到的答案「月下花影」開始,我最精華的人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撈針中,走過了大半輩子,然而我依然未能找到「沙漠之歌」的本名,朱老師當年告訴我「沙漠之歌」是從一首恰恰舞曲改編成舞蹈的,但是他老早忘了「沙漠之歌」的本名到底是什麼,在台灣像我這么認真尋找答案,又有能力和毅力的人,大概也找不到第二個了,我找不出來的答案,別人也休想找到。最終的結果就是剩下我自己還沒有放棄,還沒有投降。
2009年4月,答案在中國
2009年4月,又過了三年,這時我人在中國大陸無錫工作,由於距離上海很近,我經常搭乘火車前往上海黃埔區,在有「上海書店街」之稱的福州路尋寶,挖出了不少寶貝珍品,其中在知名的「上海音樂書店」就挖出不少東西。此外,在徐匯區知名的「港匯大廈」和歷史悠久的「上海音樂學院」周邊,也陸續發現了不少好東西,每次去這幾個地方總不會空手而返,這事實恐怕連待在上海多年的其他台灣人都想不到吧
四月的第一個禮拜天下午,我一如往常走進福州路上的「上海音樂書店」,發現唱片柜上多出不少舞曲CD,和各種舞曲的教學DVD,其中一套三張叫「極品拉丁舞曲」的CD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這套CD收錄的舞曲許多是我從未聽過的,我毫不遲疑的付錢買下它,帶回無錫的宿舍。
當晚聽過Vol. 1和Vol. 2後並沒有什麼新發現,我便將Vol. 3放進CD播放機中,
讓它自行播放,然後進入浴室洗澡。一張CD收錄了15首舞曲,直到第12首都沒有出現什麼讓人驚奇的事,我從浴室出來時,第13首舞曲正要開始播放,短暫的前奏後,讓我汗毛直豎的旋律終於冒出來了,天啊,那不就是讓我竅首引盼,盼了三十多個年頭的「沙漠之歌」嗎?
它的英文名字叫「阿拉伯恰恰」(Arabian Cha Cha),如同朱老師當年說的,它確實是一首在沙漠中跳躍的舞曲。
這時,第一時間在腦海中想到的話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太過份了吧,什麼叫「得來全不費功夫」?你給我說個讓人口服心服的道理
* 附錄 CD唱片封面照片
阿拉伯詩歌
引
(梁雅卿譯)詩歌鑑賞
《沙漠之歌》是尚法拉最著名的詩篇。這首詩主要描寫抒情主人公受到部族人的歧視和迫害,被迫流浪荒野的生活。表現了他寧願在荒野顛沛流離,也不願在族中卑躬屈膝的高傲與自尊,同時,也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在戰場上驍勇無比、對仇人冷酷無情、對苦難堅強隱忍的男子漢形象。反映了阿拉伯蒙昧時期貝杜因人生活的艱苦,以及他們勇敢豁達、放蕩無羈的民族個性。該詩語言簡樸卻富有感染力,行文隨意卻自然流暢,充滿了另類色彩和迷人的異域風情。尚法拉是阿拉伯蒙昧時期的一位流浪詩人。據說他因母親是黑人而遭到部族人的歧視,自尊心使他離開部族,到處流浪,甚至與野獸為伍。他是一個著名的阿拉伯飛毛腿,有時獨自一人,有時又帶著他的飛毛腿夥伴到處出擊、侵擾,使人們異常恐慌。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自尊堅強、胸懷坦蕩、愛憎強烈的男子又。尚法拉創作了許多零散的充滿自豪和激情的詩,詩中主要描寫他所受到的歧視和迫害及其流浪打劫的生活和勇敢行為。他的詩因他的獨特個性和生活背景而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這首《沙漠之歌》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具有錚錚鐵骨的貝杜因男子漢形象,詩中充滿了堅強不屈、自由放蕩的原始野性美。首先,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自尊而勇敢的血性男兒。當部族人歧視侮辱他時他斷然地離開了他們,流浪沙漠。他寧願忍飢受凍,也不肯“伸手接受恩賜”;寧願與獸為伍,也不願向寡情少義的人們卑躬屈膝。面對人類的仇視,自然環境的惡劣和流浪的孤單,他昂起高貴的頭,不發出半點呻吟。抒情主人公的這種性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貝杜因人生活的艱苦以及他們勇敢堅強、自由獨立、不甘屈服的性格。其次,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思想單純,感情細膩的荒原之子。沙漠單調的自然環境,使得沙漠民族思想簡單,信念單純。他沒有高深繁複的思想,但卻有著自己清晰明確的做人準則:在戰場上,他是衝殺在前的先鋒;與眾人一起進餐時,他最後一個伸手;對親人朋友,他慷慨忠誠;對敵人,他疾惡如仇;對於貧富,“財產萬貫我不喜歡/一貧如洗我不厭煩”;對艱難屈辱,他意志堅定,決不屈服,“人貴有氣節和廉恥/我豈能為苟且偷生失去尊嚴和理智”。雖然如此,我們並不覺得他只是一個簡單粗劣的勇夫,因為他還有細膩的情感。他仿佛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粗獷的外衣,包裹著細膩的核心。他對於狼群、沙雞和羚羊的描寫都體現了他細緻的一面。那物傷其類的群狼、爭先恐後去飲水的沙雞和少女般婀娜的羚羊,讀來讓人備覺流浪荒原的詩人的孤單和人世的冷酷。尚法拉是一個被人類拋棄的孩子,大自然卻以其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他。他勇敢堅強的背後時時隱藏著一種失去同類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