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部指導員郭建光,帶領18名傷員,來到沙家浜養傷,與當地民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找到這批傷員,日偽軍對沙家浜地區展開了瘋狂的大掃蕩。為避開敵人鋒芒,黨組織安排傷員轉移到陽澄湖的蘆葦盪,敵人的掃蕩一無所獲。日寇並不甘心,命忠義救國軍進駐沙家浜,設法找到這批傷員。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魁、參謀長刁德一向阿慶嫂打探傷員下落,阿慶嫂與敵人巧妙周旋,並引誘敵人開槍,利用槍聲通知了蘆葦盪的傷員,使傷員提高警惕。沙家浜被敵人長期占據,阿慶嫂按縣委批示派沙四龍把傷員轉移到紅石村。敵人找不到傷員,抓來民眾拷問,一無所獲,氣急敗壞地殺了一些民眾。
幾個月後,傷員痊癒,沙四龍也參加了新四軍。指導員郭建光率領新四軍戰士,組成突擊排,連夜奔襲,殺回沙家浜,此時正值胡傳魁舉辦婚禮,新四軍突然殺入,將敵人一舉全殲。
故事原型
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針對“忠義救國軍”的戰鬥中,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劉飛,在戰鬥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衝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戰鬥結束後,劉飛面對日偽與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蕩”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民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譚元壽 | 郭建光 | 簡介 新四軍某部指導員 |
洪雪飛 | 阿慶嫂 | 簡介 沙家浜鎮黨支部書記、地下聯絡員 |
萬一英 | 沙奶奶 | 簡介 革命民眾 |
賀永英 | 程謙明 | 簡介 縣委書記 |
張敦義 | 沙四龍 | 簡介 沙奶奶的兒子,後參加新四軍 |
馬長禮 | 刁德一 | 簡介 忠義救國軍參謀長 |
周和桐 | 胡傳魁 | 簡介 忠義救國軍司令 |
職員表
導演 | 武兆堤、馬爾路、姜樹森 |
編劇 | 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 |
幕後創作
《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京劇《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滬劇《蘆盪火種》上演後,在戲劇界和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興趣和強烈反響,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劇種的9個劇團對《蘆盪火種》進行移植。而在全國演出《蘆盪火種》的竟有31個劇團之多。
1963年,北京京劇團在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京劇劇名最後由毛澤東主席一錘定音,他幽默地說:“蘆盪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么能燎原呢?再說,那時抗日革命形勢已經不是火種而是火焰了嘛……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發生在這裡。”於是劇名定為《沙家浜》。
經典唱段
1、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
郭建光唱
朝霞映在陽澄湖上,
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
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
畫出了錦秀江南魚米鄉。
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
豈容日寇呈凶狂!
戰鬥負傷離戰場,
養傷來在沙家浜,
半月來思念戰友與首長,
也不知轉移在何方。
軍民們日夜反掃蕩,
何日裡奮臂揮刀斬豺狼,
傷員們日夜盼望身健壯,
為的是早早回前方。
2、《智斗》
胡傳魁: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
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向,多虧了阿慶嫂,
她叫我水缸裡面把身藏。
她那裡提壺續水,面不改色,無事一樣,
哄走了東洋兵,我才躲過大難一場。
似這樣救命之恩終身不忘,俺胡某講義氣,終當報償。
阿慶嫂: (白)胡司令,這么點兒小事兒,您別淨掛在嘴邊兒上,當時我也是急中生智,事過之後您猜怎么著?
胡傳魁:怎么著?
阿慶嫂:我呀還真有點兒後怕呀。
參謀長,煙不好,請抽一支。
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 這個女人(哪),不尋常。
阿慶嫂: 刁德一有什麼鬼心腸?
胡傳魁: 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
阿慶嫂: 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牆。
刁德一: 她態度不卑又不亢。
阿慶嫂: 他神情不陰又不陽。
胡傳魁: 刁德一,搞的什麼鬼花樣?
阿慶嫂: 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
刁德一: 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
阿慶嫂: 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刁德一: (白)阿慶嫂,
適才聽得司令講,
阿慶嫂真是不尋常。
我佩服你沉著機靈有膽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槍。
若無有抗日救國的好思想,
焉能夠捨己救人不慌張。
阿慶嫂: 參謀長休要謬誇獎,
捨己救人不敢當。
開茶館,盼興旺,
江湖義氣第一樁。
司令常來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樹好乘涼。
也是司令洪福廣,
方能遇難又呈祥。
刁德一: 新四軍久在沙家浜,
這棵大樹有陰涼。
你與他們常來往,
想必是安排照應更周詳。
阿慶嫂: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
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涼。
有什麼周詳不周詳。